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10-25 05:12:08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走向国际化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和组成部分。在中外合作项目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日渐凸显出效果。通过对双语教材的选用、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旨在切实提高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双语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叶盛(1976-),女,浙江舟山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ESP英语教学和课程改革等。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访问学者教师发展专业项目“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以中乌合作船舶工程技术为例”,主持人:叶盛。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7-0063-04

2003年1月《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逐渐走向了规范化新进程。而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也积极抓住了时机努力开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目前,随着国内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蓬勃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已成为高职院校推动自身走国际化教育路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及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已经从抓规模扩张转移到了抓内涵提升上,而引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高职院校提升学校办学档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升学及出国深造创造平台的重要通道。中外合作办学旨在引进国外领先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专业和课程设置、最新的外文教材、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评估体系等诸多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等,并有外方学校选派资深或优秀的专业教师来国内院校和国内教师一起开展双语教学、教学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等工作。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好国外的优质教学资源,在对其进行吸纳的基础上再加以改进和创新是对我们现有的教学资源一个最有益的补充。双语教学作为中外合作办学中授课的一种既常见又独特的教学模式,它对培养学生运用外语来学习专业课程的能力和为学校建设一支能够熟练利用外语讲授专业课程的优秀师资队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促进中外合作办学顺利开展并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高职院校双语教学优秀师资缺乏,学生外语基础较差的现状下,中外合作项目开启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帮助教师认识并认同国外合作大学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理念,并将其消化和吸收,成为教师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常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真正达到引进中外合作办学的最终目的。

二、双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就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双语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采用的是双语教学是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即一位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好英语水平的教师在上专业课时用英文和中文结合着进行中外合作项目中的专业课教学。在实践教学中通常应用以下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保持型双语教学”,就是在学生刚进入中外合作项目学习时,教师先使用母语进行教学,然后逐步在专业的部分课程中使用外语教学,同时其他课程还继续使用母语教学不变,这种模式并不是在全部课程中铺开双语教学。第二种是“沉浸型双语教学”,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用外语(非语言学科的教学)作为唯一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就是我们常说的全外文教学。第三种是“过渡型双语教学”,它是学生进入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习后部分课程或全部课程采用母语,然后逐渐转变为只使用外语进行教学而没有母语进行辅助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国内目前教师采取的是第一种――“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较为多数。

目前高职院校里中外合作办学招录的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英语水平也不甚理想。专业教师的英语能力有限,能进行中英文双语教学的师资相对匮乏。高职院校里的大多数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采用的是原版教材加上教师的中英文结合的授课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讲授的内容和学习的实际学习水平或能力等因素,由授课教师自由选择中英文交替使用的双语教学模式。这个被普遍推行并广泛使用的双语教学模式虽然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在实践中也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不一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教师把双语教学变成了专业词汇加外语句子和词汇的方式,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塑造是主体,外语只是作为一种传授工具,是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服务,这就背离了双语教学的初衷,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2.学生自身水平成为教学的障碍。由于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英语水平差,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总体水平较低,对于中外合作项目中引进的全英文教材在阅读和理解上都存在着很大的障碍,要听懂全英语教学更是难上加难。这样便会造成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够,双语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3.双语师资匮乏成为教学瓶颈。中外合作办学中承担双语课程的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扎实的外语功底和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但目前的高职院校里尤其缺乏这样的师资。本校的教师缺乏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很难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教学效果就不佳。外籍教师虽说不存在外语表达的障碍,但是不懂中文,难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和沟通,很难把握学生的思维和需求,这就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双语教师的紧缺会直接影响优质资源的利用的效果。

4.合适的双语教材严重缺乏。目前在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中,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基本分为两类,一是直接从国外引进的全英教材,一是国内学者编写的全英教材或中英对照双语教材。引进版全英教材理念新,案例新颖,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使用环境,但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大部头的原版教材常常让学生望而却步,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比较困难,加上英文原版教材费用很高,学生抵触情绪比较大。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尽管贴近汉语的思维方式,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但是缺少了原版教材的原汁原味。国内目前还没有双语教学的统编教材。

三、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中双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英语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理工科类专业居多的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低下更为突出。况且在师资方面能独立承担起一门双语教学课程的的全部教学过程的教师在高职院校里是相对匮乏的。这样的实际状况与国家引进中外合作办学的初衷是达不到一致的理想效果。那么如何让中外合作办学真正达到双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发挥引进优质教学资源的作用呢?笔者以浙江国际海运学院(下文称“该校”)为例,在该校中乌合作办学项目中的由外方学校来承担的部分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尝试和改革,在实施近两年后,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就教材选用、授课模式和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进行初探。

