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资本运营》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

时间:2022-10-25 05:33:18

工商管理专业《资本运营》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

【摘 要】《资本运营》作为我院经济与管理学部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加强了该课程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和真实性。加深了学生对资本运营相关理论的理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本文重点探讨了该课程案例教学的模式与手段。

【关键词】改革 教学手段 案例教学

工商管理案例教学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其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案例教学的方法已历经百年,不仅遍及美国,也被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现代工商管理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等九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别在知识传授、分析力培养、态度转变、提高人际技巧、接受度和知识保留力等六个方面对各国专家做了广泛调查,结果发现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综合效果名列第一。在《资本运营》的课程教学中过度强调理论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严重脱离实际。而企业界在经营过程中大量资本运营的经典案例为《资本运营》的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在该课程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不仅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完全符合我院经济管理学部培养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类人才及省级工商管理重点专业建设的需要。在该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尝试:

一、精心选择经典案例,紧密贴近学生实际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大多教师在跟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会跟学生讲解很多案例,尤其是国外企业的“洋案例”。通过案例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但通过对学生的教学反馈调查后发现,学生普遍反映很多案例陈旧、过时,没有新意。尽管国外企业案例的运用可起到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作用,但是由于地理阻隔、文化差异等原因,往往使学生对“洋案例”背景理解不到位,学生常常会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很多案例老师在其他的课程里面已经讲授过了。而且老师在课堂上讲的案例很多都是大企业的案例,例如国内的海尔、联想、国美、苏宁,国外的麦当劳、肯德基、耐克、微软等,似乎所有的案例都不外乎围绕这些大企业展开,学了四年也就知道这几个大企业。这种情况反映了一个严峻的事实:本土化案例缺乏,教师重视不够,缺乏充分准备。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完全抛弃了以往的传统案例选择的方式,即照搬照抄现有的参考资料上的案例。完全根据最新的信息,包括最新的专业期刊杂志、报纸、书籍、及其网站等精心自编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在编写案例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以下的基本原则:

(一)案例要有代表性

能反映《资本运营》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资本运营案例的内容都应该来源于企业经营的实践,因此选择的案例应贴近时代贴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如实的反映现实,教师在选择一些新的典型的有借鉴意义的事件或现象,经过加工整理、精心策划作为案例。

(二)案例形式要多样化,呈现的手段要不断变化

案例形式多样化,才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一般来说,案例可以是一个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是寓言故事、数据、图表等;案例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口述、小品表演或多媒体课件等。总之,选择案例的形式和呈现的手段要围绕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引导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便于提出问题,分析讨论问题,乃至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要注意案例与教学目标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也有了其实际的意义。一般而言,适用的案例应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案例。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

(三)精心自编本土化案例

“本土化”案例的使用往往可以克服“洋案例”教学的缺点,特别是“本地化”案例教学作用更好。所谓“本地化”案例是指在学生生活与学习所在地的那部分企业案例,是一种更有区域性的“本土化”案例。由于便利的地缘和人缘关系,学生、教师均比较熟悉本地企业,也容易获得本地企业最新和最具体的案例资料,甚至能够得到本地企业的支持(包括参观、实习和派相关人员到课堂讲解)。这就极大地增强了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激发了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参与程度,从而提高了案例教学的效果。这些案例大多来源于最新的专业期刊、报纸、书籍及其网站等。在贴近学生实际方面,选择的案例不仅有大企业的,更多的是中小企业的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经典案例。此外还大量编写了一些关于当前的社会热点和学生感兴趣,易理解的浅显案例,这些案例的采用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

二、精心组织案例讨论,创新教学模式

一般的案例教学主要有两种主要的方式:一种是教师讲解案例,另一种是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这两种案例的教学模式各有利弊,通过综合分析之后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实际我们发现以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案例为主,教师讲解案例为辅的方式教学效果比较好。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案例讨论课之前授课教师首先将具体要讨论的案例及其问题在课堂上布置下去,学生课下需要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该案例的背景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下一次上课的时候授课教师对全班的同学进行分组,一般每组为5-8人,每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进行案例讨论,鼓励同学们进行自由组合。如果是几个班一起上课则按照班级内部分组的原则,让班级与班级之间展开团队竞赛。案例讨论结束后每个组的组长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轮流发言。在组长发言完毕后教师或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对组长进行提问,小组长需要回答这些问题,当小组长无法回答时,该组的其他成员可以帮助该组长回答。

为了便于今后更好的改进本课程的案例教学并留下教学痕迹,我们要求每个小组在讨论过程中需要做好记录,由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教师统一发放的备课纸上。备课纸上的内容包括组长和组员的班级、姓名和学号以及讨论的主要结论。小组长上讲台轮流发言后由小组长根据组员的表现打分,然后授课教师根据发言的情况给该小组长打分,并记录在备课纸上,此分数计入该生的平时成绩。为了鼓励小组成员争当小组长,可以对小组长予以适当加分。最后授课教师将备课纸收回作为教学资料保存,并将备份交给教学秘书作为该课程的课程档案保管。为了维持课堂案例讨论良好的教学秩序,在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室里需要来回走动。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观察每个小组案例讨论的进展情况,避免案例讨论课变成聊天课,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并同学生进行交流,甚至可以参与到某个小组的讨论中来。

上一篇: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下一篇: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