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25 04:13:55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思考

中图分类号:R8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1世纪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教育的每次大变革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最伟大的成果――计算机已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并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我们理应高度关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在多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及调研过程中,发现其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我就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素质教育的作用,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信息技术课已列入必修课的范畴,并且我省开始对信息技术进行会考,学校领导、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程度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我觉得这种重视程度的提高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那未免有些本末到置。

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强操作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学生上机通过手、眼、脑并用而形成强烈的专注,使大脑皮层产生高度的兴奋点,将所学知识高效内化。在计算机语言学习中,学生通过上机体会各种指令的功能、分析程序运行过程、及时验证与反馈运行结果,都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一步培养出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教育让人在应试教育的重重壁垒中看到了素质教育的霞光,也让严重脱离现实基础教育找到了贴近现实的支撑点,同时也为一贯注重思维品质培养的中小学教育奉送了一道美味的佳肴。从大处和长远来看,也能增加学生未来的择业机会,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

信息技术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同时也要求学生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去主动学习,这既是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因特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不可阻挡的趋势。因特网上的内容浩如烟海,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发展速度更是一日千里,如何在如此多的内容中找出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这也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它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把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

由于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和工具,正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环,在素质教育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对信息能力高低的标准之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已不仅仅是一种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它在基础教育中的综合作用将会不断发展扩大和加强,今后它也会像语文、数学等课程一样,成为一种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

二、针对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进行信息技术教法、学法的研究

毕竟信息技术课程全面在中学开只有几年时间,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处于探索阶段。虽然中学其他学科都有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但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照搬照抄这些方法。在可预见的将来,课堂教学仍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

教育部已拟定,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这就决定了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显然信息技术教学不宜也不能全部采用讲授法。信息技术课离不开实验和操作,仅凭想像是学不会更学不好的,因此信息技术课最好在多媒体网络教室里上课,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方式、讲练结合方式、边讲边练方式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来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对于理论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尽可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引导和规范各类学习活动。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已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始终是紧跟社会对计算机应用的需要,目前主要以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和常用软件为主。有调查表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学生在学校学习计算机课程之前50%以上已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途径学过计算机,而且部分学生还学有专长,如排版设计、图片处理、网页制作等等。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不再是学校的专利,面逐渐社会化了,体现了学校和社会学习氛围的综合,这种情况将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向家庭的普及而更加明显。教师必须注意了解和研究这一不断变化的情况,改进教学的组织形式。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层次教学,使每个学生能在每堂课达到基本要求,而优秀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有效解决“吃不了”和“吃不饱”的矛盾,满足不同学生学习要求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三、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的整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学校教育信息环境的形成,中学各学科的教学都将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例如,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于1995年联合从国外引进的工具平台类优秀教学软件《几何画板》,教师利用该软件既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编制与开发课件,又能便于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从其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教学过程来看,效果是不错的。再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抽象的理论、不易观察的现象等,如生物中的植物细胞吸水原理、光合作用,化学中的分子结构、分子运动等,过去只能靠教师的言传口授和几个简单的的教具演示,实在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讲解透彻,而用教师们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却能演示得一清二楚。因为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影视、动画于一体,能使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历史重现,易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国际竞争形势日趋激烈的今天,谁开创了而向未来的现代教育体系,谁将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我们必须下大气力抓好素质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把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对信息人才的培养,迎接信息化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挑战,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轻松与宽裕的环境中逐步获得面向未来的能力。

上一篇: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研究 下一篇:城乡一体化对初中数学的教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