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奖感言范文

时间:2023-11-07 11:44:42

屠呦呦获奖感言篇1

北京时间2015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他们是中国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还有爱尔兰的坎贝尔和日本的大村智。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他们为什么获奖?得到的解释是这样的:

千百年来,寄生虫病一直困扰着人类,并且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寄生虫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甚。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药学奖获奖者对一些最具危害性的寄生虫疾病疗法上做出来革命性贡献。其中,坎贝尔和大村智发现了阿维菌素,这种药品从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发病率,对其他寄生虫疾病也有出色的控制效果。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从生物学角度讲,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人类和其他大型动物并不是地球上唯一的居住者,许多其他生物同我们共存,包括一些对人类有害甚至致命的生物。许多寄生虫能导致疾病发生。从医学角度讲,蠕虫对人类的危害尤其明显。全世界估计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受到蠕虫感染,这种情况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南亚和南美洲更为严重。自古以来疟疾就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疟疾通过携带寄生虫的蚊子传播,这些寄生虫侵入人体红细胞,引起发热,严重的情况能导致脑损伤和死亡。全世界面临疟疾感染风险的人口超过34亿,而每年因疟疾死亡的人数超过450万,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上世纪60年代末,根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将目光转向传统中草药,以研发对抗疟疾的新疗法。她筛选了大量中草药,最终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屠呦呦查阅了大量古代中医书籍,获得了指导其研发的线索和灵感,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杀死疟疾寄生虫有显著疗效的科学家。青蒿素不管是在受感染的动物抑或受感染病人身上都有显著疗效。青蒿素能在疟疾寄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这也能解释它在对抗严重疟疾上的强力功效。

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疗法。全世界每年感染疟疾的病人接近2亿。目前青蒿素已被广泛用于所有疟疾肆虐的地区。当青蒿素被用于综合疗法时,它能够降低疟疾的总死亡率20%,降低儿童疟疾死亡率30%。仅在非洲,这就意味着每年超过10万人因此得救。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对遭受严重寄生虫病患者的治疗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三人的研究成果对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带来了一场重大变革。这三人的科研发现的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

简而言之,屠呦呦等获奖者的成就体现了全球的视野,历史的纵深,医学的演进,尤其是体现了对人类生命的重视与关爱。从20多岁就与她共事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这样评价道:“她很勤奋、耿直,在青蒿素研究工作上,她能够经历191次的挫折,真正做到了百折不挠,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获得诺奖,确实是实至名归,是迟到了的荣誉。”是的,屠呦呦全身心投入到使全人类为之受益的崇高而伟大的研究事业中,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成果是显著的。奖项是骄人的。然而更重要的是在漫长曲折的研究历程中体现的那种坚韧精进的科学精神。我们的教育实践与研究就要思考如何在现实的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切实弘扬这种精神。

屠呦呦获奖感言篇2

现年八十一岁的屠呦呦堪称“青蒿素之母”。她自1969年加入“523”科研项目,着手研制治疗疟疾药物以来,从成千上万种中草药中,成功筛选出了对鼠疟原虫有着很好的抑制性的青蒿提取物,率先发现了使用乙醚可以高效提取青蒿素这一最具价值的方法,并对青蒿素以及改进型药物双氢青蒿素进行了深入的药理与毒理研究,最终使其真正成为令人瞩目的新结构型抗疟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从而被称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

出身中医世家,考取西医专业

1930年12月30日,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开堂坐诊的父亲摘引《诗经》中的一句话“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为她取名“呦呦”,意为鹿鸣之声。

受父亲影响,屠呦呦从小就喜欢翻看医书。当时,屠家楼顶有个摆满各类古典医书的小阁间,这里是屠呦呦童年时的阅览室:《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四部医典》、《本草纲目》、《温热论》、《临症指南医案》……虽然因识字不多且读得磕磕绊绊,但这里却是她医学梦萌发的温床。一天又一天,屠呦呦慢慢地长大懂事了。她常常会在读书之余跑下楼来给父亲做帮手,而看到前来求医问药的病人喝下父亲煎熬的汤药后疼痛逐渐有所缓解,心里不由得对中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每当父亲背起竹篓外出采药时,她都会像个跟屁虫似的一路追着,或钻进丛林寻觅,或抄起铁铲挖掘,或捧起药棵嗅闻,其间自然会不停地向父亲询问诸种中草药的点滴知识,比如采收时节、药用部分、保存方法、品质疗效、贮藏要点,等等。回来后,屠呦呦的劲头会更大,她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非要跟着父亲一起炮制药材,忙得不亦乐乎。

就这样,屠呦呦在医学的道路上愈走愈带劲,心中治病救人的梦想也随之清晰起来。

带着这个梦想,1951年,屠呦呦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现为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学系,她选择的专业是当时绝大多数人毫无兴趣的生药学。让父亲有些意外的是,生药学是西医专业而非中医专业。她解释说:“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和工具,我觉得生药学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闻言,父亲点头赞许,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屠呦呦是有远见的。

年轻的“生药学研究员”

大学四年,屠呦呦系统地学习了生药学理论,尤其对该专业中的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等课程钻研甚深,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中医研究院为卫生部直属机构,承担着“继承发扬中医药学宝库,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任。因而,虽然正值初创,且条件艰苦、设备简陋、待遇微薄,但各部门人员却是激情高涨。这为刚刚走出校门的屠呦呦增添了不少力量和信心。她一头扎进了生药学研究工作中――积极响应国家防治血吸虫病的号召,时而跑到野外采集植物标本,时而蹲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先后出色地完成了对有效药物半边莲和品种较为复杂的中药银柴胡的生药学研究。这两项成果后来被收入到《中药志》中。因此,仅仅参加工作两年多一点儿,屠呦呦就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这个荣誉称号在当时有着极高的含金量,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获得了国家和人民的认可。

然而,被鲜花和掌声包围的屠呦呦没有自我陶醉,她清醒地认识到要想真正实现自己少年时立下的治病救人的梦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当务之急就是进一步学习知识充实大脑。

机会很快就来了。那是1959年夏季的一天,卫生部下发了《关于举办全国第三届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的通知。通知中,鼓励广大学习西医专业的中医药工作者积极报名参加学习,同时详细列举了一系列学习课程和授课教授的名字。读完通知,屠呦呦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个通知来得可真太是时候了!

