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番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10-24 07:06:06

北方番茄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重要病害。该病侵染番茄多个部位,造成叶片枯死、茎部腐烂、落花和烂果,产量损失达30%~40%。

一、发病特点与规律

1.灰霉病病菌腐生性强、寄主广泛

该病不仅可侵染番茄、辣椒等茄果类蔬菜,还可危害黄瓜、菜豆、草莓、莴苣、韭菜、西葫芦等多种蔬菜,病源广,病菌生命力强,病果在自然条件下存放1a仍可传病,即使在50?C的温箱条件下,病菌仍可存活10d以上。分生孢子抗旱力强,在自然条件下经138d仍然具有生活力.

2.发病早,发生期长

灰霉病从番茄苗期开始即可发病,直接导致死苗。花期是侵染高峰期,4~5月份正值大棚早春番茄花期.

3.气候条件适宜

灰霉病病菌发育温度为2~31?C,最适发育温度为20~23?C,28?C以上生长明显减慢,相对湿度90%以上是孢子侵入的必要条件。因此,灰霉病属于低温高湿病害。我地春季低温多阴雨气候条件正好满足灰霉病大流行的条件。此外,棚室外积尘多,棚膜老化,多阴雨光照不足也特别利于此病发生。

4.流行传播快

灰霉病从发病到流行危害一般只需7~12d。病菌借气流、雨水、农事操作等从开败的花器、伤口、坏死组织侵入危害传播。大棚早春番茄生产中必须从事多次整枝打杈、去老叶、打顶、蘸花,穗果膨大期浇水等农事操作,为灰霉病病菌的传播、流行创造了人为的条件。

二、危害症状

1.叶片发病

病斑有V字形、不规则形和圆形轮纹斑等3种形状。(1)“V”字形。叶片染病后,病斑呈“V”字形向内扩展,边缘水渍状,浅褐色,后叶片干枯。(2)不规则形。番茄底部叶片受肥害后易发病,病斑从叶边缘向叶内发展,呈不规则形。(3)圆形轮纹斑。番茄开花结果时叶片感染灰霉病,初期为水渍状小点,后发展为浅褐色近圆形轮纹斑。

2.叶柄发病

初期为水渍状褐色斑块,然后向内和周围扩展,严重时叶柄折断。茎发病分主干、枝条和茎基发病。

3.主干、枝条发病

病斑长椭圆形、边缘深褐色,病部以上枝条萎蔫,枯死。

4.茎基部发病

土壤中的病菌直接侵染番茄的茎基部,最初呈水渍状病斑,然后向周围扩大,表面生大量灰色霉层(菌丝),严重时病斑扩展绕茎一周,引起番茄茎基部腐烂,全株死亡。

5.花部发病

病菌侵染花瓣,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引起落花和烂花。

6.果实发病

引起“花果面斑”和烂果。灰霉病直接在果面侵入,果实上形成外缘白色、中央绿色、直径3~8mm的面斑,俗称“花果面斑”。病菌侵染番茄果上残留的花瓣或果的柱头,再扩展到果上,引起落果和烂果。

三、防治措施

1.保护地番茄采用生态防治法,加强通风管理。具体作法为变温管理:即晴天上午晚放风,使棚温迅速升高,当棚温升至33℃,再开始放顶风,31℃以上高温可减缓该菌孢子萌发速度,推迟产孢,降低产孢良。当棚温降至25℃以上,中午继续放风,使下午棚温保持在25~20℃;棚温降至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棚温下降,夜间棚温保持15~17℃;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2.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严防过量,每次浇水后,加强管理,防止结露。

3.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和侧枝,集中烧毁或深埋,严防乱扔,造成入为传播。

4.关键期用药。①第一次用药在定植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番茄苗,要求无病苗进棚;第二次在沾花时带药。做法是第一穗果开花时,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铜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沾花或涂抹,使花器着药;第三次掌握在浇催果水前1天用药,以后视天气情况确定,正常年份,可停药,如遇连阴雨天气,气温低,可再防1~2次,间隔7~10d。②在棚室番茄灰霉病始发期,施用10%速克灵烟剂、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g熏1夜,隔7~8d1次,视病情注意与其他杀菌剂轮换交替使用。③于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2000~2200倍液、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施佳乐悬浮剂600~800倍液,隔7~10d1次,共3~4次。由于灰霉病菌易产生抗药性,应尽量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必须用药时,要注意轮换或交替及混合施用。

上一篇:城固县生猪产业调研报告 下一篇:果树无公害生产中农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