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时间:2022-10-24 06:28:34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

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烦写作文,怕写作文,痛恨写作文。究其原因,大致有二: “没什么写的”,即缺素材;“不知道怎么写”,即不会记人叙事,不会写景抒情,不会立论驳斥。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在日常教学中有一些体会,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教学生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多联想

我觉得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是丰富写作素材的好方法。

毋庸讳言,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是枯燥和乏味的,因此,我经常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变化,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们学校的绿化比较好,校园里的各种花木特别多,几乎一年四季都有各种花在开放。我经常在花草方面做文章。

早春的时候,草坪返青了,我在上课时告诉学生:“春天来了,草坪里的草都露头了,下课去看看吧。”有很多学生下了课去草坪了。再上课我就问大家去看没有。学生就会给我描述小草刚刚萌芽的样子。我就提醒大家回忆以前学过的散文《春》里描写小草的片段。回忆韩愈描写小草初萌的古诗“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和他们自己见到的情景作对比。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得差不多了,就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感写下来,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秋天树叶落了,又可以写关于生命思考的文章。冬天下雪,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关于雪的散文古诗,如此等等。

大自然是一部奥妙莫测的大书,也是学生写作素材取之不竭的宝库。引导学生多观察,多联想,多思考,他们就会写出漂亮文章来。

二.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

我有在课前和学生“聊闲天”的习惯。上课跨进教室后,我爱和学生扯两句“闲话”:国家大事,明星八卦,作家趣闻,天气,流行色等等。学生很爱听,也会追问这些事的背景,原因。有时我们还会正儿八经地讨论一小会儿。这不仅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养成他们关注社会,关心生活,积极思考,凡事刨根问底的习惯。这样写文章时就不会材料陈旧,干瘪空洞;也不会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材料丰富、新鲜,观点新颖可以帮学生拿到“发展等级”的分呢。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勤思考,以读带写

指导学生用假期等大段时间读名著,然后组织读书体验交流会,给学生谈体会,交流感受创造一个平台。高一学期末学了《林黛玉进贾府》,我就安排学生在寒假里读《红楼梦》,并要求写20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新学期一开始就组织了交流会,效果非常好。阅读思考得多了,他们就会有写作的冲动了。这样读完《红楼梦》,我的学生也有可能写出《赤兔之死》这样的好文章来。

学生的阅读当然包括精短美文。这些文章,我经常要求学生精读,仔细揣摩。加以必要的赏析指导之后,我会让学生仿写。比如学了《想北平》后,我要求学生仿写文中老舍先生表达自己对北平深厚情意的段落。学生的热情很高,写的片段也很漂亮。恰巧期中考试时,考到了“故乡情结”的作文,学生们的作文成绩普遍不错。

四.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感所思形成文字

我经常把学生的练笔在课堂上读给同学们听。既让学生分享了美文,又带动了其他同学。既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又树立了榜样。这样的激励很有用。

五.用作家们的鲜活事例激励学生

学了《我与地坛》,有好多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这启发了我。在后来的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述一些作家的生平经历,像莫泊桑,像莎士比亚,让他们明白写作并不神秘,更不是高不可攀,只要坚持观察思考练习,就能写出漂亮文章。

六.批改作文时多鼓励,少批评

批改讲评学生作文时不要求全责备,要以鼓励为主,多表扬长处,指出不足也要注意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七.发挥教师的带动作用

教师对写作的兴趣往往会带动学生喜欢写作。如果一个语文老师“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那么对他的学生可能就有感召力。

这些体会是我在将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逐步得到的,一级又一级的学生毕业了,成绩有好有坏,却很少听见他们抱怨“不会写作文”,这是我最感欣慰的事情之一。作文除了靠个人的悟性和灵性,还是有法可依要的。祝愿同行们都能找到好方法。也祝愿学生们都能喜欢写作文,都能写出好作文。

冯雪梅,山东聊城大学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上一篇:爸爸是蜘蛛侠 (五) 下一篇: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