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阳参观恭城书院

时间:2022-10-25 03:41:44

2010年4月24日,第二炮兵政委张海阳上将一行来到湖南通道,参观长征“通道转兵”会议纪念地恭城书院。

在恭城书院的大门口,我向张海阳一行简要介绍了通道的基本概况和恭城书院的历史。大家合影之后,张海阳便来到“通道转兵”会议会场陈列室参观。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在这里召开了中央军委紧急扩大会议。会上,力主西进,放弃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行军计划,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会议通过表决,采纳了的正确意见,从而促成了历史上伟大的“通道转兵”。

张海阳神情和蔼地说:“这个地方、这段历史确实非常的不容易,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之下,能够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能够接受同志的意见,把行军方向调整过来了,既不能向北,也不能向南,只有向西,这是决定性的一招。如果没有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作出这样的正确抉择,不采纳同志的意见,那中央红军的主力就被消灭了,中国工农红军就消亡、覆灭了。‘通道转兵’在历史上的地位,是不是叫思想政治基础,是不是叫奠定,或者就是一个发端,在党史军史上值得再好好研究。因为到了黎平又开了一个会议,那是政治局会议。在黎平会议上,博古、李德又提出了继续向北走。这时候开会,只有一盏马灯,同志是修养非常好的,脾气特别好,但是在那次会议上,他是忍无可忍,猛地拍了一下桌子,把放在桌子上的马灯都给震灭了,就是坚决不同意再往北走了。如果继续向北走,肯定会把红军的力量完全葬送掉,必须按同志的建议往西走。那次斗争也是很激烈的,最后也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黎平会议’是历史性的,‘通道会议’也是很重要的,没有‘通道转兵’就没有‘黎平会议’和之后的‘猴场会议’,也就没有后来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

在军事地形沙盘前,我就血战湘江的启示、布下的“大口袋”、担架上的“计谋”等“通道转兵”的历史背景向张海阳作了详细的讲解汇报。

张海阳说:“你讲得很好。我给你再提供一段资料,就是在这一段行军途中,利用坐担架的机会与、王稼祥谈话,把两位同志都说服了,历史上有这么一种说法,叫做‘我们的这个天下既是打出来的,也是谈出来的’。所以,这个谈话的作用非常的重要,非常的关键。今后,你在讲解这一段时,如果再进行这么一个补充介绍,大家对这段历史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参观过程中,张海阳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跟大家谈笑风生。一般情况下,参观恭城书院只需要半个小时,而张海阳却在恭城书院驻留了足足一个多小时。我感觉,他的身上有一股非常浓烈的红色情结。

参观后,他满怀深情地说:“我今天到通道来,既有个人感情的因素,因为老一辈当年长征经过通道,这里是他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非常值得怀念,但更主要的是,我这次是来学习历史经验的,因为“通道会议”是我党我军光荣传统教育的宝贵财富。一个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非常值得学习。再一个就是长征精神,当年红军从沿途三道封锁线突围出来和经过湘江之战以后,只剩下3万多人了,而此时,在湘桂黔特别是湘西这一带,就有20多万的敌军,布下了包围圈,以逸待劳地等待红军钻入口袋,红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这样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红军能够转危为安,由弱到强,最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红军长征确实非常的伟大,它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全世界都公认了。红军长征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是有很多因素的,其中缺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一路过来,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都是老、少、边、穷的印象。虽然新中国诞生60多年了,通道也在发展,应该说人民也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了,但是生产生活条件、风土人情还是原生态的。当年红军之所以要往西边地方走,就是这些地方穷呀,穷则思变,红军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就是这些穷苦人。红军长征途中,处处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再一个就是有红军官兵的浴血奋战,还有我们党在思想政治领域的正确领导。

临行之时,我将拙著《通道转兵》赠送给张海阳请他指正,并告诉他,通道县委、县政府和怀化市委、市政府已将“通道转兵”编成剧本,准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和潇湘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成大型经典红色影片,为建党90周年献礼,而且还有意邀请他的父亲张震副主席担任该影片的顾问。张海阳上将欣然表示:“现在尚健在的老红军已经不多了,我可以帮助推动推动。”他还再三嘱咐:“对通道会议旧址一定要保护好,尽快争取成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这个旧址还只能叫陈列馆,陈列馆没有纪念馆档次高,黎平会议纪念馆已经建成了,你们要去看看,也要把陈列馆建成纪念馆。而且,通道会议旧址要作为部队理想与信念教育基地和部队与地方军民共建示范联系点,以后还要争取列为全国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更多人知道‘通道转兵’。

上一篇:美丽神奇的香山 下一篇:三湘星火耀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