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精准扶贫河北临城

时间:2022-10-25 01:41:10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精准扶贫河北临城

自2011年起,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定点帮扶临城县。帮扶中,工委遵循“临城需要、符合政策、工委可为”的原则,为临城争取到农田水利、企业投资、改善民生、招才引智等各类项目资金超过1.6亿元,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培育产业是扶贫攻坚内生动力。重点扶持以薄皮核桃为主的特色产业,培植绿岭、绿蕾等龙头企业,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龙头企业项目资金1400万元建设农业产业示范区,推行“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一头补苗子、一头补深加工。基础设施是扶贫攻坚重要保障。争取路网改造建设资金4900万元,其中京广高铁临城连接线项目已经建成通车,县城到高铁站路程缩短了一半;争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资金6900万元,显著提高山区丘陵地区4个乡镇蓄水和节水灌溉能力;争取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430万元,解决了一万多名群众多年来吃水难、吃水脏的问题;争取1250万元中央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县项目,有2个山区乡镇的10个贫困村村容村貌得到改善,2129户6108人受益脱贫;争取1500万元森林防火项目和60万元的气象服务“三农”项目,护航粮食生产和果树栽培。教育育人是扶贫攻坚治本之策。工委自筹经费375.75万元,建成4049平方米的围场中心小学新教学楼,联系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捐赠150万元,配套有电教室、实验室、音乐室及体育设施等,使14个村600多名山区孩子达到了学者有其室、住者有其床、餐者有其桌;联系中国扶贫基金会,捐赠538个、总价值5万余元的“爱心包裹”;争取全国妇联的支持,投资11万元建设安康图书馆;联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为20所农村中心小学捐赠价值20万元的红十字书库;组织工委干部职工捐助17.46万元,解决了83名困难学生的3年吃饭问题。抓点带面是扶贫攻坚有力抓手。工委帮助联系农业、水利、林业等共计1100余万元项目,支持山区治理荒山1.1万亩,栽植优质核桃1500亩、板栗1.2万亩和红富士苹果1250亩,建蓄水池18个、机井8眼和扬水站5座。联系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为该县救助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儿童15名,并分批培训乡村医生以及建设乡村卫生站;联系九三学社救助脑瘫儿童46名。以文化民是扶贫攻坚精神力量。联系文化部及国家文物局,申请将邢窑烧瓷技艺列入第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协调河北省有关方面将河北邢窑博物馆落户临城。联系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到临城县开展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在潜移默化中移风易俗,打造新时期临城人崇文尚义、包容开放、务实创新、拼搏争先的精气神。

记者手记:

书记卖枣

9月的一天,张力从工委来到临城县南程村挂职第一书记,走在村头巷尾,看到村中家家户户多处植有枣树,正当枣子成熟季节,处处挂果,随处可摘。看到累累硕果,张力满是欣喜,但看到树下掉了一地烂枣,又感到惋惜,这时一个点子涌上心头,“如果紧跟季节,不让枣子坏一个,都拿到城里去卖,不就可以赚钱了吗?”张力的脑子转了起来,到村子后先干起了卖枣。

第2天一大早,张力与南程村支部书记一起从村民家里收了100多斤好枣。不到9点,开车出发进城。为更好地推销枣,他们先到市里,打印了宣传牌―“南程村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共同为您推荐南程贞节枣”,之所以取名南程贞节枣,是因村里有清代乾隆亲旨修建的潘氏贞节牌坊,世代传递着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以此命名好记好听吸引人”。张力说。接着,他们选择了一片小区聚集地,支起了摊子,把枣用方便袋装成一袋袋,就开始吆喝着卖枣了。很快就有人来问价,但他们并没有带秤,定价2元一斤,1袋约5斤,10元1袋。就这样,约10点开始的生意,到12点多,只剩下3袋了。

其实,两位书记不是只为卖枣,而是想给村民传达两个信息,一是致富商机无处不在,就看愿不愿干。二是生意无大小,任何大生意都是从小买卖开始的,不要瞧不起小买卖。这一次原定每斤3角收的枣,最后给收枣的村民每斤4角,并告诉他们,这次卖枣不是为了钱,而是启发商业思维,这一次就赚了219元。卖枣这件事,张力还要把文章继续做下去,让村民致富从小事做起。

上一篇:18份藕莲品种资源特征特性与品质研究 下一篇:思维可视化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