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对我大声喊叫

时间:2022-10-24 08:50:10

对孩子喊叫和打屁股一样,是简单粗暴的管教方法,当时可能起作用,但长久下去有百害而无一利。

李丽是个10岁男孩的妈妈,平时是个谦和懂礼的人,可当孩子不写作业的时候,她开始大声吼;当孩子不听她的话的时候,还是大声吼。她说:“有时候我觉得孩子好像什么事情都等到我吼的时候他才动一动,他已经习惯我的这种管教方式了。”像李丽这样的家长何止千万,他们虽然知道这种吼叫的办法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什么又是教育良方呢?

我们这一代家长可以说多少都尝过挨打的滋味,但是我们却不能像当年我们的父母那样做了。一来儿童保护法不允许,二来时代也确实不同了。于是,不能举起巴掌,家长们只能通过抬高他们的声音来证明自己的权威了。

正如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苏姗・黑特莱说的:“你喊得越多,孩子就越不听你的,他听到的是‘妈妈发疯了’而不是你真正想要告诉他的。”所以,不论是你想让孩子注意你的话,还是不自主地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反映,喊叫都不是好办法,不仅不合礼仪、令人不悦,而且没什么效果。

感到生气的时候,要提醒自己

感到生气是正常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处理和控制大人自己的情绪。当我们感到生气的时候,最好把它看作是一种信号,“控制愤怒情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我们做到了,将很有帮助。如果我们希望事情能够向好的方向发展,就来听听专家的意见吧。

你是楷模

你需要对你自己的不适当的愤怒行为负责任,不要把孩子的不良言行作为你发怒的借口。就算是孩子向你喊叫,就算是你觉得给以同样的回应是正当的,也不要忘了你做家长的责任,你需要给孩子树立好的行为楷模。专家认为,孩子不害怕家长才会尊重家长的权威。和孩子相比,家长需要更成熟而不是更强大,同时家长要做的事情应当是教育他们的孩子而不是控制。对什么事情值得和孩子对抗要考虑清楚,如果是孩子必须学会的,就要坚持;如果只是你认为对你个人重要的,就要有所让步。等孩子长大到成为青少年的时候,家长就要学会接受一些事情:比如,有些事情是你无法控制的(娶了一个你不喜欢的姑娘),比如,要学会容忍时代的差异(新潮的打扮)。

可能会掩盖真正的问题

你需要挖掘什么是孩子真正的问题。要知道很多不良言行只是表面现象,背后的问题可能是因为孩子感到被忽视,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过分的压力,受到了伤害……如果你只是就一些表面的现象和孩子争吵――如孩子不叠被子,孩子不帮助做家务等等,并将一切归结为孩子的懒惰,那么在家长愤怒的呵斥之下,孩子就会退缩或消极抵制,不再愿意向你敞开心扉,给将来的沟通造成困难。

避免喊叫,解决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家庭专家给我们提了一些好的建议,不妨参考并通过我们自己的实践来验证一下。

要就事论事

无论是夫妻之间还是家长对孩子,一定要就事论事,避免以下说法,如:“你从来……”“你总是……”,这种普遍化的说法是非常危险的。气愤之下说出“要知道你是这么一个东西,当初就不应该生你!”诸如此类攻击孩子核心价值和自尊心的话,这和要孩子快点穿衣服时的大声催促是完全不同的。

就事论事,就是要对事不对人,不要指责孩子如何如何,要就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比如,给孩子示范如何把盘子放在柜子里,重复三次,这样,孩子就会感到做这件事并不难。

习惯养成很重要

在孩子能够听懂家长的话的时候,就要保证让孩子清楚每天的常规,当常规被严格执行一段时间后,就成了习惯,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后,就可以让家长省心很多了。孩子让家长烦心,最大的可能是习惯养成系统出了问题,而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例如,孩子应当在饭后帮助家长收拾碗筷,擦拭桌子,但是如果他连续好几天都不去做这件事,家长可能就会生气,从而导致责骂等不理智的行为。其实,如果耐心地用平和的口吻每天督促孩子做这件事,最初做得不太好也热情鼓励,那么时间久了,孩子养成习惯,就不用每天督促了。