该校是以“国际化、技能型、地方性”为办学定位,以“海字号”为办学特色的公办高职院校。学校为了提升自身的办学水平和内涵建设,非常重视办学国际化的发展,经过努力,学校于2012年成功申报了首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与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合作)后,于2013年9月份正式招收第一批学生,当年计划招生数是60名,但实际报考人数不是很理想,最后通过降分录取了38名,正式报到人数为29人。进校后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对大一所有专业的新生进行英语摸底考试,本次摸底考试的难度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难度基本相当,但听力部分未考,用其它类似题型替代。卷面满分为100分,合格分为60分。中外合作项目所在的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共有新生29人,实考28人,缺考1人,最高分72.5分,最低分8分,参加考试的学生平均分为43.50分。合格人数为5人,占学院新生总人数的17.24%。该专业新生的摸底考试成绩位于全校21个专业里最低的水平。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群体,以这么薄弱的英语基础为起点,要学生能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采用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用全英文的教材和全英文的授课方式,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因此,中外合作项目的教学团队一起探究双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突破,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效果较为理想。

(一)采用“引进+编译”双语教材选用方式

教材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当前在现成的双语教学教材普遍严重匮乏的现状下,高职院校更加需要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双语教材的编译工作。直接引进对方学校的全外文资料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是非常难以理解和消化的,从而会直接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在课程开设之前,学校应事先组织该专业负责人或者课程负责人和外语教师一起共同学习原版教材,预先对引进的原版教材进行研究,通过比较找准原版教材和国内教材二者的切入点,相互借鉴和融通,编写一套更符合我们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教材进行双语教学,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中方教师不能单打独干,要和负责该门课程授课的外方教师保持联系,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涉及范围合理地从原版教材中选择适合国内学生学习和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中文注释或者翻译,中外双方的教师共同合作完成该门课程双语教材的重新编写工作。在保留了原版教材的自身特点上增添了中文注释大大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对教师而言也是一个知识更新和学习的过程。

(二)采用“外教讲座式授课+中方教师中英文辅导课”的授课模式

在中外合作的专业中首先选定部分核心课程进行试验,预先将双方教师在该门课程中担任的角色进行具体分工,以外方教师为主讲教师,负责制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选定授课内容、课程考核标准和方式等。校内教师主要负责提供部分课程内容的翻译、课外辅导、协调外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监督全部教学过程等。具体的做法如下:由外方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技术负责讲授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形式可以是大班化讲座式授课。然后由中方教师负责重难点答疑、中文解释和学习辅导等,教学形式是小班化辅导甚至是个别辅导,学生的人数控制在10人左右一组为佳。除了课堂上辅导外,学校还搭建了课外的网上交流平台便于师生间的及时交流和答疑。同时还努力在开发网上自主学习平台,是对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的无限延伸,以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中方教师扮演的翻译的角色随着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扩大可以逐渐弱化,并不断增加使用外语答疑的时间,使得学生逐步适应全外语教学的模式,使得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由于整个教学过程设计需要双方教师全过程的密切合作,不仅为双语教学地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而且提供了双方教师对教学的交流讨论的机会。在该模式下不仅让外方教师能够进行顺利教学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还有利于双方教师合作开展科研和学术研究。

(三)采用“过程性评价+考试”的多样化考核方式

考试作为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不可摒弃的一个教学环节。但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中还是采取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方式是不能全面地体现出教学效果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开展本身是一种改革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除了个人学习的情况外还有团队合作情况等,如课堂参与度、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小组作业、小组汇报、课程总结(学习心得)等方面都需列入考核内容。双语教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应该更要强调过程性评价,要把试卷考试的比例缩小,或者平时和期末各占50%,甚至可以分别占60%和40%。如果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网上平台和自主学习的时间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之一。这样的考核方式更加体现了全面的质量控制,强调过程控制而不是结果控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效方式之一。

四、创新后的双语教学模式实施后的效果

在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中的船舶工程技术(中乌合作项目)为例的专业中,2013级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在几门专业核心课程中大胆尝试外方教师和中方教师共同承担一门课程教学的双语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合作”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和学生对这样的授课模式都非常认可,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通过这种创新后的双语教学模式,使自身的素质和学习能力都得到了很到的提高,学校每年还选派中方教师去外方学校学习。双方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等领域都有了实质性的合作成果。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克服了对专业课程学习和英语水平提高的畏难心理,通过教师对教材的前期翻译,帮助学生能更方便地预习、学习、消化并吸收专业知识。而且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通过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相对较难较为枯燥的专业知识,这个双语教学的过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不是简单传统的纸质试卷考试,是体现出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的评价体系,更能客观地、真实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要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实施双语教学并要达到理想效果,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它包括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教学评估等多个环节中的诸多内容。这需要经过长期地研究、实践、提炼经验,再完善、再实践的反复漫长过程。只要双语教学模式坚持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技能、熟练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初衷不变,经过长期实践后,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具有跨文化沟通和交流的国际化专门人才这一宏伟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林金辉,刘志平.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教出版社,2010.

[2]芦文娟,朱柯冰.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9):15-17.

[3]王旭辉.中外合作办学专科院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158-159.

[4]杨莹.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44-145.

[5]胡其昌.中外合作办学双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讨―――以《管理会计》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3(10):129.

上一篇: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双路径”实训改革探索与实... 下一篇:等待一条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