于是,屠呦呦离开实验室走进了教室。她认为牢牢地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只是学习医学的初始阶段,要提升自己,最好的方法是参加临床实践,正所谓“读书百遍,只知其义;动手一回,义理皆知”。因而,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之余,她没少跑到医院里央求坐诊大夫,让自己“试一试身手”。

不仅如此,在感受到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后,屠呦呦还根据自己的专业,深入各家药材公司,虚心向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药工学习中草药的鉴别方法和炮制技术,回来后逐一进行总结和提炼,慢慢地就对药材的品种和质量以及炮制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日复一日的淬炼中,屠呦呦的学识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而这也为她数年后挺进“523”科研组直至成功发现青蒿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学习班毕业后,屠呦呦重新回到了中医研究院。学了西医,又学中医。有了西医与中医这对翅膀,她注定要比别人飞得更快、更高、更远。

受益于古典中医,研制出救世良药

出色的工作能力,使得屠呦呦在中医研究院乃至卫生部崭露头角,她赢得了诸多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1969年1月21日,屠呦呦被中医研究院任命为科研组长,率队参与国家“523”科研项目,得以从事日后被誉为拯救了数百万生命的伟大事业。

何为“523”项目?这得从头说起:20世纪60年代,全球疟疾肆虐,正在南亚热带丛林中交战的美国与越南两方军队更是深受其害。为了寻求抗疟特效药,美国投入重金着手研制,而缺乏科研条件的越南则北上求助于中国。在这种情况下,1967年5月23日,我国秘密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决定研发抗疟新药――由于此事涉及援外备战,具有国家机密性质,遂以“523”为代号。当时,中国正值“”时期,大多数科研工作都处于停顿甚至瘫痪状态。但随着和的一声令下,遍布全国各地的六十余家单位的五百多名科研人员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研发抗疟新药的征程。然而遗憾的是,尽管各地区的“523”项目组科研人员起早贪黑,筛选了五千余种中草药和四万多个化合物,但最终的结果却未能令人满意――要么是抑制率不稳定,要么是药效甚微。一时间,科研工作陷入了困境。这时候,屠呦呦作为卫生部的第二梯队力量,也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

在“523”科研项目里,屠呦呦率领的中医研究院科研小组的重要任务是搜寻和整理传统中医药文献和配方,从中挖掘抗疟药点子,然后进行尝试。

正值寒冬腊月,夜晚,屋内灯光昏暗,桌上历代医籍堆积如山。屠呦呦偶尔抬头望去,窗外漆黑一片。漫游在浩瀚的中医药王国中,虽然孤单,但绝不寂寞,因为这里有她的欢乐和幸福,事业和追求。工夫不负有心人,屠呦呦带领着科研小组成功地从历代医籍中筛选出两千余个中草药方,并编辑出一本以六百四十种中草药为主的《抗疟验方集》。

首战告捷,屠呦呦乘胜追击,开始带领大伙儿以鼠疟原虫为模型,逐一检测各个中草药方的实际疗效。

实验是辛苦的。由于实验室没有配套的通风设备,加上经常和各种化学溶剂打交道,屠呦呦很快就患上了结核、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但她没有退缩,仍旧坚持工作。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检测了成千上万种中草药之后,屠呦呦终于发现青蒿(一种菊科艾属植物)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竟然高达百分之六十八,这让她欣喜不已。不过,意外很快又接踵而至:在后续的实验中,显示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四十。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屠呦呦甚是纳闷,以为是青蒿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浓度过低所致,遂对提取方法进行改进,但结果还是如此。这下子,她深深困惑了,只好重新翻开了东晋名医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奇怪,医籍中明明记载着青蒿好用,且很多地方的老百姓也都用青蒿来对抗疟疾,收效显著,但为什么在实验室里的青蒿提取物却不能很好地抑制疟疾原虫呢?她慢慢地琢磨着:“葛洪说的是用青蒿鲜汁,而实验用的是煎熬汤药……”忽然,一道灵光“刷”地从脑海中划过:难不成,是温度的问题?想到这儿,屠呦呦立时意识到极有可能是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掉了!旋即,她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尝试在不同摄氏度的条件下制取青蒿提取物。如此,在失败了一百九十次之后,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终于如愿以偿地从第一百九十一号样品中获得了抗疟效果最好的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实验成功了!

数月后的1972年3月8日,在江苏南京召开的全国“523”通报会上,有关领导郑重宣布:“屠呦呦发现并证明的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是迄今为止最为有效且最为有价值的方法,这必将会为接下来提取青蒿素进而研制治疟药物起到加速推进的作用。”

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屠呦呦开始了深入的药理与毒理研究,很快就成功研制出了治疗疟疾的特效药物――青蒿素。而后,她携青蒿素奔赴海南昌江地区进行试用,从间日疟到恶性疟,从本地人口到外来人口,首次取得了三十例青蒿素抗击疟疾的成功。接着,在全国各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她进一步扩大临床验证,短短几年即治愈了二千零九十九例疟疾患者,从而使青蒿素真正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新结构类型抗疟新药物,先后斩获了诸如“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国家优质发明奖”、“建国三十五年来二十项重大医药科技成果”等众多奖项。

为进一步完善这种新型特效药物,屠呦呦还率队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历时六年,排除干扰,克服困难,终于又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抗疟疗效比青蒿素高十倍,但复发率却极低、用药剂量更小、使用起来更方便的抗疟新药物,即双氢青蒿素。1990年3月,双氢青蒿素一举通过了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们普遍认为该药物是目前国际上比较理想的口服抗疟治疗药物。

