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生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10-24 04:33:52

密切联系生活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思考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基础来构建教材的内容和活动,把握学生的成长方向,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实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生活。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生活实际 自我 他人 责任

新教材改革之后,为了达到素质教育这一目的,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对自我的认识、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应当承担的责任等方面,切实地把素质教育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鲜活的、立体的、大写的人,而不是靠苍白无力的说教去约束他们。

一、关注生活中的自我,确立成长方向

“自知者明”,了解自己,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七年级教材的编订主要是针对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对生命的认识。初一的学生正处于对新生活的朦胧状态,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向往,这是个帮助学生确立良好方向的好契机。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切忌高屋建瓴,一定要从学生的身边小事做起。

青春期孩子的特点是关注他人的同时也内省自己,但是他们的内省带有很大的感彩,不是十分理性的,不是因为某一个优点而骄傲自大就是因为某一不足而自寻烦恼,这时候就要教师教给他们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七年级教材的第二单元内容为《认识新自我》,正好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的一个好机会。我是这样做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在他(她)做完自我介绍之后说说平时父母或者其他亲人通常怎样评价自己的,再找几名同学,把对他(她)的评价写在小纸条上面,然后要求这名同学把这三种评价进行整理归纳,就会发现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偏差。教师总结无论这种自我评价偏高或者偏低,都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组织学生结合生活中虚荣和自卑的案例来讨论一下,下课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能够自己总结出正确认识自己的基本方法,那就是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抱有期望(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因为这些评价和案例都来自生活,所以学生会觉得和自我联系密切,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

二、关注生活中的他人,形成健康的情感品质

“知人者胜”,了解他人,才能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以及阅历的加深,学生会接触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对于年幼的他们来讲,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让向外面的世界接纳自己,是一个很难解的问题。作为起引导作用的师长,应以交往合作、权利义务为核心概念,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高尚正直的品格。

这一代孩子在爱的摇篮中长大,大多数同学对父母的艰辛没有切身的体会,不知感恩,不被感动,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没有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缺乏正确的引导。八年级第一单元《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内容设计,就是一节良好的情感体验课。在课堂上可让学生说出自己与母亲(父亲)之间的故事,引导他们用心感悟父爱或母爱,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从同龄人的诉说中引发内心的共鸣,深切感受到家庭中的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古到今这都是与他人交往的金玉良言,可是扪心自问,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呢?在引导学生如何让自己与同学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时,我采用了最常见的换位思考法。首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同学做出的令自己不满意的一件事,并说说自己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尽情诉说之后,马上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他,你怎么办?基于“原谅自己要比原谅他人容易”的原则,同学们很快就会幡然醒悟:坦诚、宽容是友谊的试金石啊。

三、关注社会生活,学会承担责任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所以九年级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社会需要负责的公民以及负责任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承担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的公民。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说出你在不同场合担任的不同角色,明确每一种社会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主要激发学生主动去探讨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及其对应的责任,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明白责任其实并不可怕,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就是承担责任。

让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的关键就是找准二者之间的交集,从学生的切身实际出发,做到在生活中学思品,让思想品德教育走进生活,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体验、成长。

参考文献

[1]王雅贞 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价值实现[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8)。

[2]郑晓江 关于生命教育的沉思――以云南省“三生教育”为中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04)。

[3]徐冬梅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1)。

[4]郑晓江 从生命教育兴起的背景看中国生命教育的特色[J].思想理论教育,2007,(20)。

上一篇:基于HFACS的管制员人因失误因素分析 下一篇:浅谈中职学校英语合作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