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诺奖有感

时间:2022-10-25 02:01:25

屠呦呦女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从上世纪50年代起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和刻苦研究,她和她的团队率先发现和提取了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为人类生命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2011年她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2015年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其实成功的背后总有许多故事,总让人有许多体会和感悟。上次看到一篇文章叫《成功者没有告诉你故事的全部》,当他没有告诉我们故事的全部的时候,我们自己要去找一找,去挖一挖。或许我们找到的,挖到的就是最真实、最朴素、最有意义的东西,也或许就是被我们忽略遗失的东西。例如当朋友问从屠呦呦获诺奖中,我们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感想?作为普通人,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我发自内心的应该是以下三点。

一是做人做事要踏实肯干。做任何事业要获得成功、取得成绩,必须做到踏实实干。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也就是说要做到踏实实干。屠呦呦女士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几十年来默默无闻,一心一意、踏踏实实工作,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认真做实每一件事,终于率先发现和提取了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得到科学界的肯定,成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这已经说明行动才是硬道理,肯干实干才是硬道理。总理也说过“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上次和几个兄弟学校聊招聘的事,大家都有同感,现在的毕业生高谈阔论者多,脚踏实地的少,眼高手低的多,任劳任怨的少,追求高报酬的多,无私奉献的少。这也正是我们教育应该反思的地方。

二是具有创新精神。我们干工作要肯干实干,但也要巧干。这个“巧”字我以为是有创新的含义。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不管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我们都已经深深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干工作特别是科学研究,如果没有创新精神,那只能跟在人家后面跑,是绝对不会取得突出成就。胡适曾经说过科学研究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意思也是科学研究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屠呦呦女士就是凭着创新精神,不断进取精神,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中“柳暗花明又一村”,发现抗疟药青蒿素,为人类抵御疟疾找到最佳良药。我们政府提出要努力把国家建成创新型国家,这同样对教育提出来新课题,我想创新型国家应该从教育的创新开始,打破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评价模式和人才选拔模式,提供丰富多彩的与时俱进的教育。创新要从小抓起,从学生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责任,他们长大了才能出创新的成果。创新不从娃娃抓起,创新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三是耐得住寂寞、不浮躁。这个过去重要,当今尤为重要。我们都知道屠呦呦教授出生于1930年,从事中医研究几十年,获诺奖时已经是85岁高龄的老人。她的坚守和坚持,并不是为了今天的诺贝尔奖,而是内心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科学研究最需要耐得住寂寞,不浮躁,这已被古今中外无数事例所证明。比如居里夫人出身贫寒,家境困难,住在阁楼里忍饥受冻,但她耐得住寂寞,不浮躁,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科研上,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成为伟大的女科学家。屠呦呦女士也是如此,她几十年来耐得住寂寞、不浮躁,潜心研究,才率先发现和提取了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这也启示我们,我们要平平静静搞教育,认准目标,坚持几十年,不折腾,不求热闹,不求轰动,才能作出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作者单位:广东华侨中学 )

上一篇:让日子过得生动有滋味 下一篇:老师,今天怎么这么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