就这样,在屠呦呦的潜心攻关下,从名不见经传的小草中提取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慢慢地走出国门冲向世界,成为人类抗击疟疾的“有效武器”――从世界各地的临床实践来看,青蒿素类药物,对恶性疟疾、脑疟有着强大的治疗效果,先后成功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尤其在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地区更是被誉为“中国神药”。因而,2004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青蒿素类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当年,该组织要求在疟疾高发的非洲地区采购和分发一百万剂青蒿素类药物,同时不再采购无效药。而时至今日,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业已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方案,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将青蒿素及其相关药剂列入了其“基本药品”目录中。

屠呦呦由此被世界各地的人民热烈称赞为“青蒿素之母”。

虽有困扰,终获殊荣

然而,在光鲜的荣誉背后,屠呦呦也有着难以言状的无奈,那就是多年来一直有人试图和她争抢“青蒿素的发现权”。

原来,自1972年屠呦呦用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之后,国内两家省级药物研究所也跟着分别开始进行青蒿的提取工作,并成功研发出治疗疟疾的新药物,各自命名为“黄花蒿素”和“黄蒿素”,后来又几乎同时更名为“青蒿素”。于是,加上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在内,三家药物研究所的青蒿素就同时存在了。而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屠呦呦没能在“第一时间”通过有效方式确立自己是第一发现者。待看到青蒿素巨大的科研价值和经济效益之后,大家就有意无意地打起了“我是青蒿素发现者”的牌子,且由此还产生了重重的矛盾。这还不算,在获知中国人发现了青蒿素之后,一位在泰国工作的英国牛津大学教授也在“第一时间”开始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展开了研究,迅速证实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疟效果,从而先人一步抢注了受到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结果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诸多荣誉,其中就包括赫赫有名的加拿大盖尔德纳奖。

在这种情况下,伴随着青蒿素逐渐走上世界的研究舞台,屠呦呦也跟着踏上了自己的首个发现者维权之路。然而,维权又是何其难:在国内,一些人一边规劝“网开一面,你好我好”,一边叫嚣“有种你就拿出证据来”;在国外,由于地缘、政治、法律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使得官司难以有更大的进展。这一切,都让日益年迈的屠呦呦“痛苦不堪”。

好在,公道自在人心,正义与良知也必将还这位默默耕耘的知识分子一个清白。

2011年9月12日,有着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美誉的2011年度拉斯克奖获奖名单揭晓,屠呦呦获得临床医学奖――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将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了21世纪。事实上,在进入21世纪后的十年中,因为有了青蒿素类药物,全球死于疟疾的人数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八,全球四十三个国家(其中包括十一个非洲国家)疟疾发病率和疟疾死亡率都下降百分之五十以上。也正是因此,在数日后即9月23日的颁奖典礼上,斯坦福大学教授、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成员露西・夏皮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屠教授的工作为世界提供了过去半个世纪里最重要的药物干预方案。”

屠呦呦获奖感言篇3

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是一位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头衔、无留洋经历的中国中医院科学院研究员,2015年10月5日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诺奖委员会在给她的颁奖词里写道:“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全球影响及其对人类福祉的改善是无可估量的”,“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的发现在世界抗疟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0月6日,一直不愿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但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对于获奖,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我确实没什么好讲的,科研成果是团队成绩,我个人的情况在这两本书里都讲得很清楚了。”屠呦呦一直回避谈及自己。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上个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当时常用药奎宁类药物已经产生抗药性,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中草药抗疟研究任务。她整理了一个从2000余方药中选编的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方药集,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其中一种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物质引起了屠呦呦的注意。青蒿,民间又称为臭蒿和苦蒿,是在我国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别看它的外表朴实无华,却有治病救人的“魔力”,青蒿的抗疟功能最早见于公元340年东晋葛洪所写的《肘后备急方》,屠呦呦注意到古人将青蒿“绞取汁”而不是水煎熬的办法,她于是重新设计实验过程,1971年10月4日,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屠呦呦终于获得了对疟原虫抑制率100%的青蒿中性提取物。

青蒿素复方药物被饱受疟疾之苦的非洲人民称为“中国神药”,屠呦呦也被称为“青蒿素之母”。

简 析

屠呦呦作为中国本土产生的第一位诺贝尔自然科学方面的获奖者,对中国科技界是一个很大的鼓舞,特别是给了我们很大的科技自信心,能激发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身于科技发明和创造,以获取更多更大的科技成就。屠呦呦事例给了我们很丰富的内容,有对她的发明过程的叙述,有这一发明的意义和影响,有她个人介绍和语言、行为的叙述等。这则素材给我们的思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她个人的精神财富,有坚持执着,有淡泊名利、谦逊、勇于创新、严谨科学的态度、甘于寂寞等;另一方面是她的发明给科学研究带来的启示――敢尝试、不怕失败、合作、精细、借鉴与创新、等待与接受、实践等。

运用一

敬畏自然

一株小草却能挽救数百上千万生灵的生命,这该是一株多么神奇的小草!平凡而又奇妙,普通而又超凡,世界因之改变,谁能说大自然不神奇、不伟大呢?

青蒿素被提炼之前,疟疾横行,自认为不可一世的人类被疟疾蹂躏,死者无数,在与疟疾的对抗中,人类曾表现得束手无策,显得多么的渺小,但当青蒿这株平常的小草被人类提取出青蒿素以后,千百万在疟疾中挣扎的人们重新燃起了生命的希望之火。这不能不说是自然又一次给了人类重生的机会。

我们说这株青蒿小草太有魔力,太奇妙了,其实,自然界许许多多的小草,又有哪一种不神奇呢?

