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4 06:40:53

《渡河少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本课生字,理解“奇葩”“锉动”“滑进”“倔犟”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景象,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

3.反复阅读正确评价文中老爹与少年的人格特点。

4.学习渡河少年那种执著向上、永不退缩、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老爹的语言、少年的神情和动作体会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老爹不同时期的心理,体会老爹在凸显少年倔犟性格时的衬托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充分阅读课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吟诗初读,领悟故事

1.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停泊在岸边的渡船,同学们,这让我想起了唐朝大诗人韦应物笔下的诗句“野渡无人舟自横”。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要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渡河少年。(出示课件,课题)

2.教师板书,指导“渡”与“度”的差别。

3.齐读文题,强调“渡”和“度”的不同。

4.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检查生字词的掌握。(善良 清澈 撑船 溜圆 奇葩 倔犟)

5.归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将“谁”“为什么渡河”“怎么渡河”三个问题的答案,加上“可是”“然而”“最后”等恰当的关联词,变成通顺简洁的一个语段来回答。

哪个词语形容渡河少年比较合适?(板书:倔犟)

小结:刚才的三个问题大家用一段话回答就已经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根据文题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是常用的概括记叙文的方法。

二、精读课文,揣摩人物

(一)品读人物(学习1—12自然段)

1.课文为我们描写了几位主人公?(两个:老爹和少年)

2.故事就发生在老爹与少年之间,而作为旁观者的“我”将目睹的事情用文字记录了下来。请同学们默读、静思,通过字里行间的叙述,说说你心中的摆渡老爹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反复品析。

(二)根据学生的回答,细读精品老爹的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此处对于老人的理解,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会,指导朗读时要体现出欲扬先抑的过程,可以引导,可以参与,不可以明示。)

1.出示一:老人正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地说:“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结论一:老人是“唯利是图”“冷酷”的人。

2.出示二: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

结论二:老人“并不坏”“有同情心”等。

3.出示三:“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结论三:老人是“好人”“善良”的人。

4.小结:在不同的语句里,我们读出了老人不同的性格特点,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定老人是一个(善良)的人。

5.既然是一个善良的人,是好人,那对他拒渡无钱乘船少年的行为你怎么看待?

(设计意图:学生会找到书中的文字加以佐证,这是很好的习惯,应予以肯定。)

结论:从老人当时正弯腰解缆绳等动作看,他并未认真分析少年的真诚请求,伤害亦是无心的。所以我们说这是位善良的老人,拒渡少年只是他“一时冷漠”。

(三)与学生共同探讨少年的性格特点

1.诚实的少年

当时这份诚实换来了什么?出示相关语段练读,体会当时少年的心情,内心活动。

2.倔犟的少年

分析重点段落:

(1)“少年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一下滑进了河里。”理解“立”“滑”的妙用;体会当时少年内心的愤怒——倔犟在萌生。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朗读“立”时要结合“孤零零的”体现少年内心情感的定位。)

(2)“少年好像没听见。”“船撑到少年跟前的时候,少年使劲把头别过去。”从“好像”“别过去”得出结论—倔犟在生温。“少年不理他,依然向前游。”真切感受—倔犟到底。

(设计意图:通过老汉和少年的对话练读,体现作者准确表达人物内心的写法,指导朗读感受人物,可以师生对读,激发阅读兴趣。)

三、品读课文,感受自尊

引导学生默读(13—15自然段)。读了这一部分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感动于少年成为一名游泳健将。少年为什么会成为一名游泳健将?不是倔犟使他成才,而是倔犟唤起了他的自尊、自立、自强和他的执著,有了这些才使得少年走上成才之路。

因为有了老人的那次拒绝,才有少年求学路上的泅渡,才有了成才路上的历练,才有了人生的改变。作者着重描写少年遭受老人拒绝渡他过河而改变他命运的这件事,它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那一刻少年的心理路程—没有您的船我一样可以渡河。

四、拓展阅读,感悟精神

作者不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倔犟、自立、自强、执著的少年,也给我们塑造了一位有感恩之心的少年。(板书:自尊 感恩)我们不但要学习他的自尊、自立和自强,还要有一颗与他一样的感恩的心。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这几句诗: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你的心志。

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醒觉你的自尊。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该独立。

五、读写结合,感同身受

请你代替少年以“感激”为题,给长眠地下的老汉写一封感恩的信。

上一篇:《三峡之秋》阅读教学情境随笔教学设计 下一篇:《This is my father》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