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新闻的写作

时间:2022-10-24 12:55:53

试论网络新闻的写作

摘要:从写作学角度来看,网络新闻写作是一个由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四大要素相互联系组合而成的。动态、开放的活动过程。在网络传播中构成网络新闻写作体系的四大要素及网络新闻写作活动都具有与传统新闻写作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网络新闻 写作主体 写作客体 写作载体 写作受体 写作活动

随着网络技术研究与使用的不断扩展深化,互联网的影响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力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在新闻传播领域,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新闻表达和传递的渠道、形式日益丰富,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巨大改变。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11月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网络新闻在2009年网络应用使用率(80.1%)排名第二,主要用户已经超过网民的八成”。网络媒体已然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如何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质量,增强网络新闻传播效率,成为当前新闻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有必要系统地研究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性,掌握网络新闻写作的规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写作是以创造性为标志的活动,网络新闻写作研究的对象是有别于简单复制传统媒体新闻的网络原创新闻,即“网络记者自己采访写作的新闻报道;通过重组新闻资源、重新编辑改写的新闻报道;体现网络传播的特殊优势,适合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专门制作的新闻报道”。

从写作学和传播学角度来看,网络新闻写作是一个由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和写作受体四大要素,相互联系组合而成的,动态、开放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历经了新闻文本制作、信息流动、新闻文本再制作、信息再流动等几个阶段。系统地研究网络新闻写作就要研究构成活动体系四大要素的特点,以及网络新闻写作活动的运行特点。

网络新闻写作四大要素分析

(一)写作主体

传播形式从最初的单向传播,到逐渐互动的双向传播,再到现在以Web2.0为代表的以个人为中心的个性化传播,网络环境中的新闻写作主体内涵与外延和传统意义上的新闻记者已经不同:

网络新闻的专业写作主体是“全能”和“全程”型数字化记者。西方学者提出,网络记者应该成为媒体融合下的“全能传播者”,懂得熟练使用数码设备和相应软件,要善于进行多媒体、超文本写作,并根据新闻事件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文本,如讲求时效选择文字文本,讲求直观选择图像文本,人物访谈、讲话用声音文本,动态感强的场面和重大事件报道采用影像文本……

同时,网络滚动式的平台要求网络记者“全程式写作”。网络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时效性和海量性,没有传统媒体新闻的截稿时间和版面限制,新闻可以时时、时时更新。网络记者一方面要有“全天候写作意识”,保证第一时间把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呈现在网络上:还要有不间断追踪事态发展的“全程写作意识”,对新闻事件后的发展进程保持持续的后续环节报道。

网络新闻写作主体是善于利用网络传播特点,整合传统媒体信息资源,改写、编辑、策划、制作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新闻报道的专业人才。由于财力人力和运营方针等因素,我国新闻网站目前主要还是以转载传统媒体新闻为主,但网络传播特点以及网络受众的接受心理和行为特征促使这些信息必须经过重新编辑。随着受众对网络新闻日益强烈的需求,编辑工作早已不是简单的剪剪贴贴,而是以熟练把握网络技术和新闻知识为前提的创造性的专业活动,如新闻网站的网页设计创新,立体化、多媒体式的网络专题构建以及网络新闻专栏策划等。

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外延扩大。写作主体与受体的界限模糊。互联网开放式的信息空间给网民提供了畅所欲言的平台,通过网上论坛、电子邮件、发帖、博客等网民可以信息或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评论。受众能动地参与到网络新闻的写作与中,否定了传统媒体“你传我受”的单纯灌输模式。网络新闻的写作主体已不限于记者这一特定群体,任何拥有计算机、掌握上网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网络新闻的写作主体,网络新闻写作主体与受体的界限已变得模糊。由此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网络新闻数量、时效性的极大提高;另一方面就是传统新闻“把关人”缺失后,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受到质疑。

(二)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即写作的对象或写作的题材,回答“写什么”的问题。网络新闻的写作客体并没有脱离传统新闻的写作范围,即“新近发生的或发现的,被公众广泛关心、感兴趣的,能借助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的事实”。但在这一基础上,网络传播时间自由、容量无限、呈现方式多样,又使网络新闻写作客体具有自身的特点。

由于网络新闻传播中受众可以多渠道地获取信息,较之传统新闻传播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和主动权,而电脑页面限制与信息海量之间的矛盾又使得受众的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所以网络新闻传播比传统新闻传播更重视传播效率,在选择写作客体时,更注重满足受众需求。在网络环境中,“受众群体需求有三个明显特征:快速获取最新信息;精确接近深度信息;主动选择实用信息”。由此带来了网络新闻写作客体选择的三个倾向:

