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耕耘为创新

时间:2022-10-24 10:30:24

十年耕耘为创新

20余项国家专利,山东省优秀教师、全国骨干科技辅导员、2011年国际青少年科技实践大赛金牌指导教师、国家教科研“十二五”课题研究优秀教师、济南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济南市优秀科技工作者、济南市十佳科技辅导员、平阴县十大杰出青年、平阴县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平阴县教学能手,辅导学生110人次参加各级科技创新比赛获奖,辅导学生申报专利440项……

看到这些成绩,很难将之与一位刚参加工作10年、年仅33岁的普通高中教师联系起来。他就是多年来一直默默地钻研、探索、推广青少年发明创造和知识产权教育的平阴一中专职科技教师刘小虎。

2002年,来自甘肃的刘小虎刚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便应聘来到平阴一中,当上了一名普通的物理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小虎与发明创造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2年12月,学校选派他参加济南市科技辅导员培训会。在聆听了专家的几场发明创造报告后,他恍然大悟,认识到了发明创造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会议结束后,他便一头扎进发明创造教育的探究中。而这一干,就是10年!

发明创造是一项很有趣的工作。刘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1+1=2是一种习惯,1+1≠2是一种创新,1+1=1是组合发明,1+1>2是发明本质,只要会算1+1,就能学会发明创造。”

经过长期的发明创造教育实践,刘老师认为急需打消人们对发明创造的神秘感,需要创造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真正的发明,于是,他提出了“1+1发明创造”。

2008年,刘老师为推广发明创造教育,发明了一种专用于训练发明选题的“发明创造训练模板”,他凭借这项发明参加中央电视台“我是发明家”比赛,顺利晋级全国12强。

他还总结自己多年的科技创新教育经验,编写了30多万字的《1+1发明创造》特色图书,已成为平阴一中科技创新校本课程的参考资料,供学生免费使用。10年来,刘老师经常为学生做发明创造科技教育报告,他幽默诙谐,注重展示和剖析发明的本质,其中最典型的就有《快乐1+1发明创造》、《创新我行》、《发明创造就在身边》等教育报告,有些已刻制成光盘供学生和家长自学发明。

刘老师喜欢发明,更喜欢探索发明创新教育,他用高度的责任心对待科技创新教育,正在筹划出版《1+1发明创造》三件套,即一本发明创造特色教材,一个发明创造训练模板和一盘科技创新讲座光盘。

经过多年的发明创造教育锤炼,刘老师结合素质教育和平阴一中的校情,把科普教育与普法教育相结合,创立了“双普教育”,宗旨为“科普教育与发明创造、普法教育与专利申报、创新实践与知识产权、校本课程与素质拓展”。

2009年,平阴一中投资24万元建立了高档次、高品位、综合化的科教基地——双普教育实验室和小虎工作室。配备壁挂式科技馆、科学探究资源包,有成果展览区、专利展示区、特色教育展示区等。温馨的创新教育环境成为学生科技教育的乐园。

能够让学校投巨资,并直接以刘小虎的名字命名科技教育工作室,足以说明一名教师对学校科技教育的贡献。在刘老师的带领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平阴一中的一张特色名片,学校也已成为全国青少年创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创新教育实验基地。

科技创新教育是一项有利于学生和学校发展的教学模式,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科技创新教育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一项非常规工作。

刘小虎认为科技创新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不能墨守成规,要务实创新,因地制宜地探索新的教育模式。

(一)“6个2”创新教育模式

刘小虎在平阴一中经过十年的科技教育实践和研究,摸索提炼符合高中教育,富有创新特色,能大众化、系统化、阶段性、高效快捷地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六步实施法:

1.两个小时的发明创造报告——科技创新教育第一课

2.两节课教会学生专利检索——打开创新之门,体验发明魅力

3.两周至少有一项创新设计——奇思妙想好设计,图文并茂智多星

4.两个月的科技辅导与实践——营造和谐创新的校园文化

5.两学期成功申报一件专利——实践创新,孵化专利,激励人生

6.两年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提升素质,综合发展,立志成才

利用以上模式可以阶段性、系统化地组织开展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并且用时少、投资少、易操作,尤其适合于刚开始尝试科技创新教育的学校。

(二)“5个1”引导快乐发明

发明原本是快乐的,但大众不了解发明,不喜欢发明,其根源是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发明创造教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小虎在平阴一中创立了高效快捷的“5个1”快乐发明法:

1.聆听一场发明讲座

第一步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先给学生讲一堂生动的发明课,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发明,喜欢发明,设法去发明。

2.参观一次发明展览

参观优秀学生科技作品和搜集陈列新近发明的生活用品,以及众多的学生专利,通过参观鲜活的发明,让学生眼见为实,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3.亲历一次发明游戏

让学生用“发明创造训练模板”亲自体验1+1发明创造,开发创新潜能,产生第一个发明创意,迈出“发明第一步”。

4.提出一个发明创意

通过参观学习,激发兴趣,使学生脑海中也产生新创意,并且能将自己的创意大胆地说出来,或者用图文表现在纸面上。发明不怕小,就怕不会想,最怕不敢说。

5.检索一件发明专利

教会学生网上专利检索,让学生亲自打开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数据库,输入自己的创意关键词检索专利,打开迈向发明的大门,从此爱上发明。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刘小虎工作平凡,但对工作的热情无限,对发明的热爱无限,对学生的关爱无限。

面对科技创新教育,刘小虎的精辟论断是:“每个人都有创造潜能,创新教育要从小抓起。学习会因创新而产生动力;教学会因创新而富有魅力;学校会因创新而增添活力;国家会因创新而提高竞争力。转变观念,创新我要行;全员参与,创新我先行;树立自信,创新我能行。”

上一篇:曹杨二中学生调查“菜贱伤农” 下一篇:优质的售后使飞机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