再看看芦荟吧,一种普通的小草,普通人家常用来净化空气的植物,就是它,在公元前1世纪,罗马皇帝的御医所著《克利夏本草》中就有针对不同病症使用芦荟的具体处方,并把芦荟称作为万能药草。公元1971年,日本医学家发现了芦荟对癌症的抑制作用,芦荟还拥有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不需要医生”。

可以说各种植物都是大自然的精华,大自然是神奇的,自然界里的种种生物都蕴含有种种的神奇和奥妙,只是我们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罢了。

让我们收起对自然骄傲自大和不可一世的占有态度吧,多些谦卑和敬畏,因为所有的生灵都是自然之子,只有敬畏自然,我们才能相互依存,才能将生命延伸到永远。

运用二

我们都是一株神奇的小草

青蒿素的发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来自一株平常的青蒿小草,一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植物,因为它蕴含有治疗疟疾的物质――青蒿素而被世人称为“生命之草”“人间圣草”,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一株小小的青蒿呢?平凡之中蕴含着伟大,这绝不是一句口号。

屠呦呦,一个无博士学位、无院士头衔、无留洋经历的普通科研工作者,只能叫做研究员的普通人,却能在经历190次失败后,成功提取青蒿中的青蒿素,从而把数以千万计的人从疟疾的死神手里拉了回来,这该是多么伟大的壮举啊!

青蒿平凡,但因青蒿素而成为“生命之草”。青蒿平凡着,却很伟大。

屠呦呦也很平凡,但因艰辛发明提取青蒿素的技术而使青蒿素复方药物成为“中国神药”,自己也被人们敬称为“青蒿素之母”。屠呦呦平凡着,却是精彩无限。

我们是平凡人,但我们也是一株株拥有“青蒿素”的神奇独特的“青蒿”,一个个拥有发明提取青蒿素技术智慧和能力的“屠呦呦”,只要我们不甘平庸,只要我们拭去浮华,只要我们心怀梦想并执着前行。

运用三

学会等待,因为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1971年10月4日,屠呦呦第一次成功地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44年后,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为这一发明成就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这是世界医学界的最高奖项。从发明到被世界接受、认可,整整用了44年,这个漫长的等待让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子变成了一个疾病缠身、行动不便的老太太。这也再次告诫我们:要学会等待,因为被接受、被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当屠呦呦知道这个消息时,她很平静淡然,人们采访她,她平静地说“也没什么好讲的”,因为她知道人们对真理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时间和实践终究会证明真理的正确和伟大。

新生事物被接受、被认可不是一时半会的,这是客观规律,所以我们要学会等待。

1899年,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建成,莫泊桑等300多位社会名流强烈抵制,并游行示威,但后来莫泊桑竟然经常来铁塔二楼就餐;2008年,北京建成鸟巢、水立方、鸟蛋国家大剧院等建筑,被许多人嘲讽挖苦,但是后来,大家竟然把它们看成北京的名片。

人们对新鲜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有时甚至是漫长的,但只要我们勇于追求并坚持真理,尽管道路曲折漫长,尽管真理到来得总是那么晚,尽管真理被人们接受或认可需要很长时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无悔于青春,无愧于时代,因为等待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屠呦呦获奖感言篇4

一、2016年政治高考命题特点分析

2016年高考政治学科全国共有九套试卷(全国新课标卷共三套,其余为北京卷、天津卷、上海卷、江苏卷、浙江卷、海南卷),从总体上看,九套试卷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并呈现以下特点。

1.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彰显时代性

和往年相比,2016年的政治高考更加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选材上,一些走在时代前列且具有教育意义的人物或事件被设置为试题的情境材料,这样的命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关注时政热点,符合生活逻辑,体现核心素养

关注生活,注重生活逻辑,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这一特点充分显现在2016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中,即材料的选择与试题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如北京卷第27题,针对学生群体中的拖延症现象,某校的学生“创客”社团设计手机应用软件,引起关于这一设计的哲学讨论;北京卷第39题,关于某小区“潮汐式”停车方案调查报告的话题与建议;江苏卷第7题,关于借助校园网贷进行消费的方式悄然走红的讨论;天津卷第9题,关于浙江多所大学的学生社团共同发起“蚂蚁助学计划”的讨论;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6题,某村村民希望新修一条便道的事等。

3.能力立意,创新性设计题型,体现课改精神

无论从试卷结构或是从题型上看,2016年政治高考九套试卷总体平稳,但从设问、题型上看也有诸多创新之处,充分体现课改精神。

二、2017年政治高考复习备考建议

1.强化学科意识,夯实基础知识

政治学科有其明显的学科特色,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科意识。其一,关注德育课程。广大考生要高度关注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关注主流的价值导向,深刻领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涵,增强认同感;其二,注意培养学科特色思维。如辩证的思维方法、逻辑的思维方法、发散的思维方法等,通过一系列训练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缜密。

无论考题如何变化,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考生夯实基础是关键。以《考试说明》为纲,以教材为本,建议考生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展开,做到知识脉络清晰,主干知识明确,关键细节到位。

2.研读经典考题,从过去看未来

广大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时间少但练习多的矛盾,如何破解这一矛盾,唯一的方法便是精选精练试题。面对众多的练习,高考真题必定是广大考生的首选,考生一定要认真研读近三年适合本省(区、市)的高考经典题,包括题型结构、试题素材、设问方式及其参考答案的设置等。一般来说,如果没有重大的变动与调整,高考命题相对稳定,广大考生可以通过这样的研讨,使自己的复习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3.密切关注时政,迁移成为习惯

时事政治(包括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本来就是政治学科高考的重要内容,不回避时政热点,从重大时政素材入题,从事寻理,已经成为近几年政治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因此,在高三政治学科的复习备考中,广大考生一定要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习惯,不仅要通过读书、看报了解一些重大时事政治知识,更需要将这些时事政治知识迁移至教材知识,并做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并让这种思考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拓展演练

事半功倍,材料题须“三步走”

