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与创新

时间:2022-10-24 05:16:35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与创新

当今教育正从过去的“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要求尊重个体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挖掘个体的潜能,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根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既承担着知识技能学习的任务,又承担着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供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教材,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心理为依托,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适当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学生迫切希望探索和创造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创建多样的化课堂教学模式,增强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性和个性全面发展

1.重视教学情境的营造,产生内在驱动力。

情境创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内在需求,也是联系与现实生活与世界的桥梁。通过真实的学习情境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出开放的学习驱动,激发学生想象力,使学习直观化、形象化。在一定情境的作用下,会产生智慧的为花。如:在学习“建立文件夹”这一节课时,教师设置这样的教学情境,小强信息技术操作能力比较强,但有一个毛病,学完的保存的文件总是不知道放到哪去了,怎样帮小强解决这个问题呢?当引发学生思考的时候,老师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老师有个建议,可以为小强的电脑桌面上建立一个文件夹”把需要保存的文件放在文件夹中,这样只需要打开文件夹就能找到保存过的文件了。又如:在“多边形工具”一课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校园花园的场景,在学生感受美的气氛中提出思考,进行任务驱动:我们想用手中的鼠标记录这一美好画面么?然后出示由教师电脑创作的由线条组成的花园美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了解决学习任务的动力。

2.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互助的品质与合作的意识。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实践。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内容,完成教师布置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团队互助的品质与合作的意识。

3.“以赛代练”增强学习氛围,提升主动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上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以赛代练,帮助学生复习知识,巩固能力,提升水平和学习效率。

4.“任务驱动法”构建学生自驱力。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其任务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出科学合理的任务,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发展差异,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促进全体学生全方位发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可增强每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让他们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喜悦,挖掘学生潜在信息操作能力,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个性成长。

二、丰富信息化教学手段,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性发展

1.创建开放教学资源平台,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以教室为中心,学生获取可靠信息的来源是教材和老师,而网络上开放的资源库突破了限制。网络资源平台的建立,不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学习的环境氛围更加符合课堂课程的特点要求,学习过程更加优化和清晰,通过构建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精心组织学习进程。教师为学生使用的平台库中针对性的精心筛选的优质教学资源,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和喜好选取,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2.创建网络交流平台下的多元评价,促进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认知观。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限制,没有机会人人表达,甚至部分学生长期充当听众,思维训练及表达能力必然提高不快。数字化教学平台能创设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各抒己见,真正实现师生知识与感情的交流。学生学习行为及其结果的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及自信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客观、公正、及时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优秀学习软件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认知的速度就快。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都很高,但很多学生真正的兴趣不是在学习内容上。我样要想将知识与技能全面传授给学生,就必须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4.创建微课程在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技术教学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存在环节不清、不敢动手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网络与同行的交流与研讨,开发了微课程短片的想法。

(1)微课程短片可以促进学业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微课程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可以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抓住主干和核心内容。

(2)微课程短片轻松实现分层教学。掌握快的、动手能力强同学和直接进行操作,掌握慢的、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可在教师讲解后一边自行看课程短片一边操作,从而实现分层教学。

(3)微课程短片拓宽了课堂教学模式。短片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使用方便,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亦可用于课前预习自学,课堂质疑,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5.屏幕广播软件的使用,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教学方式。

屏幕广播软件的功能强大,如“红蜘蛛多媒体网络教室”,其广播、转播、监管、分组教学、文件传输、作业提交等功能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化教学手段。

三、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思维方式,促进教学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全面实施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不断强调改变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模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而改革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模式的主要途径就在于教师所实施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学实践需要新的教学思想作为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亟需教师创新原有的教学思想以提高自身素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转变教学思想和创新教学思维方式,重新审视现有的教学结构,重新思考对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目标,是对未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新的要求。

上一篇:旅行不忘穷得瑟 下一篇:高职英语教学面临问题及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