突发新闻和重大新闻即时动态进程。网络传播在时间与空间上的优势,在反映突发新闻和重大新闻时具有即时跟进的特殊能力。新闻受众在高度关注新闻事态发展时,往往更倾向于从网络上获取信息,也因此,网络新闻写作较为注重捕捉重大新闻后续发展的最新动态。

与主体新闻相关的深度报道。网络空间海量的信息储备、数据库检索、信息的长时共存方便了新闻数据的采集、归类和分析,网络媒体拥有向受众提供全方位深度报道的优势。网络新闻的受众不再仅仅满足于知晓主体新闻本身,还需要了解与之相关的背景、社会影响、发展趋势等,受众接收网络信息的心理预期逐渐由追求速度向探求深度转变,对于深度报道的需求日益强烈,“围绕主体新闻进行深度报道成为网络新闻写作的一种内在要求”。

满足特定受众多元化需求的信息。网络受众群体年龄跨度大,社会构成复杂,价值标准多元化,任何一个网站想要兼容并蓄都不太切合实际。如今媒体的专业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不同的网站或频道都有自己的受众定位,并以此为出发点满足特定受众群体的多元化需求,突出个性化和丰富度的新闻信息也是网络新闻写作客体的选择趋势。如受众通过新闻网站的个人定制服务,可以便利地获得“我的报纸”或“我的频道”之类的个性化信息:网络新闻频道建设自己的品牌栏目,为受众提供网站、专业评论家(权威人士)、受众多向交互的信息套餐等众多内容。

(三)写作载体

写作载体即写作的成品,是写作活动成果的物化形式。就网络新闻写作而言,主要考虑的是网络新闻文本的写作符号与写作形式问题。

数字化多媒体符号。网络传播环境中新闻写作的符号与传统意义上静态的文字、图片符号有很大不同。数字化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等转化为数据进而压缩、复制、传递,实现了网络新闻文字、声音、影像、图片的同期呈现,并借助网络技术加以多种形式的表现,如文字就可以设计为各种字体:变幻字、运动字、渐变字等。网络新闻写作可以说是以文字为核心的数字化多媒体符号的综合表达,“身临其境”式和“重现”式报道带给受众全方位的感官体验是传统新闻无法比拟的。

层次化写作。传统新闻是文字或文字与图片、影像、音频的简单组合,是按照线性顺序组织的单个篇章。网络新闻写作运用了网络的特有技术――超链接,通过超链接,新闻以层次化排列的篇章组合的方式呈现。所谓层次化有两重含义:其一,受电脑屏幕的页面限制,网络新闻必须通过分层以若干超链接的独立篇章组合呈现:其二,根据重要程度对新闻事实进行立体化的层次划分,按照“倒金字塔”结构原则,通过多重超链接页面安排新闻内容。一个完整的网络新闻通常可以划分为下列层次,每一个层次具有明确的分工:

层次一:标题。网络新闻传播中,新闻标题是受众阅读的第一航标。“突出重点、强调新意、简洁明快、描述准确、寓意深刻”的网络新闻标题能够吸引受众索取下一层新闻内容,反之则会成为影响受众逐层阅读的障碍。

层次二:内容提要。提要是介于标题与正文之间对新闻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的一段文字。它与标题出现在同一页面,可以补充标题的不足,吸引受众注意力;可以揭示新闻精华,满足受众信息量差异化要求:可以调整阅读节奏,缓和受众的视觉疲劳。

层次三:新闻正文。网络新闻的正文与传统媒体的新闻写作要求基本一致,即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置于最前面,遵循“重要信息优先”的原则。但网络新闻的正文更应注重文字简洁,不使用复杂的句子和长的段落,尽量让完整信息在一个页面上呈现。

层次四:关键词链接。在正文中以关键词提示(下划线、闪烁、字体变化等)。通过超链接引导受众进入深层阅读。包括“新闻要素的解释与描述,支持结论的论据,直接背景资料,统计数据与表格,相关定义,更多的参考资料”等。

层次之五:相关文章。相关文章是与主体新闻有关的文章,通常由网络新闻系统自动添加而成。

互文性写作。所谓互文性是指“文本内部的文字符号、语言系统、情节话语等,与其他文本及情节话语存在着广泛的复杂联系”。网络传播具有强大的交互,受众可以用博客、聊天室、论坛等直接参与新闻传播,也可以在接收信息的同时通过媒体提供的交互平台发表意见。网络新闻的写作充满了互文性,网络新闻载体包括写作主体创作并通过网络媒体的第一文本,以及受众对第一文本介入、压缩、加工、编辑、改写后的第二文本。从第一文本到第二文本就是互文的过程。

