打造阳光心理增强法制实效

时间:2022-10-25 06:53:23

打造阳光心理增强法制实效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需求。该文从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效果不明显入手,研究分析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教育的主体、内容、形式及环境等方面分析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入整合的具体路径和办法,打造大学生阳光心理,增强高校法制实效,更好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双重教育目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整合

一、高校违法案件及原因探究

近十几年来,大学校园里频频发生人身伤害等犯罪案件,大学生们在校园里打架、伤人、杀人、,并且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先是震撼校园的马加爵案件,再有药家鑫事件、复旦大学研究生的饮水机投毒事件,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学校园里,同学们流行的问候竟然是感谢当年的不杀之恩,曾经亲密无间的同学关系,似乎也发生了些许变化,这让我们对高校大学生及室友之间可能存在或隐藏的危险关系感到担忧。

究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还没有稳定,突出的心理矛盾冲突造成的。大学相当于半个社会,天之骄子们刚踏入大学,开始构建自己的心理世界,谋划自己独立的生活方式,会感到各种不适应。他们害怕被否定和拒绝,他们害怕失败和挫折,在这个“心理断奶”的关键时期,这些矛盾和冲突没解决好,就可能成为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基础。随着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增加,这些心理问题更加突出。目前,高校大学生犯罪心理复杂多样,研究表明,他们往往和家庭经济条件、个人恋爱、择业就业、人际交往过程中所造成的心态失衡、心理疾病等有关。

心病终需心药医,各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呼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要在学习、恋爱、生活及就业等各个方面,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心理关怀和疏导,缓解冲突和存在的问题,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知法守法,坚决抵制犯罪。所以,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实效性,有效地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各项资源,实现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相互融入刻不容缓。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现状

(一)重应试教育,内容单调,手段单一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两门课程,并且能够围绕着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认真课堂教学。但是这样的设置只是简单地进行知识罗列的教学,忽略了心理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学生仅会应付考试,很难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法律能力。

此外,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没有系统规划的实践活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效果不佳,学生自觉守法意识淡漠。

(二)师资力量单薄,水平参差不齐

各高校师资力量单薄,一般没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法制教育教师,通常是由辅导员或行政管理人员兼任,兼职居多,经验也不足。同时受教师专业的限制,高校教都学过心理学,但是专业系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的确很少,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专业师资力量奇缺,很难实现这二者的专职化教育。

三、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整合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对象和目标的一致性要求我们整合资源,更好的以人为本,实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和国家的栋梁,他们必须拥有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理性的思维、健康阳光的心理及坚强的法律意识,必须有真才实学,才能为祖国做贡献。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它能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促进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它能使国家人才质量和国民精神面貌大幅提升,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的法制教育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它着重教育大学生要从法律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做个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合格接班人。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整合是预防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要落到实处,必须和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教学,不能各自为政。只有在日常行为养成下功夫,增强学生的自制能力,具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为开展法制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生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高校法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法制素质,必须遵循素质形成的心理规律。在我们法制教育的实践中,霍夫曼的“心理内化论”很好地揭示法制教育的心理机制。这一理论告诉我们要激发学生严格守法的行为应该采取惩罚手段、爱的取消和诱导这三项手段。其中,适当强度的惩罚手段和爱的取消能使学生重视法制教育,但如果强度太高则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而诱导方式会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接受法制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高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锻炼坚强的意志,而坚强的意志是产生坚强法制意志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在法制教育中尤为重要。所以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进行。大学生中发生的很多违法犯罪行为都与他们的自控力不足有关,他们的意志不够坚强,他们抵制不住诱惑,最终走上犯罪之路。因而高校要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要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促使他们形成坚强的法制意志。

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练好内功,从源头上减少和杜绝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增强法制教育“最后一道行为防线”的实效。

四、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具体途径

(一)加强领导,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与法制教育队伍,实现师资专业化。

校领导应该重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建立学校一各院部一班级三级联动的心理和法制教育机构,使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体系更加完整。加强领导和监督管理,使整个教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成效,使教育目的落到实处。构建一支由心理健康课、法律基础课教师、思政教师、学团领导、辅导员等组成的教育队伍,通过培训学习、研究讨论、交流备课等不断提高教育队伍的心理素质和法律素养,掌握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打通专业壁垒,具有“双重角色”的师资队伍,给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典范。

(二)因势利导,实行教育内容的相互结合和渗透

高校教师们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融合起来,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学的规律,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中的法制因素,因势利导,把对大学生的法制宣传资料变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教师们可以把我们身边发生的、真实的、典型的学生违法案例拿来教学,利用心理情景剧等多种表现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课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法制教育,实现心理和法制内容的相互渗透。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就剧情进行分析和讨论,如果你就是该剧中的主人翁,你应该如何做?这么做是否会避免违法犯罪?如果违法犯罪了又将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高校可以采用模拟法庭,建立法制教育基地,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坚定守法护法的决心。此外,我们还应该多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利用新媒体阅读报刊杂志,了解国家大事,学会明辨是非,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考评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效果的合理考评对两项教育的过程都具有良好的调控作用,我们除了考评学生的基本心理健康知识和法律知识外,还应该检测大学生的法制情感、法制意识以及法制行为的形成情况,建立并不断完善心理一法制教育的科学评价体系,突出并加强阳光心理的教育,使法制教育工作落到实处,积极研究、探讨学生法制教育的心理机制,打造学生阳光心理,培养他们良好的法制素质,为高校教育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四)全员参与,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

良好、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整合的必备条件。塑造大学生美好的心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共同努力打造出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舆论环境。高校在管理育人的各方面,在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应该积极努力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地加强校风校纪、学风以及校园人文环境的建设,广泛深入系统地开展各项理论学习,积极进行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及校园实践活动,打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文化氛围,继承优良传统的育人环境,积极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L。

高校应将理论教学的全过程、实践活动的多种方式、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校园网络多媒体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把教职工、家长和社会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发挥各自优势,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参与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整合的合力和整体效应,打造阳光心理,坚决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上一篇:创新经济环境下的应用型大学商务英语教学的实... 下一篇:探析提高英语口语技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