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观光型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对策

时间:2022-10-25 01:09:47

生态观光型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对策

摘要:在过往的旅游发展中,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体的生态观光型旅游景区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资源已成为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旅游发展新业态的出现,这一类景区发展将面临着极好的市场前景。以自然环境为依托开展的回归自然游、休闲健身游、自然度假游、新兴项目游等,构成生态旅游的绝大部分,极好地满足了目前旅游市场的需求。文章通过对生态观光型旅游景区发展的系统诊断与辨识,提出生态观光型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的理论基础、改造原则、改造方法与流程,以图为相关旅游景区旅游发展提供的有力支撑。

关键词:旅游景区;提升;改造

中图分类号:TU985.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背景分析

自然旅游资源是指凡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自然景观。我国地缘辽阔、物资丰富,自然旅游资源种类众多,前期旅游开发主要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生态观光型景区众多,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面对新的国际旅游发展形势,如何适应新的旅游发展趋势、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打造新的生态旅游产品,将是决定我国能否成为“旅游强国”一大重要因素。

2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研究的理论基础

2.1旅游资源开发理论。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包括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的选择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环境容量、放松旅游环境保护和管理、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不当等,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生态失衡、资源浪费等,直接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理论。巴特勒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旅游地的演化要经过6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框架去分析各种不同旅游地的具体生命周期特征及规律,剖析形成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内在因素,从而有效地指导旅游地规划、建设和管理。

2.3旅游经济学理论。旅游经济学以经济学为基本视角,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综合运用旅游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理论与方法,分析旅游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及其经济规律。

2.4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旅游就是要“保护旅游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其他资源,使其为当今社会谋利的同时,也能为将来所用”。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既包括对资源的保护,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也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3生态观光型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方法

3.1对现状的辨识与诊断

(1)对客源市场分析与辨识

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定位与开发始终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旅游景区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客源市场的竞争。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对旅游客源市场的争夺越发激烈,旅游景区问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同质化旅游景区间的客源市场竞争更大。这就要求在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中要对以往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进行认真、科学、合理、全面的辨识与判断。

(2)旅游资源再认识与再开发

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历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核心旅游资源又是旅游景区打造特色和吸引游客的根本所在。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社会环境和不同旅游发展业态等情况下,对旅游资源认识角度、使用方向、使用深度等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包括核心旅游资源都有差别。在新的旅游发展形势下,对原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再认识与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3)对现有旅游产品分析研究

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消费的项目。不同时期的游客对产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经过多年的建设,每个旅游景区都形成了具有自我特色的旅游产品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而旅游产品基本上是基于旅游资源的种类、品质、规模等要素进行开发的,即旅游资源决定旅游产品,也决定旅游景区的性质与发展方向。但是,由于不同时期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不同,在新形势下又由于旅游新的业态发展的需求,同样的旅游资源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向和开发模式,开发出不同等级、类型的旅游产品。因此,在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中,需要在对旅游资源重新分析认识的基础上,根据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对现有的旅游产品进行再分析、再认识、再策划、再建设,剔除不适合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产品,不断补充新的、符合旅游资源利用方向的、游客乐意接受的旅游产品,从而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对于已经成熟的老景区,这方面尤其重要,即用发展与创新的方法赋予景区新的生命活力。

(4)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系统辨识

旅游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支撑,是游客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旅游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完善与否、能否适应旅游业态发展的需求,将直接关系到旅游景区的生存与发展。多年来各旅游景区对旅游基础与服务设施都加大了投入,有了很大变化。但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游客旅游心理的转变,原有的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系统不一定能够满足需求的变化,需要在旅游景区新的发展中进行重新认识、定位与建设。通过对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系统的辨识与诊断,了解和掌握发展的制约点和“瓶颈”问题,为建立适应新的旅游业态发展所要求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3.2对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再认识

(1)旅游发展新思路分析与确定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旅游业发展正在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以休闲旅游为主的综合旅游方向过渡。旅游对于游客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好奇心和开阔视野等简单的、低层次要求,而更多的是想通过旅游活动,在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得到身心放松。在这种大的旅游发展背景下,对原有旅游景区发展思路进行不断调整,以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

(2)核心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新业态的结合分析

旅游景区的开发特色和开发重点是对核心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一个旅游景区开发成功与否、成熟与否,主要决定于对核心旅游资源的认识和建设。因此,在提升与改造中,通过对旅游景区核心旅游资源的辨识与确定,紧紧围绕着旅游新的发展业态进行开发与利用,不断充实与完善,使旅游景区形成新的核心旅游产品奉献给游客。

3.3旅游景区间竞合力分析

(1)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分析

近年来,随着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旅游市场也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在激烈竞争的旅游市场上,要想取胜,关键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的是旅游吸引力,而旅游吸引力是旅游消费者指向的动态概念,包括针对性、主动性和变动性。旅游吸引力有三个层次,分别为主动吸引力(旅游景区)、辅助吸引力(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和整体吸引力。主动吸引力与辅助吸引力相互影响,形成了旅游景区的整体吸引力。因此,要提高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势必要提高旅游景区的整体吸引力。

(2)提升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举措

一是紧密结合旅游发展新业态主题。根据自身拥有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核心旅游资源状况,积极把握旅游发展态势,追随旅游发展“热题”,以不断满足游客需求为目标,增强旅游主动吸引力,提升辅助吸引力,强化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

二是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是打造景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以人为本和突出服务质量为主的软环境建设,要比硬件建设更先行。

上一篇:色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下一篇:短肢剪力墙设计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