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微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

时间:2022-09-07 10:07:28

高中微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研究

摘要:微课教学已从推广、研究走向开发、实践。本文对微课教学进行了深度思考,并总结了微课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

关键词:微课;兴趣;学习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21-0141-02

微课从2012年发展至今,遍布小学、中学、大学,其独特性使其在海量的教育资源中脱颖而出,吸引了众多教育者,并在教育界掀起轩然大波,成为一线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新宠”。微课、翻转课堂与MOOC被陈琳教授等人誉为“2013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大新闻之一”。[1]

微课的教学优势解析

微课是由核心微视频与其他辅助资源构成的一整套教学资源。它的四“微”特征:时间“微”、主题“微”、内容“微”、容量“微”,让它有别于其他的学习资源而被“器重”是有一定原因的。

首先,它能将知识快速传递给学习者,在其学习倦怠前就已经讲述完核心内容,这种特质让微课成为一线教师教学的不二之选。

其次,微课的核心是10分钟以内的微视频。微视频比其他媒体更有表现力,能流畅、整体、循序、立体地展示信息,并能在学习者的记忆中保持更长的停留时间。反复播放是其最大的看点与优势,学生可以自定步调、循序渐进地控制自己的学习进程,随时随地地学习。

再次,微课的制作简单。一线教师不需要专业的培训就能制作出优秀并适合本班学情的微课,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为1:1教学方式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实行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实现最优化的学习,从而实现了教学个性化。

最后,网络微课资源丰富、多样,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度与广度的拓展,促进知识结构多元化。

微课教学效果展示

1.微课实验阐述

为了探究微课在教学中的教学效率,笔者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高中信息技术微课教学实验,分别在两个平行班中进行,每个班52人,普通班采用传统教学,实验班采用微课教学。实验前,实验班进行了关于微课教学应用需求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学生愿意接受这种学习资源。2个月后,两个班进行了学习效果检验,在总人数都是52人的情况下,实验班的平均分是77.06分,及格人数40人,及格率77%;而普通班的平均分是74.33分,及格人数39人,及格率75%。

2.微课实验结果分析

从各项指标可以看出,利用微课教学的实验班各项数据仅略高于普通班,这与我们设想的教学效率大幅度增高的意愿相悖。传统教学在课堂上呈现出场地单一、时间局限、一刀切、齐步走、自主发展受阻等弊端,按道理说,微课教学应弥补这些不足,并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分层学习、个性化学习……可实际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在哪?

笔者就课堂反应情况、学生作业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现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时,能将学习效率提高到原来三倍的仅8人,占总人数的15%,大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懈怠的负面现象,甚至有的学生直接放弃学习。究其原因:一是学生产生了懈怠心理,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认真完成,认为自己听不懂的内容、遗漏的内容能在微课中学到,而无须在课堂上认真学习;二是长期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丧失了自主学习能力,即使是在优越的微课资源面前,也无从下手。

微课实验结果的反思

微课实验的结果显示,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再优越的资源如果学生不积极使用也是无用的。学生自身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容易导致态度冷漠与行为上的滞后。因此,学生学习需要兴趣,需要积极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只有浓烈的兴趣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让其对学习有认真的态度,才能让其主动进取,产生强烈的学习需要。

微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建议

1.做好微课的设计,吸引学生

只有高质量的微课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那如何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呢?

首先,精心准备微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的流程,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体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关乎微课质量的好坏。由于微课教学缺乏教师的肢体语言、声音以及精神上的鼓励、刺激、提醒,缺乏师生互动,所以整个教学设计应做到细致到位。只有“让教师在较短时间内运用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情况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微课才能够满足学习者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才能让学习者有想学的心理愿望。[2]

其次,微课的录制脚本要研磨。将文字变成优秀的视频,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可能需要录制几十次才能顺利完成。准备好录制脚本是视频制作的开始,有了优秀的录制脚本才会有产生优秀微课的可能。

2.微内容要合理,微练习要分层

微课是“一对一”高效的学习资源,在短时间内不仅要讲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内化知识。所以微课内容要合理、易懂、难易适中,要与实际生活挂钩,这样学生才能理解得更深刻些。

微练习一定要体现分层的理念。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需求、不同的能力水平,所以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都有所突破。作业分层,不仅能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量身定做的检测,从而肯定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还能让教师践行落实“面向未来,育人为本”[3]的教育思想。

3.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沟通

教师在课堂中的每一言每一行对学生的学习都具有极大的鼓舞、激励作用,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学习,还能优化班级管理,提高课堂教学魅力。美国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恩通过实验得出如下公式:课堂信息传递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动作[4],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中传递信息的重要性。因此,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多沟通,给予学生必要的信念支持,逐渐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4.教师做好评价工作

教学评价是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通过测量和资料的收集,对教学活动及其效果进行客观衡量和科学判定的系统过程,它能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让其在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乐趣。[5]积极的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辅助他们找到学习中的不足,变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的及时评价能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强化学习效果。

总之,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要掌控好学生的学习进度,在不同的时期给予其适当的鼓励,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上一篇:传统课堂与云教育环境课堂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基于课程平台APP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