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并发症的影响

时间:2022-10-24 05:23:30

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并发症的影响

高血压是多种因素诱发的血压升高为病理特征的常见疾病,可致心、脑和肾等人体重要器官受损而产生并发症,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经相关调查,我国的高血压控制率及用药率均较低,因此对患者实施规范健康管理,有助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延缓或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和预后效果[1]。为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的影响,选取144例社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应用分组对照试验法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本院2009年10月到2015年3月144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且均与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高血压诊断标准[2]相符合。其中,男71例,女73例,年龄为49~85岁,平均年龄为(67.41±6.94)岁;高血压分级:I级55例,II级46例,III级43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7例,初中至高中48例,专科及以上39例;无其他器质性病变,144例患者均对本组研究知情同意。

1.2管理方法。根据不同管理方法将14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正常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必要随访,观察组患者则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其健康管理方法如下:采取“一对一”形式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讲座和举办高血压的防治报告等。定时测量血压及相关指标并电话随访等方法进行社区高血压健康管理;其内容包括:①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②减轻体重。③控制饮酒。④培养良好遵医行为。告知患者每日按时、按量服用,不能随意更改药物及剂量。同时,在健康管理中,注意纠正患者的社会认知偏差,注重其自我效能作用。

1.3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其管理前后的血压控制水平。1.4统计学方法。对所有数据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血压水平。管理前,观察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105.4±11.0)mmHg、(161.2±13.5)mmHg,对照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105.5±10.9)mmHg、(161.3±13.4)mmHg,管理后,观察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86.0±2.4)mmHg、(128.5±4.0)mmHg,对照组舒张压和收缩压分别为(94.4±7.6)mmHg、(153.7±6.3)mmHg。

2.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脑卒中1例,冠心病2例,心力衰竭1例,肾功能衰竭1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6.94%;对照组并发脑卒中13例,冠心病8例,心力衰竭3例,肾功能衰竭4例,其并发症发生率为38.89%。

3讨论

高血压是终身疾病,需长期服降压药以减少患者靶器官受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提高生存质量。据相关研究显示,收缩压高于160mmHg患者,其并发脑卒中的危险系数是收缩压不足160mmHg的2.3倍左右,且其预期寿命会缩短15年[3]。由此可见,高血压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根本措施是降低血压,降压的临床手段除应用降压药物外,进行健康管理也十分重要[4]。患者通过健康管理,增加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其降血压积极性[5]。本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社区健康管理,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显著低于采取必要随访的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9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89%,证实了社区健康管理在改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积极作用。综上所述,社区健康管理对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值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有积极影响,值得在社区管理上推广。

作者:罗平 单位:重庆市忠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创新策略 下一篇:新时期图书资料管理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