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在农村就读的小学生谈如何写作文

时间:2022-10-24 06:55:28

我和在农村就读的小学生谈如何写作文

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也一直是令我们教师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可学生还是怕上作文课,更是怕写作文。尤其是我们农村的小学校里至今仍然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探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面窄缺乏作文兴趣造成的。其实我们说,对事情不感兴趣的人,是不能很多好发挥自己的能力;而对事情感兴趣的人,他的能力却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即便是学生也是如此,如果他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会经常注重练笔写作,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如何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呢?

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组织有意识的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典型的写作材料。如组织学生郊游、参观附近的工厂、深入农村。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自己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以及在劳动实践中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与感受,引导学生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二、教师要以真情感化学生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训练。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情感功能的作用,尽量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动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创建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自然、自由、快乐的心态之中写作。笔者己多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他们对身边人事物没有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导致每次写作时,觉得都怕写、难写,无从下手,“没什么可写”几乎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口头禅。在任务下他们只好敷衍成篇,结果写出来的东西,不是千人一面,内容虚而不实,空洞无力;就是词句干瘪,毫无新气;东拼西凑,更无想象力;所以我们说,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适当多练习还是有效的方法之一。要让学生多练,首先是要训练让学生有话可说,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欲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表达出来,让学生出写熟悉的内容,训练他们把自己听到的、看到、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精美的文学语言形象的展示出来,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展开想象,有具体的内容、有真实的情感。

三、多元入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很多老师都感到棘手的事情,我认为兴趣是学生写好作文的潜在动力,是把学生“要我写”的观念转变为“我要写”的重要因素。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要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努力克服好多学生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等种种消极情绪。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多留心周围一切事物。要求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请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人是谁?为什么喜欢?如: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妈妈,因为妈妈爱我……”;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老师,因为老师关心我们,教给我们知识……”,一个优秀句子,或是一个好词,由浅入深充分挖掘学生习作中的点点滴滴,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并结合每个学生各自的具体的想法做法和不同的感受等等。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会各有千秋,并有诸多趣味,不但有自己的生活体验、真情实感以及自己独特的感悟。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结合实际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我们坚信,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就一定能够写出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来。

上一篇:让地理学习走进生活实际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