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笔下主人公的普希金情结

时间:2022-10-24 09:32:18

众所周知,“屠格涅夫早期的中篇小说与普希金的写作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不乏提及普希金的更深刻、真挚地表达主人公内心感受和意愿的作品”。屠格涅夫这些作品“简直就是靠伟大的俄罗斯艺术而生,并从中找到了汲取创作力量的源泉”。格涅夫不仅对社会生活中新的现象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而且对俄罗斯散文、诗歌的写作风格的发展有着突出的感染力。

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和俄罗斯文化生活发展的要求就可以解释俄罗斯人为什么对普希金特别的关注。他所塑造的如《叶夫根尼•奥涅金》中的达吉娅娜、奥尔加、奥涅金、连斯基等人物形象对每个读者来说都是典型的,有独特个性的,是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普希金的世界在那个时代常作为完美的理想被人们心领神会……

文学就是要继承前人所创造的所有的最有意义的东西,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公正的评判,推出精品呈现给读者。我们知道,大量的参考文献、援引、脚注、评语不仅能扩大文章内容的涵盖面,而且也使篇章意义更加连贯。语言大师屠格涅夫就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巧妙地运用普希金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为我所用,且用得恰到好处。

普希金笔下的达吉娅娜是人们经常提起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不仅作为创作的真实被人们接受,而且作为十九世纪俄罗斯贵族妇女精神生活现象的化身。屠格涅夫在书信体诗歌《致阿•谢……》中运用了“您变了,像达吉娅娜一样。”一句不仅所有人明白,也不仅仅是恭维话,而且寓意深刻。

1843年屠格涅夫发表了使他蜚声文坛的叙事长诗《帕拉莎》,在这首长诗中屠格涅夫又喊出“您不记得达吉娅娜了吗?”的诗句。在读者心中比较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他试图用自己的感叹超出读者的想象。布拉霍夫斯基认为这首长诗是普希金笔下《叶夫根尼•奥涅金》爱情姊妹篇的变奏曲。别林斯基在评价这首长诗时说:“处于一些伟大文学大师生存的时代,受其影响并在自己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已被固化的文化和社会是必然的。”

帕拉莎本人不会想起达吉娅娜,而屠格涅夫经常让笔下的其他主人公与达吉娅娜对比,甚至还想重复她的命运。如《阿霞》中的主人公阿霞说:“我多想我就是达吉娅娜啊!”。

戏剧《村居一月》中的主人公纳塔利亚•彼得罗夫娜也把自己比作达吉娅娜:“我也能像达吉娅娜那样说:‘你为什么对我说假话呢?’”此时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颠簸摇晃,屠格涅夫用达吉娅娜的话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情感世界是最可靠、最真实、最典型、最恰当的。

同样,我们通过屠格涅夫的中篇《爱决斗的人》中的玛莎和《多余人日记》中的利扎两个人物也能明显感觉出像达吉娅娜这样头脑简单、过分拘泥、古板、内心活动强烈,善良、忠实于自己的感情的俄罗斯妇女形象。

在屠格涅夫的早期中篇小说中男主人公也喜欢把自己与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作比较。如:中篇小说《两个朋友》中的克鲁比琴在对维阿佐夫宁讲述关于基霍杜耶夫的家庭时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敬重的家庭。父亲是上校,是个大好人,母亲也是一位好太太。他们有一双女儿,善良,修养高,识时势。我不知道,哪一个您最喜欢:一个是这样的活泼,另一个是这样的安静,诚实,顺从……”“好,好”,鲍里斯•安德烈耶维奇讲述着并想了一下自己:“腊拉的家庭宛若‘奥涅金’的家庭……”不知是对奥涅金形象和生活的回忆,还是因为别的原因,他的脸有时会有失望和寂寞的神情……难怪维阿佐夫宁想扮演这个角色,就是因为奥涅金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入意识之中了,他仿佛就是奥涅金本人。他寻找着“达吉娅娜”- 安静的姑娘:“鲍里斯•安德烈耶维奇目标指向坡连卡……她勇敢地追随着他”。当然,他欺骗了她,还继续生活在奥涅金的感觉中……回顾过去,“他望着低挂天边的月亮在想:这也象奥涅金心中的她―圆圆的,美丽的面庞……奥涅金,我的连斯基很好,我也很好……”

很明显,这是屠格涅夫在把主人公与奥涅金作比较,这是在嘲讽主人公,后面作者用了几页的篇幅把嘲讽变成了辛辣的讽刺。这是艺术的加工,还是该感谢普希金的诗行?

文学应该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事实,要创造作家和读者都能读懂的语言,因为作家和读者是一起成长的。文学对于读者来说是宝贵的,亲切的。屠格涅夫的作品就属于这样的文学,他巧妙地继承和运用了如普希金所塑造的独特的文学艺术形象,创造了高雅艺术的事实,并在作家和读者之间构建了新的相互信赖关系。文学的概念就是文学本身创造的,是社会文化艺术的见证,是完全可靠的,而非强加的。形形的人物形象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印记在几代人的记忆中,不断传颂。

参考文献:

[1]Тургенев И.С.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и писем в 30-ти томах. - М., 1978. - Изд. Продолжается.

[2]Виноградов В.В. Тургенев и школа молодого Достоевского //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1959. -№ 2.

[3]Белинский В.Г. Полное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в 13-ти томах. Т. 7. - М., 1956.

高国翠: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秀梅: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上一篇: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与层次化服务 下一篇:《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狂欢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