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与银行信贷定位的关联性探讨

时间:2022-10-25 02:57:23

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与银行信贷定位的关联性探讨

【摘要】商业银行信贷的市场定位,是为了明确贷款客户市场,并根据贷款客户市场的风险程度选择信贷资金的进入和退出时机。本文将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引入信贷市场定位以及信贷风险控制中,商业银行应该研判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将企业生命周期作为信贷资金进入与退出时机选择的一项参考依据,根据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点选择客户市场,在恰当地时机信贷介入,合适地时机退出。

【关键词】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银行信贷

一、高科技企业及其生命周期的内涵

根据学界的一般规见,高新技术主要是以微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空间科学与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科学与光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医药技术、材料科学与新材料技术、生态科学与环境保护技术以及其他在传统学科和传统技术基础上产生的新工艺新技术等一批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国际上对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认定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标准。

1.产品的销售额中RGD(研究与开发)支出所占的比重;

2.科学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重;

3.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是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

4.产品主要技术必须包括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

高新技术与传统的技术和产业相比有着许多显著特点。主要体现在:它是智力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高新技术发展快、产品更新周期短且产业一般呈高速增长态势。高速成长性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企业只要能开发出满足市场需要的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凭借其新颖性和高技术特性能迅速占领市场,从而能获得具大的经济效益,进而在短短的几年内由原来的小公司发展成为组织和管理日趋完善的的大公司。

但高科技企业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高额投资、且伴随高风险和高收益。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所从事的是以科学技术上的新发明、新创造为基础的技术商品化活动,它不可避免的存在开发失败的风险。而20%-30%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巨大成功是以70%-80%的企业失败作为代价的。2001年4月美国NASDAG市场网络估价的大跳水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特性。

高科技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一般是指高科技企业产品从诞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根据美国管理学家伊查克・爱迪思(工chak Adizes)提出来的企业生命周期的概念。主要从高科技企业企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析企业成长与老化的本质及特征,其核心是通过“内耗能”转化为“外向能”,引发企业管理创新从企业内部到外部的扩散。

二、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模型

根据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模型,他按企业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可控性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成长和老化两个阶段,并根据风险偏好、期望值、资金、责权、主导部门、目标导向等因素把这两个阶段细分为:孕育期(Courtship)、婴儿期(Infancy)、学步期(Go-Go)、青春期(Adolescence)、盛年期(Prime)、稳定期(Stable)和贵族期(Aristocracy)、官僚化早期(Recrimination)、官僚期(Bureaucracy)、死亡期(Death),形象地描述了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形态变化,每个阶段的特点都非常鲜明。按照爱迪思的理论,高科技企业同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1.第一阶段:引入期

新产品投入市场,便进入了引入期。此时顾客对产品还不了解,除了少数追求新奇的顾客外,几乎没有人实际购买该产品。在此阶段产品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广告费用大,产品销售价格偏高,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

2.第二阶段:成长期

当产品进入引入期,销售取得成功之后,便进入了成长期。这是需求增长阶段,需求量和销售额迅速上升,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迅速增长。

3.第三阶段:成熟期

经过成长期之后,随着购买产品的人数增多,市场需求趋于饱和,产品便进入了成熟期阶段。此时,销售增长速度缓慢直至转而下降,由于竞争的加剧,导致广告费用再度提高,利润下降。

4.第四阶段:衰退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产品和替代品的出现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等原因,产品的销售量和利润持续下降,产品从而进人了衰退期。产品的需求量和销售量迅速下降,同时市场上出现替代品和新产品,使顾客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此时成本较高的企业就会由于无利可图而陆续停止生产,该类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陆续结束,以至最后完全撤出市场。

本文根据高科技企业全寿期发展特点,考虑国内学者关于一般企业生命周期模型,采用的是典型的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模型,其形状类似于正态分布曲线。

三、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对银行贷款投向结构的影响

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对于商业银行对高科技企业贷款的市场定位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高科技企业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采用不同的信贷策略,决定其对高科技企业的贷款结构。