经常有考生这样诉苦:“我花了很多时间在政治学科上,可是成绩总是提不高。”这里有一个效率的问题,也有一个方法的问题,如果考生在复习中不注重复习方法,在考试中不注意运用相关的技巧,往往会做一些无用功。以知识的复习为例,第一轮复习与第二、第三轮复习有别,考点复习与专题复习有别,教材知识复习与时政知识复习有别。就答题而言,广大考生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在练习中掌握相关的方法和技巧,如材料题的解答大致可分成三步,以题为例,予以说明。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Ⅲ・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

步骤二:解读材料(总分层次,正反角度)

考生可带着上面针对设问的分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总体而言,材料讲述的是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事,具体分层:第一层是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第二层是细述过程,第三层是获奖感言。由此可见,考生回答此问题的重点在第二层,第二层依次阐述的是问题――中国行动――成就。从答题指向可以看出,重中之重在于中国行动、项目启动、团队协作,从传统医药中汲取智慧,并反复实践。有些试题还可能会出现涉及正反两面的材料,考生也要注意。

步骤三:回答问题(构建框架,撰写答案)

有了对设问与材料的解读,迁移至课本知识后,接下来考生就可以构建答案框架,进入撰写答案的环节,具体落实到题目设问的四个具体要求。一般情况下,规范的答题是书本知识在前,结合材料分析在后,当然,考生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层次与术语化。

【参考答案】

屠呦呦获奖感言篇5

一、提升选材素养,聚焦社会热点

每一学年国际国内重大时政热点内容较多,而中考试卷的容量又非常有限,加之考试前的复习时间也非常紧张。因此,作为考生需要提升科学选材的素养,聚焦社会热点问题,学会选材。

以2016年苏州市中考为例,时事涉及习马会、国家教育安全日、美国发现引力波、新经济、新版中小学生守则、人口老龄化、工匠精神、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第九届江苏园博会等,内容丰富,范围广。但结合全国其他区域试卷,细细研究不难发现,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涉及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大事件、大热点、大论断,比如习马会、党代会、人代会之类;涉及人类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方面的时事新闻,如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人口老龄化、新经济等;涉及中学生生活实际的新闻材料,如新版中小学生守则等。在看电视、读报纸、浏览网络时要多关注上述三类时事。

关注选材,还要遵循以下原则:凡是课标和课本不涉及的新闻,不需要过分关注;比较原则,国内新闻优先国际新闻;贴近原则,贴近学生实际的时事要多关注;乡土特色优先,体现地方特色的时事要多关注,找寻适合的切入点。

二、提升思维素养,构建知识体系

各地的考试说明是我们复习的导航,考生应该多关注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时事的结合点,从纵深思维角度,构建有层次、有方向的知识系统。

要实现时事和教材知识的有效链接,有效捕捉重要信息。可以从多角度分析材料:(1)“是什么”角度,即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再现;(2)“为什么”角度,注意从多角度分析总结,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如国家、社会、个人角度,如人口、资源、环境角度,通过多角度链接,构建不同层级,重组区别于课本的知识体系;(3)“怎么样”角度,主要是“国家”、“ 社会”角度,尤其需要特别重视“青少年自身”。

(2016年江苏苏州卷)【山水人文 和谐对歌】2016年4月18日至5月18日,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在苏州举行。本届园博会秉承“交流、示范、探索、创新”的办会宗旨,围绕“水墨江南、园林生活”会展主题,融合公园、田园和家园“三园合一”的规划理念,打造出一届山水・田园园博会、生态・科技园博会和人文・生活园博会,给人们带来了一场高大上的视觉盛宴、精神大餐。

(1)苏州能成功举办园博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请你从八年级《复兴中华》的角度,探究本次园博会会对苏州的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美丽园博 真情你我】小明周末去园博会游玩,发现个别游客破坏公共设施,乱停车及小商小贩随意摆摊等问题。为此,小明想上前制止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妈妈却说:“这些事和你无关,不要多事。”

(2)假如你是小明,你会运用哪些知识去劝说开导妈妈?

试题解析:本题以第九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这一乡土材料为背景,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角度设置问题。(1)第一个问题,考查成功举办园博会的根本原因,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教材基本观点再现能力;第二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园博会对苏州发展的积极影响,命题者从八年级《复兴中华》角度设计问题,实际上是引导学生从科技、资源、环境等角度思考组织答案。(2)从小明的角度来考查 “怎么样”,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筛选关键信息的能力;同时,还考查学生多角度思考组织答案的能力。

参考答案:(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极影响: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2)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维护公共秩序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要匡扶正义;要积极关心社会,亲近社会;要自觉服务社会;要学会行使监督权等。

基于以上例题,笔者认为,要关注时政热点与教材之间的链接,而建立这一链接的途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以热点为中心,多角度、多维度辐射教材,打破原有单元、章节教材界限,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形成不同的知识组。

就思维素养而言,除了注意多角度之外,要关注两种能力:一是归纳与演绎。归纳就是从许多同类的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原理或原则,获得对一般事物的认识;演绎就是运用一般性原理、原则,推导出对新的个别事物的认识。二是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三、提升解题素养,强化解题能力

结合热点问题,提升解题素养,笔者认为应该关注如下程序:(1)关注时事材料,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锻炼发散思维能力;(2)善于和其他同学交流,弥补彼此思维缺陷;(3)中考题训练,锻炼精确性答题能力,构建知识体系;(4)归纳总结,反思提升自我。

对于同一个时事,我们要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提出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提出问题:(1)“是什么”角度,如屠呦呦哪些精神品德值得我们弘扬和学习;(2)“为什么”角度,创新的意义、文化传承的意义、民族精神传承的意义;(3)“怎么办”角度,对于文化传承有什么样的启发和引领,战胜挫折给我们什么启示等。

