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

时间:2022-10-24 04:54:36

论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设

【摘 要】 企业内控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方式。从目前的中小企业内控经营来看,由于认识过于片面,在内控管理上仍然表现为不健全、素质偏低、执行过程缺乏监督、考核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加强内控管理职能,在完善内控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文化建设,确保员工素质。

【关键词】 中小企业 内控管理 制度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企业经营的因素日渐复杂;会计工作作为渗透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会计信息逐渐成为投资者、政府单位、社会公众、债权人进行经济管理、宏观调控、财务评价、风险防控以及投资决策的依据。从现实生活来看,受法制理念以及监督体系的影响,很多企业通过信息造假、帐外设账等方式,进行偷税逃税、投资欺诈、资产转移等各种非法活动。这类问题,不仅会对会计职能造成影响,还会对社会正常秩序构成威胁。对于当前很多中小企业内部管理薄弱、控制松散、信息失真等问题,在《会计法》新修订中,要求各个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在加强内部监控的同时,从根本上促进企业发展。

1 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存在问题

1.1 缺乏有力的企业内控制度

从目前的企业内控制度来看,由于没有覆盖到企业所有人员与部门,所以就不可能渗透到各个操作环节与领域,最后导致企业工作秩序失调、核算不实、信息失真等现象。例如:很多企业都没有常规票据、重要空白凭证、会计人员分工的内部牵制制度,甚至还有部分企业缺乏正规的会计、财会、审核、出纳部门。一旦原始凭证不合法,将其作为账簿登记、会计报表出具的依据就没有意义。针对这些现象,一些企业为了捏造数据,私自设立“小金库”,在利润虚报、收入隐瞒、成本乱摊、逃避税收的过程中,对企业内控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2 缺乏健全的监管体系

针对中小企业经营,为了促进企业发展,我国已经制定了社会监管、政府监管的企业外部监管部门。但是从实施结果来看,监管体系对企业经营效益没有明显的结果。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实施内部审计,但是不能发挥职能。很多企业财会人员、经办人员利用领导不力、监管漏洞,挪用公款、授受贿赂,甚至通过虚假发票的形式进行资金占领。

1.3 缺乏有力的内部审计职能

从中小企业财会发展来看,很多中小企业的业务培训、思想教育都存在问题,一些思想素质偏低、不具备资格证的队伍,甚至不能处理正常的会计业务依然存在。部分企业对会计准则、制度不了解,却专断独行,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内部审计机构,即或拥有内审机构,工作职能也不能跟上时代要求,更不能正确评定部门绩效与财务信息,所以让很多管理部门趁机谋利。

2 加强中小企业内控管理的建议

2.1 明确各个经济业务的程序方法以及职能分工

企业组织机构作为中小企业经营的计划、控制、指挥基础,它的核心问题是确保职责分工。通常,对经营业务的处理,或者对全过程的某个环节都必须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门进行管理,从而收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例如:在汇出采购贷款时,应该由计划员审核数额、收款单位、内容,请款单则由采购人员填写;在会计人员对请款单进行采购预算后,再编制付款凭据,最后由出纳人员办理结算汇款单据。对于采购汇款的业务,必须由经办人对报账单进行填写,检察员对质量进行验收、仓库人员对数量验收,最后再凭借账务凭据进行报销。

2.2 明确保管分工与资产记录

为了确保资产完整,在中小企业内控管理中,必须根据管物、管钱、管账关系,做好各项账务工作。当这些人员需要离开工作岗位时,必须由主管领导指定人员代替、办理,并且监督办理手续和移交清单。在对现金进行复核时,通过对物资进行收发,从根本上避免各种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影响。

2.3 强化中小企业财务盘点制度

为了推动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确保财务完整度与安全性,除了要规定物资保管对各项工作的收付外,还必须加强“永续盘存”以及账务核对;通过规范财务核实、清查体系,从根本上保障账务相符,避免账务差错对其造成的影响。例如:对于现金出纳人员除了要保障每日下班后对账务的盘查外,对于各个差错还必须及时上报各个部门;通过会计主管人员对相关工作的审核,对现金以及库存保管进行不定期、定期的管理。

2.4 完善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制度

在中小企业经营中,内控管理不能只集中在某个部门或者人员身上,而是各个部门都必须授权,并且在确保授权领域的同时,避免外界干预。在中小企业运行中,每个部门通过相互检查、核实,完善各项业务处理能力。在对经济业务进行核实中,检查者和被检查者没有从属关系,这样就能推动检查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完善授权制度,对各个职员处理以及内部管理进行权限控制。职员在进行业务处理时,都必须通过批准,才能进行。

预算编制作为保障经营目标的重要内容,在执行预算时,必须经过批准或者授权才能调整,从而让预算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在实物控制中,通过严格控制资产接触,从源头上减小资产损失;通过对财产进行定期清查,让账务始终符合。同时,中小企业也可以委派专门的人员或者部门进行内控评价与监督,在整改内控环节的同时,对各项规章体系进行完善,从而强化执行力度与内控体系,让企业干部真正参与到内控管理中。为了保障工作目标,在进行奖惩、激励制度的同时,应该尽量让主动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通过制定各种绩效考核方式,将个人与部门工作目标紧紧联系起来,从而确保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2.5 强化中小企业内控管理体制

从中小企业内控管理因素来看,主要包括控制目标、价值观、员工职能、激励体系、诱导机制、经营风格、人事政策等。由于这些政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必须完善内控管理体系,明确控制目标与主体。一般,主体是针对控制问题,而目标则是进行控制。在组织机构中,主要包括经营者、股东、员工和管理者,在控制主体相互影响的环境下,得到真实的工作报告以及责任目标。

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人才与控制方法,控制方法作为对授权人或者公司活动进行监督的过程;包括制定管理制度、业绩规划、考评差异等。

3 结语

内控管理作为影响中小企业发展最基本的因素,为了适应时展,必须根据内控管理存在问题,从各方面改善经营方式、管理风格,让全体员工拥有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控制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罗蜀胜.浅议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践[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4):35-36,50.

[2]付道美.对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33):70-70.

[3]梁艳梅.浅谈中小企业如何完善存货内控制度[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10):125-125.

[4]薛明.浅谈我国中小企业内控制度发展状况及对策[J].财经界,2013,(6):72,74.

上一篇:浅析供电企业科技档案管理与利用 下一篇: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与检测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