(四)写作受体

写作受体是写作行为的接受对象,但网络新闻写作中受体的心理和行为带有网络传播的明显特征,对传统的新闻写作理念提出了极大挑战。

网络新闻受众信息获取趋向于追求速度与深度。据统计,目前以计算机上网和手机订阅新闻的受众普遍青睐网络信息即时更新的优势,要求快速获取生存环境变化的最新信息。另外,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储存以及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网络新闻受众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只阅读文字和图片或者只观看影像等较单一的信息接收方式,他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要求网络媒体提供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新闻报道,如深度报道、调查报道、民间测验等,而且寻求文本、声音、图片、视频等全方位满足感官的信息享受。

网络新闻受众享有信息选择和的自由度和主动权。与传统新闻媒体单向传播和受众被动接受不同,互联网提供的开放空间和互动平台使新闻传播采用“多对多”的组织范式和传播模式。受众不仅在选择信息时拥有主动权和自由度,而且积极地参与到新闻写作和传播活动中,主动发表新闻评论,参与新闻讨论,增强与写作主体和其他写作受体的互动,传统新闻媒体对于信息的单方面掌控完全被颠覆。

网络新闻受众阅读采用快速扫描方式。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网络信息的海量存储、屏幕阅读的页面限制以及上网费用的消耗,促使受众采用与传统从左到右,逐句阅读方式完全不同的从上到下的扫描式阅读。这一阅读方式意味着受众在极短的时间内,浏览乃至跳过大量内容来检索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因此在网络新闻阅读中,呈现在首屏的新闻标题极为重要,往往成为“受众选择阅读的第一道关口”,多数时候网络新闻就是“读题新闻”。另外,设置醒目的关键词、清晰的提示与标志等细节也成为网络新闻抓住受众眼球的必要策略。

网络新闻写作活动分析

以上我们分析了构成网络新闻写作的四大要素: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有别于传统写作活动要素的特点。而作为写作活动,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正是通过写作要索之间的有机联系,才构成了写作活动体系,如写作主体在文本制作阶段与写作客体的结合产生了写作载体;写作载体在阅读阶段被写作受体接受:写作受体在反馈阶段作用于作者和社会……网络新闻写作活动以网络传播为平台,这一传播媒介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性,既可以单向,也可以双向乃至于多向传播,彻底改变了传统单一、线性的传播方式,具有开放的互动性,从而导致网络新闻写作四大要素在写作活动体系中的组合关联发生了新的变化。具体而言,区别于传统写作体系中写作主体为中心,“互动性这一网络传播的根本特征”,让受众摆脱了单纯接受的地位,拥有了自主的选择权和发言权,因此网络新闻写作活动与传统新闻写作活动区别性的特点,集中体现于写作主体与受体地位及关系的变化上。

网络新闻文本制作阶段,写作主体主导地位与写作受体的受导地位不变。原创网络新闻的写作主体――记者、制作者、再次写作的受众,在文本写作时处于矛盾的主导地位,他们的题材意识协调着与写作客体的关系:成品意识决定着写作载体的文本形式;读者意识要求其尊重受众需求,调整写作策略。

网络信息及流动阶段,写作主体丧失主导地位,受众享有选择的极大自由度和主动权。新闻写作主体通过某一渠道在网络上信息后,信息的文本形式通过网络应用技术――转载,在网络空间中流动。对于信息流动的推动或阻止,写作主体不再具有干涉的能力,反而是受众在其中起到主要作用。受众要不要转载?怎样转载'都会对网络新闻的传播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也意味着,由写作主体的新闻信息,会由于受众的接收选择在传播中出现变形、衰减甚至失真的可能。

在网络新闻再创作中受众取作主体,成为新闻文本的写作者。受众的再次写作与网络信息流动同时发生。互联网强大的互动功能,使网络受众不仅仅满足于信息获取,更争取与媒体平等的话语权。在互联网开放的空间里,甚至可以说写作主体的写作更多时候是为受众的介入提供“话题情境”,受众可以相同情境下其他的信息文本或对于话题的看法和意见,并作为新闻内容的组成部分,在网络空间里传播。从这个意义上看,受众完全摆脱了传统写作活动中的被动接受地位,成为写作活动的主体。

最后,再次写作的新闻文本又会历经在网络上再次和再次流动的过程,从理论上来讲,只要受众再创作的行为持续进行,该网络新闻的写作活动就会继续下去,和传统写作体系的完整、封闭不同,网络新闻写作活动是动态的、开放的。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系)

编校:赵亮

上一篇:儿童消费品的电视广告诉求策略 下一篇:体育赛事电视现场报道的本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