提升解题素养,需要强化真题训练。由于中考原题具有典型性、标准性、科学性特点,笔者建议学生可以多做真题,但要注意根据各版本、各地区中考命题趋势,做一下精选。在做题的过程中,就选择题要“一审二排三选”。所谓“一审”就是要阅读题干与选项,明确题干要求,找准关键词。“二排”就是排除错误选项、排除与题意无关的选项。 “三选”就是货比三家,选择最佳。在做主观题时要记住“读、找、联、答”四字秘诀。“读”就是要认真阅读材料;“ 找”指找关键字、关键词 ;“ 联”指联系关键词与教材知识,做好这一步前文已经论述; “ 答”即要规范表达,组织好答案。

(2016年江苏苏州卷)某校九(1)班学生开展了“学习屠呦呦,成长乐悠悠”活动,请你参与到此次活动之中。

【呦呦鹿鸣 悠悠我心】 某同学点赞屠呦呦,如下:屠呦呦说:“我是国家培养的,国家任命我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是对我的信任与重用,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应该努力去做好。”屠呦呦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始终兢兢业业,她在经历了190次实验失败之后,仍然矢志不渝,忘我工作,直至成功,成为时代的楷模。

(1)屠呦呦的人生轨迹完美演绎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上述点赞是如何体现的?(友情提示:材料可适当归纳,尽可能简明)

【呦呦科星 激荡我心】另有同学分享了如下材料:屠呦呦在利用现代医学方法研究效果不理想时,重新翻阅古代医学典籍寻找灵感,另辟蹊径。她指出: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是不够的。如果死守着老祖宗的宝贝,故步自封,中药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西医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成功正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

(2)认真阅读材料,回答屠呦呦为我们参与文化建设做了怎样的引领与示范?

试题解析:本题第(1)问以屠呦呦事例作为背景材料,考查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这一知识点,从能力考查上来说,本题注重考查学生演绎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来组织答案,具有一定能力要求;第(2)问从文化传承这一知识点出发,要求学生能够从特殊到一般进行归纳,抓住“中医”“ 西医”等关键词,结合教材内容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1)“我是国家培养的……国家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应该努力去做好”,体现了权利是履行义务的前提;“忘我工作,直至成功,成为时代的楷模”,体现了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基础。

(2)既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要积极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并在实践中加以创新发展。

屠呦呦获奖感言篇6

或许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人

9月12日,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荣获2011年国际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0位在随后的儿年中获得了诺贝尔奖,因而,该奖也被视为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1930年出生的屠呦呦今年81岁,非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表示,“她获得这个奖甚至比获得诺贝尔奖更厉害。”9月19日,屠呦呦再获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被称为我国“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女人”。

非院士屠呦呦的科学成就对中国学术体制是不是一种讽刺?

彭斯

80后留学生割肝救母

一位22岁赴美留学生割下自己60%的肝脏移植给肝炎晚期母亲的行为感动了网友。这位80后小伙子听闻母亲慢性重型肝炎晚期需进行肝移植手术后,第一时间从美国赶回广州,毅然割肝救母,挽回了母亲的生命。做完手术后,彭斯身体里只剩下不到一半的肝脏。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敢不敢从自己健康的身体上割下60%的肮脏?不过,心救母的彭斯早已置之度外。

开车撞了人还叫嚣的富二代们,也来做做这道选择题吧。

牟阳

25岁女干部提名镇长近来,“25岁”、“女干部”、“提名镇长”等关键词将湖北一个山区小镇的年轻女干部推到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在8月5日公示的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公告中,牟阳被拟任五眼泉镇党委副书记、提名为镇长人选,成为公示名单中年龄最小的干部。在宜昌市下辖宜都市某镇工作仅短短三年,牟15闩即被提名为镇长,三年跨越了一些人共一辈子的奋斗斗历程。为此,网友对牟阳是否“官二代”、潜规则、违规提拔等产生质疑。

面对网友的质疑,牟15日“淡定”应对,“我只能存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更好地表现,胜任这个岗位、为群众做些实事,这也是对网友质疑最好的回应。”

待牟阳在“镇长”岗位上有所表现再下定论也未迟。

田澌白

大山执教33年

56岁的田洪柏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毛沟镇巴科村白坪学校唯一的老师。据了解,1978年,23岁的田洪柏当上民办教师。在上面派来的教师陆续离开时,田洪柏坚持选择留下来,如今,执教生涯格整33年。这间学校只有7名学生分为学前班、

‘年级和二年级,都是留守儿童,全由田洪柏一人负责教育和管理。他还资助因家庭贫网不能上学的孩子。“要让孩了走出大山!”是他初握教鞭时立下的铮铮誓言。

田洪柏,孩子需要您,山区需要您。

张海文

“爱心大使”变“色狼”

深圳一名受助女童称在救助站内多次遭“爱心大使”张海文猥亵。9月4日,当地警方己初步认定张海文涉嫌猥亵获救的9岁,并对其实施刑拘。十多年来,张海文以一己之力建立起民间爱心组织――宝安大浪爱心之家,先后救助千余名因被骗、生病等急需救助的受困者,免费提供吃住并设法为他们找工作。张海文曾当选深圳市文明市民、“十大最具爱心人物”、“道德模范”等,如今,因猥亵女童,瞬间从“爱心大使”变成“变态色狼”。

会不会是披着天使外衣的色狼?

