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分层教学提供合适教育

时间:2022-10-24 06:42:33

实施分层教学提供合适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300名学生就会有300种不同的兴趣和爱好。”作为具有生命意识的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诸多共性的背后还存在更多的差异和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做到让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就应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学生分层——激发兴趣,体现个性

对学生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教师首先要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的摸底调查,按照他们的测试成绩、智能、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因素综合分析,归类建档。可大致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特长发展生,占15%~20%;B层为能力发展生,占50%~60%;C层为基础生,只要求把握教材,保证成绩逐步提高。其次,根据学生的性格、座次等因素,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设组长一人,做好学习的组织工作。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层次、组别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生积极性、能力、成绩等变化呈动态变化的。这种结构形式将引入竞争机制,在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激励学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

二、预习分层——激活思维,表现个性

每次授课前,教师都要安排好预习设计,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做不同的课前学习准备:要求A层学生在自学课文后完成预习作业,并试着向课外发展,如完成课外拓展或可以去查找有关资料;要求B层学生能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考虑导学和课文后的一些问题,有时间和兴趣的可以去查有关资料;对C层学生仅要求能初读课文几遍,稍加了解课文内容,努力完成导学中的基础题就可以。

三、教学分层——尊重差异,展现个性

所谓“决战于课堂”,课堂是战场,教师要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策略,让学生吸收知识并有所思考和创造。教学目标必须是针对学生有分层性的确定。以《曹刿论战》一文为例。确定教学目标:针对C层学生所要达到的就是掌握一些重要的实词,B层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通过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来探讨理解本次战役中以少胜多的原因,A层学生在B层学生的基础上还要分析人物形象。笔者设计了几个问题展开教学:本次齐鲁之战谁是侵犯者,理由是什么?这是给C层学生设置的,他们较快找到了“齐师伐我”这句话,因为“伐”已分析过可解释为“侵犯”,而“我”是指鲁国,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左丘明,即可看出。在分析“三鼓”“三可三不可”中,前两个“未可”的原因给B层学生回答,而最后一个“未可”后,曹刿为何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一些B层和A层学生马上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即确定齐军是否诈降,是否有埋伏。那么问题是否真正解决了呢?不然,有小部分A层学生有了争执,这正是教师要引起他们探讨的地方。有学生质疑:如果是齐军假装逃跑,故意给鲁军制造这样的假象,那曹刿凭什么确定齐军是真正的慌不择路呢?笔者适时抓住“轼”的解释,将一些课外知识补充进来。原来春秋时代的战车是一种大型的兵器,体积大不说,而且车上配备人员精细,加上当时武器的限制,双方在战斗中必须组成严密的阵势才有可能使整个部队发挥最大的战斗力。同时战车左右车轮边沿为了防止受近距离攻击而按上了类似矛的尖利兵器,如果两辆战车的车辙交乱的话,那么必定相互伤害惨重。以上原因决定了那时军队作战十分讲求阵势和队形,那么“辙乱”佯装逃跑的情况是不大可能的,故而这个问题迎刃而解了。之后再针对A层学生提出:你怎么评价文中的两个人物?鲁庄公是一个昏君吗?这样不仅教学目标达成了,而且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由于分层教学设计的问题考虑了不同层面的学生,让他们都能在课堂上享受思考的乐趣,这样的学习内容、学习手段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

四、作业分层——唤起热情,张扬个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体现分层施教。

如在教学《鱼我所欲也》一课,可以设计以下作业。1.解释文中重点实词与虚词。2.翻译文中重点句子。3.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①“所欲有甚于生者”中“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②“所恶有甚于死者”中“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③“故患有所不辟”中“患”指什么?④“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是心”指什么?4.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5.你一定也作过许多次选择,其中哪一次对你的影响最大,印象最深?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以上作业一、二两题学生必做,三、四、五题选一题完成。一、二两题作业着力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及文言虚实词的积累。三、四两题开放式的作业,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实”,旨在拓展知识面,要完成这项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思考。第五题是把阅读和表达融为一体的写作训练,要求在读懂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既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提高写作能力。(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E-mail:

上一篇:基于教练模式的汽车驾驶课程教学设计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