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小宝贝的大脾气

时间:2022-10-24 11:14:45

一般来说, 5岁以前的孩子还不清楚“生气”与“生气的表现”之间的联系。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上,“丰富的感情”、“多变的情绪”以及“较差的自控能力”是并存的。所以,父母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学习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怎样的事情会让孩子情绪波动而不能自已呢?爸爸妈妈们又该采取怎样的态度与处理方式呢?

坏脾气的原因之1:遭遇挫折感

场景1:多多是个好胜心很强的孩子。他自己一个人玩拼图,费了很大的劲也没能把拼图拼完整。小家伙渐渐地失去了耐性,大发脾气,把玩具重重地扔在地上。

你需要知道的:

孩子在探索外面世界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当他感到无能为力时,常常不知道如何表达,只能通过哭或发脾气来表现了。所以,这时我们的关心、鼓励是最好的“良药”。

可以这样做:

此时,我们要对孩子表示出我们的理解,让他知道我们理解他的感受,并用温和的口吻对他说:“哦,妈妈(爸爸)知道你遇到困难了,这个拼图有点难,不是吗?”然后我们再耐心地与孩子一起来完成拼图的游戏。

这时,千万不要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轻描淡写地说:“宝宝,不要生气,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或者对孩子大声斥责,这无疑是火上浇油,让事情更恶化。

坏脾气的原因之2:晚上没睡好

孩子只要一感觉疲倦,就容易处于比较低糜或恶劣的情绪中。而且一旦孩子不能得到充分的睡眠,就会容易变得焦躁不安、脾气暴躁。所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睡眠环境,让他睡个好睡,也可以让他少发脾气。

坏脾气的原因之3: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场景2:天天妈妈觉得天天一点也不听话,每到吃饭时间总是要“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且有时,明明已经很晚了,还吵着要听故事,不肯睡觉。对此,天天妈妈觉得一定得给天天做规矩,于是制定了一些规定,可是实施了一段时间发现没什么效果,难道这招在天天身上行不通?

你需要知道的:

当我们在专心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看一本喜欢的书或电视时,也会讨厌被人打扰,更何况是孩子?“规矩”自然要做,但是应该讲究技巧、方法、灵活性。如果我们要让孩子从上一个活动切换到下一个活动,就必须给他一些心理准备的时间。

可以这样做:

以吃饭为例,爸爸妈妈可以在吃饭前给孩子3~5分钟的时间,让他收拾玩具,做好心理准备;至于给孩子讲故事,如果我们和孩子说好是8点睡觉,到了8点故事还没有讲完或者孩子还意犹未尽,那么我们和孩子商量最多再讲5分钟,5分钟以后一定要睡觉。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要求,又不迁就孩子的任性。

坏脾气的原因之4:感觉爱被剥夺

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的一举一动都无不受到家里每个人的关注。如果家里突然出现了一张新的面孔(比如表妹、表弟的出现),大人们会表现出对他们的喜欢和关注,孩子就会感觉大人对自己的爱被弟弟妹妹给抢走了。所以,他会感到一种不安全感,由此产生嫉妒和不稳定的情绪,外在则表现为尖叫、易怒和攻击。

可以这样做:

对孩子们的行为举止一视同仁,不要一味地强调“大的应该让着小的”,那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委屈”的感觉,长期积累容易形成自卑和自闭的趋势。

坏脾气的原因之5:爸爸妈妈不良情绪的影响

要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爸爸妈妈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因为对孩子而言,成人的“大发雷霆”是件很恐怖的事情,那会让他们感觉到一种感情上的失控。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父母在生气时对孩子大吼大叫,那等于是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是能够被接受的。以后无论你再与孩子说“不能乱发脾气”之类的话,都无济于事。

可以这样做:

在我们想要发火时,深呼吸,尽量使自己平静和放松下来。当然,这确实不容易做到。如果我们不小心对孩子发了火,那么事后一定要放下自己的颜面,诚恳地向孩子道歉。而且要提醒自己: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样的行为。

上一篇:孩子“谈恋爱”了,咋办 下一篇:“一句话”管教法,你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