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用“1” 锻炼思维

时间:2022-10-25 12:15:29

巧妙用“1” 锻炼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 “1” 思维锻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59-02

“1”在高中数学中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数字,简单在于它的一般形式,复杂在于它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对此若能巧妙利用,在解题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各种变换来运用“1”,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能让学生体验数学变换的奇妙,感受数学方法的魅力,从而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将具体阐述如何通过变换“1”来解决三角函数、不等式、复数问题。

一、三角函数问题

1.利用sin■2α+cos■2α=1代换

例1 已知tanα=2,求sinαcosα的值。

分析:这道题目已知角α的正切值,求它的正弦、余弦值,可以列方程组来求解,但根据tanα=2可知,角α位于第一或者第三象限,需要进行分类讨论。

解法一:

(1) 当α位于第一象限时,可得

(2) 当α位于第三象限时,可得

由此可得sinαcosα=■。

再仔细观察这道题,发现这是一个三角函数中的齐次式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已知角α的正切值,求关于角α正弦和余弦的三角多项式的值,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通常是“化弦为切”,而这道题要化弦为切时遇到麻烦,所以我们需要再观察它的其他特点。观察可发现sinαcosα的分母是1,而联想到1=sin■2α+cos2■α,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代换1来寻求另外的解题途径。

解法二:sinαcosα=■=■=■=■ 。

评注:解法一是在三角函数同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中知一求二 ,由于不明确角所在的象限,故需要分类讨论。解法二利用sin■2α+cos■2α=1,将所求多项式化为二次齐次式,避免分类讨论,简化了解题过程。

2.利用tan45■=1代换

例2 求值: ■。

分析:本题有好几种解法,但若选择不当,计算起来将相当麻烦。仔细观察题目可发现本题是分式形式,由此可联想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但两角和的正切公式tan(α+β)=■=与题目的形式有区别。这时我们注意到题目中1的位置是公式中的tanα,则自然会想到令1=tan45■■,将题目中的1进行代换。

解: ■=■=tan60■=■。

二、不等式问题

1.利用题目中有关“1”的条件

例3 已知x>0,y>0,且x+2y=1,求■+■的最小值。

分析:本题是求两个正数和的最小值问题,容易想到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而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是“一正,二定,三相等”,很显然题目给定的形式无法满足第二个条件,所以需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作恒等变形,构造出所需形式(一般是凑和或积为定值)。现利用题目中x+2y=1的条件进行代换,就能构造出基本不等式的形式来求解。

解法一:■+■=■+■=1+■+■+2=■+■+3。

x>0,y>0,■>0,■>0,

故■+■+3≥■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即x=■y,又x+2y=1,所以当x=■-1,y=■时,■+■取最小值3+■。

解法二:■+■=(■+■)(x+2y)=1+■+■+2=■+■+3,接下来的解法同上。

2.通过构造“1”创造条件

例4 若0

分析:看上去本题与例3的问题较为接近,解题方法有可借鉴之处。例3解法的关键之处是利用“1”凑出积为定值的条件,从而让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得以满足,而在本题中正缺少了这一关键条件。再仔细观察,可发现两个分式的分母里面暗藏玄机:x+(1-x)=1,由此可构造出“1”,使问题迎刃而解。

解:■+■=(1-x)+x■+■=■+■+5。

00,

故■+■+5≥■+5=9,

当且仅当■=■,即x=■时取等号,此时■+■取最小值9。

评注:以上两个例题都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问题,都不是可以直接求解的问题,需要根据题目的特征,巧妙运用“1”或构造有关“1”的条件进行恒等变形,将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三、复数问题

1.利用-i2=1简化除法运算

例5 计算■。

分析:本题中的式子较复杂,需进行多次除法运算,若按照常规做法,计算比较麻烦。观察到式子中多处出现“1”,可考虑约分计算,将式子中的1用-i2代替,通过约分即可化简。

解:原式=■=■=■=■=-■。

评注:对于分子为实数,分母为纯虚数的复数运算,可利用此法简化运算。

2.利用■简化乘方运算

例6 计算

分析:本题若直接进行乘方运算,计算量非常大。注意到

,可变换原式,再利用 即可迅速得解。

评注:教育学生,当遇到使用通常的方法难以求解的数学问题时,应该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看可否从不同的角度去另辟蹊径。如本题中1的两个立方虚根■的应用大大减少了运算量,在简化复数运算方面能起很大的作用,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利用“1”来解决数学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数学解题策略、解题方法。它通过等价转化、恒等变形,适当地引入或构造含有“1”的条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使问题变得清晰,从而得以巧解、妙解。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总结,举一反三,挖掘出“1”在更多数学问题中的妙用,以此类问题为载体,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责编 王学军)

上一篇:文言文实词学习浅探 下一篇:指导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