奎库・阿多博利

瑞银魔鬼交易员瑞士最大银行瑞士联合银行(UBS)9月15日爆出一则惊人消息:一名雇员违规交易导致该行损失20亿美元。至18日,瑞士联合银行将未授权交易损失上调至23亿美元,这是全球2009年来涉及金额最大的银行雇员诈骗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和标普都已将瑞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一些行业分析师说,这桩违规交易丑闻使瑞银本财政年度盈利前景堪忧,将重创这家瑞士最大银行的声誉。

瑞士联合银行的这位魔鬼交易员名叫奎库・阿多博利,来自非洲加纳,是瑞银“德尔塔1”交易平台中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交易员,目前已被

拘捕。面临降级,瑞银又遭遇一次重击。

梁稳根

新首富或弃商从政

9月,湖南省三一重工掌门人梁稳根凭借700亿财富成为2011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杂志双料首富。对梁稳根来说,除了最近当选“中国首富”,也许还有一份更大的政治荣誉在向他招手。近期,消息人士证实,有关组织部门对梁稳根进行了严格的前期考察。作为民营企业家的梁稳根,有望进入中共中央的视野。有某都市报称,这位新科首富或将“弃商从政”。

对于梁稳根,外界更多地关注的是,他日后将如何处理政企二者之间的角色转换和定位。当前,诸多民营企业家纷纷通过各种手段成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这样运作的实质是,不仅可以借此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更多是为了利用身份资源进行各种非市场化运作的“权力寻租”。

如何处理政商关系,也是当下中国备受诟病的问题。

王烁

非法持枪被公诉

9月,被称为商界“京城四少”之一、北京王府世纪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王烁,因涉嫌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被公诉至法院。王烁被指控制造的事端之一,是去年年底在王府井和另一位商界“京城四少”王珂开车发生摩擦,将王珂的奥迪撞至起火,并用“枪”指着王珂,后逃离现场另外,公诉机关还指控,2010年夏季,王烁授意其公司员工王亚飞购买枪支,并将枪支弹药存放于王府世纪大厦地下停车场及居所。经鉴定,其中有4支枪支具有杀伤力。

屠呦呦获奖感言篇7

同学们,期末考试就要到了,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要努力地学习、复习,要不怕辛苦不怕累,到时候,成功一定属于你!

法国最著名的牧师聆听过一万多人的临终忏悔,他说,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成为伟人,如果每个人都把反思提前几十年,便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让自己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人。我们大多数人在临终前,才知道自己的过错,或者错过。无论我们是否知道自己的过错,我们都必须直面因此带给我们的种种结局,如同临终前的忏悔。正是由于我们大多数人缺乏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预见,所以我们很多人不能认识自己,不能正确的总结过去,开创未来,实现理想。作为学生的我们,转瞬间这个学期已过了一半,在此,我想也有必要对本学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反思和总结。我们应该反思自己上课时的表现,是否专心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我们应该反思作业是否认真完成,是否每天按时订正错题,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会学习,真正在享受学习。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道理。

非宁静无以致远。有时需要我们放慢匆匆的脚步,给自己留一点静思的时间,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是否有过错,是否还有机会弥补和挽回;或者对我们的过去做一次全面的总结,对未来做一次客观的规划。

反思其实是一种学习能力,反思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希望同学们在反思中清醒,在反思中明辨是非,在反思中变得更加睿智,在反思中获得成长。

屠呦呦获奖感言篇8

随着青蒿素一夜间声名鹊起,其行业乱象也被一并曝光在公众视野之下:无序生产、无人监管以及几近触顶的市场空间令其被扣上“三无”的标签。笔者近日实地走访了被誉为“世界青蒿之都”的重庆酉阳,试图以青蒿产业链的第一站入手,从种植户、青蒿素生产企业、当地监管部门等多方深入解析该产业链顶端的现状以及从业人员的困惑,探寻解决之道。

据央视报道,青蒿素被称为抗疟神药,在疟疾重灾区非洲已拯救了上百万条生命,就连科摩罗副总统穆哈吉也感慨:从2007年中国与科摩罗联合实施快速清除疟疾项目以来,2014年科摩罗实现了疟疾病例零死亡,发病人数下降了98%。

随着屠呦呦摘得诺奖,有机构预言青蒿素产业将借此东风扶摇直上,相关概念股也在资本市场表现很抢眼,不过笔者实地探访重庆酉阳时却发现,青蒿产业的现在和未来似乎与诺奖并无多大关联,今年当地青蒿价格更是跌至历年的谷底,每公斤价格仅5元,比10年前的热炒期还少了17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青蒿种植多为企业与农户之间实行契约订单制,这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户旱涝保收,但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亦存在双方违约的现象,无序竞争仍难以全面消除。

无序生产、无人监管以及无法扩充的市场空间令青蒿素被迫加上了“三无”标签。眼下,青蒿素产业链上的不少企业正努力突围,然而尽管已经是诺奖“加身”,但这条突围之路仍然荆棘丛生。

酉阳产量占全球近5成

重庆酉阳,世界青蒿之都。

当地政府称,酉阳一带,山如“鸡爪”起伏不平,河似“树根”蜿蜒遍布,常出现“一边是骄阳一边是雨”的奇异天气,其出产青蒿的青蒿素含量在全国数一数二。

这一说法得到了青蒿素提取者罗泽渊的佐证。早在1973年4月,罗泽渊从酉阳收购的青蒿中,便提取到比云南产青蒿含量高10倍的青蒿素。目前,酉阳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产基地,青蒿素年产量达60多吨,占全球需求量的近5成。

尽管这个名号已叫了好些年,但其真正使酉阳知名度大大提升,却是在最近一段时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市场预言,酉阳的青蒿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

不过,笔者近日实地探访发现,上至当地政府、企业,下至种植农户,这一论调均未激起多大波澜。“房前屋后,都长青蒿,小时候流鼻血,就抓一把青蒿叶,揉一揉,塞在鼻子里;把青蒿叶晒干,点燃了,就能当蚊香用。”重庆华方武陵山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方制药)副总经理冉军回忆,尚未工业化生产前,青蒿在当地的用途为止血、熏蚊子。

真正让酉阳大多数农户意识到青蒿能赚钱是在2004年。这一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并发出了“1亿人份”的青蒿素制剂订单需求,这令这座偏僻小城为之振奋,由此开启了规模及规范化种植青蒿的时代。“当时很疯狂,甚至有建筑、煤矿企业都想分一杯羹。”冉军说,社会资本蜂拥而至,2005年青蒿价格上涨至每公斤22元的历史高位。