贷款的投向结构是指贷款的不同投向及其投放数量在贷款总量中所占比重。总体来说,贷款的投向结构与银行所服务的地区经济特点、在多年经营中所形成的融资范围及业务专长或特色有密切关系。

一般而论,许多处于成熟期的大企业、大公司由于业绩稳定,因而备受商业银行的青睐。而高科技企业从初生期到成长期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企业发展,但是由于其风险较大,银行对于处于这一阶段的高科技企业的贷款需求是慎之又慎。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风险程度的不同决定了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偏好也不同,表现为银行信贷投向偏好于成熟期的大企业,众多处于成长期的高科技企业得不到足够的信贷支持。

需要强调的是,商业银行对贷款投向结构的政策在银行紧缩时期更显得必要。由于这一时期银行的放款能力受到抵制,难于满足来自各方面的贷款需求,这样,银行贷款重点支持或限制哪些产业、行业部门和企业,是贷款政策必须加以明确的重要问题。

四、高科技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对贷款期限配置的影响

贷款的期限长短及长短期贷款的配置,对银行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期限越长,流动性越低,借款人的偿付能力也因许多无法意料的因素的影响而越难以确定,使得潜在的信用风险增加,但通常期限越长的贷款能获得越高的收益。因此,银行必须就有关贷款期限的确定及贷款组合结构中期限配置制定明确的政策要求。就贷款期限而言,通常应根据贷款的用途、借款人对资金使用的实际需要和财务情况加以确定。由于不同企业具有不同的生产特点和生命周期,所以,按企业资金的实际周转时间掌握贷款期限是最为普遍的做法。

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特点与风险程度的不同,决定了银行对高科技企业发放贷款的期限配置也有所不同。初生期的高科技企业大多处在投资建设期,中长期贷款需求较多,但是这一类高科技企业的风险也比较大,在借款合同中,商业银行应根据这一类企业的生命周期合理确定对这一类企业的贷款期限。一般来说,根据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的特点,银行在对企业发放贷款时,初生期与成长期的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居多,而到了成熟期和衰退期以后应以短期贷款为主。

五、高科技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对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定位的启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在逐步崛起、壮大,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技术创新的突飞猛进,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及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呈现缩短和快速变化的特点,银行势必面临着适应企业变化,尽早发现和培养优质客户,预警并主动退出正在衰退的企业,适应企业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并使处于高速发展和成熟期的企业客户成为银行的信贷主体。

(一)高科技企业成长各阶段商业银行的信贷市场定位

对于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划分,本文以典型的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模型为例,即分为孕育期、初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对于处在孕育期的企业,由于其尚未诞生,故不考虑其信贷市场定位。

(二)高科技企业初生期的信贷定位

高科技企业刚开始创业之时,技术不太成熟,经营管理不够规范,市场前景也不一定明朗,资金需求量大。这个时期商业银行如果不充分考虑初生期企业的特点贸然介入,就可能面临较大风险。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对于初生期企业的贷款总量不宜超过项目投资总量的50%,企业的自有资金应该成为项目投资的主体。通常情况下,一家银行的贷款只能作为投资项目融资的一项辅助资金来源,而不能作为投资的主体。初生期的高科技企业大都处在投资建设期,中长期贷款需求较多,在借款合同当中,商业银行应该合理确定对这一类企业的贷款期限。对一些融资量特别巨大,投资项目本身前景看好的贷款需求,可运用项目贷款和银团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在高科技企业初生期发放的中长期贷款,银行应特别注重办理相关的信贷资产保全手续。

(三)高科技企业成长期的信贷定位

成长期的高科技企业发展迅速,需要扩大厂房,购买设备,扩充人员,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因此企业需要庞大的资金为其快速发展提供支持。在对成长期高科技企业进行全面考察分析后,那些业绩优良、成长迅速的高科技企业应作为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对象,可以合理满足这一类企业的资金需求,在贷款期限的设计上可适当多发放一些中长期贷款,充分分享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效益。但应注意的是,银行的信贷资金仍必须涉入有度,这个“度”因企业所处的行业、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的经营状况而异;一般来讲,高科技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宜超过70%。还有一些高科技企业在进入成长期后,容易满足眼前所取得的成绩,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认为企业无所不能,从而不顾自身承受能力盲目扩张,银行如果鉴于过去良好的记录而予以追加贷款,则该企业很可能因债务负担过重而由优质客户沦为次优客户甚至劣质客户,不但银行追加的贷款无法收回,就连原来可以按时偿还的贷款也沉淀为不良资产。因此对这一类高科技企业成长期的信贷资金投放应主要放在企业的主营业务上,并随时监控企业对信贷资金的使用,以防止企业将信贷资金用来盲目扩张。

