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风险的体系化管理

时间:2022-10-24 12:42:11

企业安全风险的体系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161-01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不变的话题。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提高事故的预防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事前控制。同时在发生意外事故以后也要进行有效的救援和消除影响。而要想做好这些,一套高效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必不可少,应加快其建设力度。此外,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并非只是活动,而是充分运用体系的管理方法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以规范,确保安全生产管理效率的一种理想的方法。因此,我们要统一思想,树立科学的观念,注重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加快安全生产风险体系构建,从而实现风险管理的日常化与常态化目标。只有统一思想,才能很好地对安全生产风险体系加以认识,进而对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更好地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与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率。要做好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

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首先,加强宣传引导。比如通过黑板报、广播、网络等工具,对安全生产过程中做得好的人员予以报道宣传,同时披露不按规范要求办事的人员,加大相关规章制度、文化理念的推广力度,让企业全员切身的感受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次,可开展相关的活动,不断增强全员的技能水平,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全员将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并调动他们的安全生产兴趣,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另外,安全活动决不能只是一种形式,必须根据企业的安全形势,站在全员的角度,仔细查看分析全员中是否有倾向性现象,切实帮助员工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再有,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理念,安全不单单是企业所要注重的事情,还要求全员予以足够的重视。因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员工是直接的受害人,并且不安全环境最终伤害的是员工,制度的不完善伤害到的仍然是员工。所以,企业员工非常有必要重视安全生产,积极主动的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企业管理层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职责,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措施防止不安全行为的发生,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素养,真正做到自律、主动,确保生产各环节的安全。

二、加强作业风险分析

只有对企业作业过程中的风险有了充分地认识,才能进行有效控制,风险识别是进行风险应对的前提。进行风险分析时要将企业各个方面的各个环节的骨干都调动起来,有些人对企业所有的事情都不关心,有的人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必须将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员调动起来,才能进行有效地分析。查找出风险的同时就应当分析出适当的应对措施,这是进行风险分析的主旨所在。对存在的作业风险管控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并且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风险分析持续不断,在出现新工作,新工艺时风险必然发生变化,把变化的风险和控制措施持续辨析并固化,从而促进作业风险数据闭环管理目标的形成,使工作人员实际中有相关的基准风险作为依据。

二、强化安全隐患排查,纠正“三违”

安全隐患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对于存在的隐患绝对不能掉以轻心,根据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法则300∶29∶1安全法则。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必然包含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所以我们不能对小的隐患或违章深得无所谓,不去严格管理,严肃对待。对所有隐患要进行严格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要分级进行,不同级别进行检查时一个单位的重视程度必然不同,同时高级别的检查又不会全覆盖。所以低级别直至基层的安全检查也必不可少。级别高的检查要做到宣传到位,要求全面,这样才能在全部管辖范围内把整改隐患和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基层隐患排查主要体现在“勤”和“到位”上,因为基层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安全管理也是直接面对生产生活现状,必须做到“三勤三到位”DD勤检查、勤整改、勤复查;安全管理人员大型现场工作必须到位、要害部位整修必须到位、安全技术要求标准高的工作必须到位。而所有隐患排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有设备设施缺陷或故障。设备、设施缺陷是由于设计、制造、安装等在设备设施本身存在的不安全状态。设备、设施故障是指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不能实行预期功能的现象。生产过程中企业要想更好地控制设备设施缺陷或故障引起的物的不安全状态,必须进行备品、备件、材料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理、设备设施维护保养安全风险管理、切除安全应急和报警设施安全风险管理、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管理和变更安全风险管理等进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安全风险管理。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指作业人员不按照规范及标准操作,主要表现于作业人员懒散随意、不负责任,拿规范标准当儿戏及对规范标准不理解等。管理上的缺陷是指缺乏相关安全需要的制度或是制度不健全,或是人员配置管理方法上存在问题。所有这些都在海因里稀“300”的范围之内,都属于应该整改之列。

三、编制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做好企业风险分析及隐患排查和整改以后必然大大降低企业安全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是并不能杜绝所有的事故,毕竟因为安全管理人员的能力、操作人员的水平及客观环境等因素使得部分风险并没有完全识别出来,或是即使识别出来也不能完全控制。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企业可能面临的安全事故,制定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制定了应急预案以后,要根据预案的内容进行假想演练,在演练中发现有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容再去修改应急预案。西方发达国家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相当重视,而国内目前普遍没有引韦足够的重视,预案应付,演练走过场的情况非常普遍。要改变这一现状非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四、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体系

通过安全教育 风险分析 制定制度措施 安全检查整改

再分析再教育、风险分析 制定应急预案 演练 发现问题

修改应急预案两种闭环管理方式,将所有的制度、规范、标准融合进去,形成企业安全管理的体系化。并且在这种体系化循环的闭合管理中每一个循环的阶段都要比前一个阶段的安全水平有所提高,这是体系化闭合管理的一个主旨所在。

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必须积极构建完善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抵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蕴含的内容多、要求严格,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里只是抛砖引玉,论述了构建体系的大体轮廓,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标准、层出不穷地管理方法。构建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过程中,还要对员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并加快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形成有着本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不断提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效率。

上一篇:浅析电力企业职工技能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煤气间歇气化工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