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时间:2022-10-24 01:50:38

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说:“使数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我自身的经历和感受来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高效课堂

一、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许多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从而讨厌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特殊感情,变厌学为乐学,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我发现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这样做:一进课堂,就有意识地将学生带入到情感中,使学生产生好奇与求知欲,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主动参与到我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了解学生,做到因人而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因人施教。

三、注重运用信息技术的功能来辅助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在教学中为分清不同的几何图形,为孩子创设了这样的一个画面:用多媒体呈现出各种颜色的图形。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课堂中优化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1.课前导入,出示目标

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可以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课前写好小黑板,课上通过小黑板让学生看,明确自学要求,即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如何检测等,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决疑难问题等等。而学习目标与自学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学生以激励比赛方式最好,因为比赛可以激发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它越来越成为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受到大家的青睐。而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发展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

五、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效的课堂保驾护航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前、课堂和课后等方面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要研究的方面还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我们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坚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六、渗透法制教育

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是我们河南省新提出的一个课题,在教学中我们也十分的重视,也尝试着在一些课堂教学中运用。因此,我需要尽可能的开发和研究学科中法制教育的素材,做好渗透。数学学科是理性学科,社会学科知识相对于文科要少,加之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限制,但并不是说不能渗透法制。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挖掘。如在一些数学素材中会出现法律的术语:犯罪,,民商纠纷等。我们就可以从中找到很好的切入点。就是说,只要我们把学科渗透这一思想领会透,处处都能找到或创造出新鲜的教材来。同时法制教育对学生个人来说是受益最直接、最实用、最基本的知识。科任教师如果能从这一角度认识和思考这一问题,就能够自觉地在教学中落实好法制教育要求。同时,这也是我们职业道德的要求。

六、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我们都知道,学生不仅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德才兼备,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振兴中华的需要。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教师要紧密结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抓住主要矛盾,进行抽象推理,建立数量关系,合理推理求解,检验校正结果”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将来在急剧变化和剧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通过结合数学计算的正确性、解决方法的简洁性、图形结构的和谐性等特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同时,应结合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勤俭节约、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做到周密安排、精心设计,做到简洁明快、灵活多变、新鲜有趣、耐人寻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真真正正的使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上一篇:基于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建筑应用 下一篇: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转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