(四)高科技企业成熟期的信贷定位

高科技企业在进入成熟期以后,业绩稳定,市场占有份额保持在一定水平,往往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对象。商业银行应该认识到,处于这一阶段的高科技企业大都有一定的规模,盈利能力良好,资金相对比较富足,并不需要太多的银行贷款。因此,商业银行不应再盲目扩大对这一类高科技企业的贷款量,对企业的信贷总量一般不宜超过对其成长期的信贷投放总量。高科技企业在成熟期稳定经营一段时间以后会趋于保守而不敢冒风险,创新精神不足,惰性加大,获利能力下降,而新的竞争对手不断成长给企业带来了威胁,危机开始逐渐显露。商业银行的信贷策略应该是逐渐退出,寻找新的贷款客户,开拓新的信贷市场。这种退出机制应该是主动性的,在企业由盛转衰之时就应及早采取措施,逐渐退出。考虑到成熟期高科技企业的特点,信贷资金的主动性退出并不是一次性从企业撤出,而是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从企业淡出。

(五)高科技企业衰退期的信贷定位

高科技企业在进入衰退期以后,产品缺乏竞争力,盈利能力急剧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企业财务状况逐渐恶化,企业四处举债。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常常会极力掩盖企业的败象,制作虚假报表,夸大企业的经营业绩,企图制造企业欣欣向荣的景象。商业银行应仔细甄别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应抑制企业的贷款饥渴症,杜绝新增中长期贷款,有步骤地将信贷资金从企业退出。当然商业银行在退出方式和退出策略上可以灵活掌握,做到既不影响银企关系,又能使信贷资金稳妥退出。

六、结论

通过对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和商业银行信贷市场定位的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基本研究结论。

其一,高科技企业及其产品与众多一般企业一样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特征是不一样的,其风险也是不一样的。

其二,创新是高科技企业生命的源泉。企业创新推动着企业成长的实现,是企业成长的前提。企业创新是企业生命力的体现,是决定企业生命周期长短的核心所在。

其三,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银行与其关系应是不一样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不同阶段交替出现主动与被动的情况。企业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中,现金流量从一大一小,企业销售收入从小一大一小,企业从银行融资难度由难一易一难,银行承担风险由大一小一大。

其四,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行信贷市场定位。在考虑其他相关因素之后,可以把企业生命周期的分析纳入信贷分析的范畴,根据高科技企业生命周期选择贷款进入与退出的时机。

其五,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应以成长期和成熟期的高科技企业为主,在贷款期限配置上成长期的高科技企业可以多发放一些中长期贷款,成熟期的高科技企业应该逐渐转向发放短期贷款为主。

参考文献

[1]刘斌.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经济分析[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58-78.

[2],应瑛.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3).

[3]罗珉.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的创新[J].财经科学,2001(1).

[4]蔡宁,吴德兵.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资源的结构性整合[M].中国工业经济,2004(7).

[5]王艳薇,刘旌.从信息不对称看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N].国际金融报,2001-7-30.

[6]王琳.信息不对称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J].金融论坛,2001(8):18-21.

[7]袁丁.房地产金融风险与信息经济学的微观解释[OL].www.realestate.cei.省略.

[8]杨耀华,杨永明.浅析我国消费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0(12):8-10.

[9]刘姝威.商业银行发展策略与市场定位[J].新金融,1997(7):35-38.

[10]谢科范.企业生存风险[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5.

作者简介:薛磊,经济学硕士,讲师,经济师,现供职于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金融与相关经济理论。

上一篇:自由现金流量的成本辨析 下一篇:浅析当今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