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美国青少年创造9·11俚语(转自中国日报)

时间:2022-10-25 02:20:15

主题:美国青少年创造9·11俚语(转自中国日报)

卧室是"世贸废墟(Ground Zero)",因为太脏太乱;严厉的老师是"恐怖头子(terrorist)";学生受到老师处分是遭到"圣战攻击(jihad)";根本不值得一提的事情被称为"That's so Sept.10";那么过了时的服饰是什么呢?对了,"burga (阿富汗统治时期强制妇女穿的一种能将全身上下都罩住的大布衫,只留下眼睛和鼻子一小块地方可以暴露于外)"。这就是目前在美国青少年中颇为流行的带有"恐怖幽默"的"9·11俚语"。

"9·11"虽然才刚刚过去了半年,但是在那个恐怖事件中产生的词汇很快发展成为校园俚语,在美国青少年中风靡起来。在学校的走廊上和学生宿舍里时时可以听到这些不乏幽默色彩的"9·11俚语"。

例如",奥萨马 (Your Mama, Osama)"就是最新的骂人的话。如果一个人很怪异或是神神秘秘的,人们可能会叫他" (Taliban)",或者问他"是不是感染炭疽了"(if you have anthrax)。

语言就像每天报纸的新闻标题一样,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孩子们总会将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和他们的生活中的语言联系起来,加以创新,变成戏谑的话。

青少年们还会开玩笑说:"他就像本·拉登那样难找 (He's as hard to find as bin Laden)";或者形容那些对9·11事件过分敏感的人为"emo(英文单词emotional的缩写)"。从前女孩子们经常用"hottie"来称呼十分受欢迎的男孩子,而现在则用"像消防队员一样可爱 (firefighter cute)"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他们了。

一名名叫乔纳森·拉维夫的高中生说:"我们现在不再像以前那样敏感,开不起玩笑了。其实我们开玩笑的时候并不想冒犯任何人。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无意之中冒犯了别人,不过,开玩笑嘛,这种情况本来就在所难免。"

然而,一些学校的老师对此现象深表担忧,他们担心孩子们会开玩笑开得"过火了"而"伤到他人"。乔治敦暴力研究中心的执行董事艾伦·李普曼说:"当一些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出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时,他们心中都隐藏着或多或少的恐惧,实际上他们害怕受到任何的伤害。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开玩笑,用幽默来赶走恐惧。"

每当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语言中总是会产生一些新的俚语。其中一些俚语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但是有一些则最终会成为该语言的一部分。而年轻人(在语言的创新和使用方面)往往会走在成年人的前面,例如年轻人曾用"going postal" 来形容一个人"简直是疯了,而且很暴力"(go crazy and violent,90年代中期,美国一些暴力的人扮成邮差,半夜进行谋杀活动);而 "nuke 'em"则是 "nuke them"的缩写,直译是"对他们使用核武器",意思是"向他开火,狠狠地贬他"。

上一篇:涉外企业所得税优惠制度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