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炉人生的火

时间:2022-10-24 06:46:59

当日出移到东马札兰山的隘口,就是锡美族人的燃火节了。

年满十七岁的少女,一早就在父母的祝福下出发,一个个空着手,走进马札兰山下的树林。

叶子几乎落尽了,毒蛇也已冬眠,芦草都飞尽了芒花,剩下孤零零的枝干。

少女们总是先用芦茎编成篮子,在里面铺上芦叶,再放进小小的枯枝。又用芦茎将较粗的树枝缠成架子,再把更粗大的枯木干一层层绑上去。

夕阳从西马札兰山落下时,少女们已经背着比她们高出半身的木柴,手里提着满载的芦篮归来了。

她们在自家的营帐前开始生火。先铺上芦叶、芦茎和小枯枝,架起较强的枝子,再放上粗大的树干。

而后,她们用直而圆的木条,在引火的砧木上钻动,当热度逐渐升高,便撒上木屑、围以干草。

火呼一声燃起了,她们赶快将火种移到柴堆下面,先引燃芦草,烧起小枝,再点红上面较粗的枝茎,当那起初的熊熊之火逐渐收敛,就是见真章的时候。

有些少女,野心大,在上面放了太粗大的树干,却没在下面放置足够引火的小枝;当小枝一下子燃尽,树干还没烧透,那营火就由红转黑,接着熄灭了。少女虽然拼命吹、拼命煽,也救不了那堆火,急得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这一切都看在少女的家人和族人的眼里,尤其看在族中少男的眼里。虽然少女的父母急得跳脚,但是没有人能过去帮忙。

每个少女一堆火,起得好这堆火,才代表她成年。

没有一个成年了的女子,还要父母帮着起火,因为她就将为人妇,在她自己的营帐里,为她的丈夫、孩子,点这么一炉火、守这么一炉火。

是的!“点火”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守望”。

你看!当大雪纷飞的夜晚,每一家的营帐都透着红红的光,你也就可以想象那家必定有个善于守火的女主人。

她知道当火太旺时,把柴分散,免得一下子燃尽;知道在火转弱时,将小柴拨到一块儿,好凝聚较大的热力;她还知道什么时候该添柴,什么时候该转动厚重的木块,使每一块柴都能被完全燃烧。

所以,能干的主妇,能每天晚上算好该用的木柴,将火势维持在一定的温度。她能使一整个冬天的营帐里都温暖,使丈夫、孩子睡得安稳,并在第二天早晨,丈夫出去打猎前,捧上一块热呼呼的酥茶和一包用老羊皮裹着的肉串,再给孩子穿得暖暖的,送去学校。

据说许多锡美族人的下一代,都进了城、落了户。她们在城里由卖山产和手织布起家,渐渐把生意扩大,个个都很成功。

据说他们即使已经住进城里的豪宅,每年还是会把孩子带回马札兰山脚的老家,参加那儿的燃火节。

因为那燃火的经验,正是使他们知道怎么计划、怎么调配、怎么守望、怎么积蓄、怎么循序渐进,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原因。

(选自刘墉《不负我心》,中华书局)

思考·领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在作者眼里,生活的道理蕴藏在锡美族人的一炉火中。

生活的成功与否在于计划,而守火的长久与否在于经营。

生火前,必须先有个筹划。有了这个筹划,在拾柴火时,姑娘们才能有条不紊、从容为之。芦叶、芦茎、小枯枝、粗树枝、树干各拾多少,她们心中有数。待到自家营帐前开始生火时,这几种材料的层次与配比则更见锡美族人的智慧。

当生火完成,便转入守火这一更重要的程序。你需要悉心观察、用心呵护。过旺的火势及时打压,转弱的信号敏锐捕捉,减负与添柴恰切而行。

“每个少女一堆火,起得好这堆火,才代表她成年。”说得多好!生理上的成年或许只是一个众人皆同的数字,而心理上的成年与否,才是决定我们能否安身立命的关键。

试问,生起并守好一炉人生的火,你准备好了吗?

上一篇:观点品评 第8期 下一篇:韩寒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