然而高昂价格并未延续下去,2006年起青蒿价格便大幅跳水,据当地政府人士介绍,当年尚未尝到甜头便遭受重创的种植户大有人在。“最近不少人都说青蒿素火了,酉阳也会因为青蒿产业火一把,但哪有这么容易?”一位不愿具名的酉阳政府人士直言,由于市场供求信息不透明,青蒿价格一直处于跌宕中,今年甚至跌至近年来的最低值――每公斤5元。

当地收储靠订单制

与其他诸多青蒿种植户一样,重庆酉阳县摇铃村村民冉东升对今年青蒿叶的收购价格并不是很满意。

从2003年算起,冉东升已经种了13年青蒿,称得上资深种植户。13年间,他的种植面积最高曾达到100亩,尽管市场价格变幻莫测,所幸他坚持下来了,“充其量只是赚不到钱而已”。笔者了解到,酉阳当地青蒿种植以“公司+农户”(即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免费向农户发放青蒿种子,按计划种植量对青蒿叶进行回购)“公司+合作社”(公司与合作社签订合同)的订单制为主,此外还有部分自行种植、出售的散户。

正是因为有上述订单制作保,所以冉东升还从未品尝过亏损的滋味。“种植青蒿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也就是每亩几十元的肥料钱。行情好就多赚,行情差就少赚,与收购公司签了订单后比较有保障。”他说,今年6.5万亩的青蒿中,就有5万亩是这样的订单生产。

引人注意的是,当地政府为防止因野蛮种植而造成的大规模产能过剩而实施的订单制并非一把万能钥匙。酉阳经济作物站站长吴廷和告诉笔者,实行订单制能从一定程度上防止产能过度饱和,并且稳定市场价格,但在行情好的时候就另当别论了。“农户‘唯高价者出售’,企业只能水涨船高,提高收购价格。反过来,要是行情差的时候,企业又迫于政府和农户的压力,不得不用比市场价高的签约价进行收购。”吴廷和表示,种植户契约精神的缺乏,令订单制失去了约束力,无形中令企业成本提升。

此外,订单制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如何使好货卖到好价。

据了解,酉阳所种的青蒿中青蒿素平均含量可达8‰以上,部分优选品种青蒿素含量甚至达到16‰,至于种植户所出售的青蒿含有多少青蒿素,则由企业说了算。“订单是提前下好了的,现在的规定是只要青蒿素含量达到7‰,就按统一价格收购,但毕竟种得好一些,含量自然也会高一些,如果好货也卖成平均价,搁谁也不愿花力气种好货了。”冉东升说。

青蒿素的“三无”难题

青蒿素还存在监管难题。青蒿素的成分归属问题,至今仍存有争议。由于青蒿素是从青蒿叶中提取,国家相关部门将其视为植物提取物抑或化工品,从而疏于监管。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负责人史立臣向笔者表示,“如果是化学原料药,食药监总局对其报备、生产工艺、存贮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但是对于植物提取物,就像银杏叶一样,管理比较混乱。”

吴廷和坦言,由于青蒿素在国内被定义为化工品,不需要接受食药监总局的监管,因此很多生产提取青蒿素的小公司、小作坊打着球,恶意竞争扰乱市场,这对那些将青蒿素以药品生产流程对待并通过GMP认证的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而在酉阳当地,“无监管”难题就更为复杂。吴廷和表示,市县间并非垂直部门对青蒿种植及加工进行监管。“县农委管种植,但到了市级单位就归科委管,从上而下不协调,也没法汇报工作。且最近3年政府对青蒿投入很小,每年仅有几十万元。”

此外,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还提及,青蒿产业尚无行业协会,行业自律问题颇令人头疼。

“青蒿价格这些年跌宕起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无序种植,市场缺少一个引导组织机构。”冉军说。

吴廷和认为,国家应该对青蒿素总量进行调控,淘汰没有获得GMP认证的企业,实行计划生产。

此外,由于WHO(世界卫生组织)每年计划采购量相对固定,因此原料出口量也维持在一定基准,国内企业只能争夺这部分固定的市场空间,打价格战。“这个市场总量就那么大,眼下要想拓宽市场空间基本不大可能。”吴廷和说。

不少药企开始突围

冉军说,一个难以回避的现实是,青蒿素作为中国第一个走向世界的原创药物,中国青蒿素产业却始终未能主导国际青蒿素药物市场。“屠呦呦获奖对青蒿素产业并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应,但社会关注度会提高,这会起到一定作用,督促药企逐渐占据产业主场。”史立臣表示。

事实上,笔者了解到,尽管青蒿素产业总体量不算大,但已有不少药企走在了突围的路上。

复星医药子公司桂林南药生产的青蒿琥酯在2010年便通过WHO-PQ认证,目前在非洲多地均已设厂;昆药集团也成为诺华蒿甲醚原料的供应商,并且也拥有蒿甲醚针剂的生产批文,目前公司蒿甲醚针剂和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科泰复)都在申请WHO-PQ认证。“青蒿素一直是公司的重点发展领域,目前已经形成全产业链。”昆药集团董秘办人士表示。

也有药企另辟蹊径打开国际市场。据媒体报道,2007年广东新南方青蒿科技有限公司便通过资助广州中医药大学青蒿素抗疟研究团队,到非洲科摩罗开展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从而占得一席之地。

此外,开拓青蒿素新的应用领域也成为不少药企的共识。据冉军介绍,2000年华方制药曾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开展项目研究,发现青蒿素对治疗脑癌、肺癌、乳腺癌有一定效果。“虽然这个项目后来因为多方面因素被终止,不过相信随着社会对青蒿素的关注,会促进对青蒿素的其他作用进行研发。”

上一篇:福字对联范文 下一篇:生意对联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