说到做到

家长在给孩子提要求的时候要态度坚定,要避免提高音量,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听话。另外,要简短明确,在对孩子讲话前,最好斟酌一下用词,避免含糊的语句。比如,要说:“请把玩具放好。”而不是“如果你能够把玩具放好,你就是个好孩子。”

不要让孩子的不良行为持续太久,一旦发现要马上制止。比如,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玩,不好好吃饭,要马上告诉他食物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玩的。家长要保证自己第一次提的要求就获得执行,如果说了很多遍仍不见效果,直到脸红脖子粗的时候才动真的,那孩子会永远等到你发火的时候才动一动。所以,第一次说了,就要算数。要三思而后言,言必行,行必果。

控制你的怒火

当家长觉得实在无法抑制自己的怒火的时候,自我控制办法可以是心里默默地从一数到十,或者暂时离开现场。同样的办法我们也可以教孩子控制他的愤怒,比如孩子和某个玩具过不去,那就先把这个玩具拿到一边,换个新的。

我们在工作场合往往也会遇到令人气愤的人或事,但我们往往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失态或失了身份。但是,当自己的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难道我们就可以暴跳如雷吗?

快乐有礼貌来自家长的鼓励

一个杯子,里面有一半是水,你是为只剩半杯了而感到遗憾?还是觉得仍有半杯而感到庆幸?作为家长,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孩子稍有不对就横加批评,孩子就会觉得他是在家长的监视之下,长此下去就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棘手。微笑、拥抱、赞扬和鼓励,不断发现孩子的善良、纯真、正直、富于想像和创造等等珍贵的品行,不断强化孩子的积极的一面,就自然减少了孩子模仿不良行为的几率。把目光放在有水的一半而不是空着的一半,学会欣赏孩子。

小资料

避免吼叫的小窍门

■ 笑一笑 想一些其他的事情来做。有一位七岁孩子的母亲,每当她要对女儿喊叫的时候,她就大笑,尽管有些沙哑疯狂,但的确可以阻止你说出伤孩子自尊的话来;还有家长想出别的幽默的办法,比如向孩子身上喷一些无害的东西。

■ 唱歌 当你抑制不住要冲孩子吼的时候,转而开始唱歌,最好是孩子不喜欢的,你的声音越糟糕越好,而且要大声唱。

■ 耳语 越是生气,越要压低你的声音,低到你的孩子需要仔细听才可以听清楚的水平。

■ 离开 当感到愤怒累积的时候,离开是让自己冷静下来的好办法。可以到卧室,关上门,躺下来,如果感到需要的话,取一块冷毛巾放在脸上。

■ 预防 你家里的小孩是不是喜欢把所有可以吃到嘴的东西都倒在地上,让你七窍生烟?其实,如果让他够不着或者打不开,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 降低期望值 望子成龙是造成家长对孩子批评多于表扬的原因之一。孩子有其发展的局限性,家长应不断提醒自己,不要期望过高,不要让孩子像大人一样在庄重场合保持安静,或者过长时间坐在那里,即使是大人都感到无聊或痛苦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够期望孩子不因此哭闹呢?

■ 运用策略 有了孩子,生活就需要用更多的策略,比如在孩子睡觉的时候通过电脑在网上购物,或者晚上8点以后上街,这样就会更有效率。

■ 念咒语 找一点事情能够让你分散注意力,并且告诫自己,孩子就是孩子,他并不是存心和你过不去。比如反复在心里默念“他是我的唯一”直到你的怒气消散为止。

■ 释放 在就要爆发的时候,到房间的一角做一些体育运动,如果有拳击的器械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没有,试着蹦蹦跳跳也可以。

上一篇:有回扣吗? 下一篇:祭饮重器“周宜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