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法 授之以渔

时间:2022-10-25 02:11:49

指导学法 授之以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1-0229-01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授业”?当今师者都在努力探索着有效的途径,笔者经过几年的摸索,偶得几点粗浅的心得,以期抛砖引玉。

1 精心编制导学提纲

为学生自主学习铺设轨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从认知发展水平,到知识的基本脉络,从知识的基础认知到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学有目标,有章可循。

笔者认为:导学提纲应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

1.1 学习目标:没有目标的学习是盲目的,盲目的学习会因走弯路而事倍功半,甚至是无效的,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1.2 必要的旧知铺垫:引领学生回忆、巩固与本章节或某个知识点的学习所必要的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1.3 新知重难点的化解:新知的重点是学生掌握新知、运用新知的进而形成知识结构网络的必需;新知的难点是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不进行恰当的化解,学生会望面却步,长些以往会消磨学生学习的斗志,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新知的重难点进行恰当的化解,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1.4 新知形成的思考:如果说重难点的化解是给学生插好路标的话,那么新知形成的思考就是给学生提供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速度和目标的达成。

1.5 典型命题的指引:典型命题的指引是学生形成新知后,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指导和解题格式、书写形式的介定,应详实而精当。

1.6 巩固练习:是学生学习后的成果展示,要恰如其分,使每个学生都有题目可做,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题目可做。

2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学生学习数学是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之上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预习就是在巩固旧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知识,发现疑问,为进行新一轮学习作进行准备的。抓住了预习,就抓住了提高的关键。笔者认为指导学生在预习时要做到:第一,读教材(看例题、读概念)。在粗读教材领会大意后,再反复细读,体会出重点、难点并勾划出疑难问题。第二,认真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的内在联系。并对初步的体会和感受,作适当的点评和批注。第三,及时练习。选一些习题适当地练习(包括例题的再现),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并进行巩固、深化知识系统,为上新课作些必要的准备。第四,做好笔记。作笔记是预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重点结构或提纲、摘要(包括自我练习);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几个主要问题;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所查资料中有关内容的摘抄等。

3 要求学生虚心请教

“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模仿。虚心地向别人求教,包括学习的内容和良好学习方法的借鉴,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的学习。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在学习过程中,有些问题虽经过独立的思考(包括查资料),但仍不能解决,与同学的交流、讨论显得尤为必要,每个人在学习、思考时都可能或长或短的时效性盲区,通俗地说就是短时的“糊涂”,但不同人的“糊涂”区域不同,可以相互补充,而达到共同进步,必要时要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人请教,尽量将问题解决在课前,以便课上集中精力思考些新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请教是在自己经过努力后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为完成任务、为赶时间而进行的机械问答,请教更不是抄袭!

4 指导学生适时进行知识梳理(小结)

“知识梳理”能够逐一排查找出本单元所有数学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找出了知识点的基础上,将一些重点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并能够充分利用图像、表格,构建知识网络,使之变成清楚的几条线,最后再将各知识链织成网,形成知识面。从而达到对于相关数学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深刻理解,牢固记忆,融会贯通,熟练提取的目的。

我认为,应从下面三方面指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

4.1 抓点,当每一单元学习完之后,指导学生找出该单元的所有知识点,做到全面不遗漏。在找全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认真复习,找出重点、难点,全面掌握。教师要找一些只针对某个知识点的简单题目进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在掌握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

4.2 连线,在找全所有知识点的基础上,不可将各个知识点孤立看待。应当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挖掘它们之间的关系,将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链。在连线时可以打破章节的局限性,使知识链尽量的长。重点是搞清楚相邻两个知识点间的关系,明白连线的目的和用意。

4.3 织网,将上面得到的所有知识点、每一条知识主线依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编织成知识网络。可以利用树枝图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列表的格式体现,完全可以打破模块间的界限。要回顾并系统的梳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使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所学知识内容方法进行升华,使其成为理性认识,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不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补充、修正完善后,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

上一篇:如何改革《测量实习》的教学及项目教学法运用 下一篇: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