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24 12:40:49

【前言】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观察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足月妊娠产妇,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6.5±2.1)岁;孕周38-41周;产妇均为初产妇;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年龄、产次及孕周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参与研究进行对比(P>0.04)。 1...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效果观察

【摘 要】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宫颈成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足月妊娠产妇,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米索前列醇引产,对照组采用催产素静脉滴注,分析其效果。结果:治疗组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1%,组间对比(P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足月妊娠;宫颈成熟

在足月妊娠进行引产时,其成功性是会受到宫颈成熟的影响。通过对足月妊娠进行引产,主要是为了促进宫颈成熟,使子宫收缩,并安全娩出胎儿。一直以来,促进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主要方法是催产素静脉注滴。为了保证母婴健康,顺利引产,笔者以88例足月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米索前列醇和催产素对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8例足月妊娠产妇,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6.5±2.1)岁;孕周38-41周;产妇均为初产妇;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患者年龄、产次及孕周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参与研究进行对比(P>0.04)。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1]

纳入标准:产妇为足月妊娠;均为初产妇;单胎头位且存活;无胎膜早破;无引产和药物禁忌证;产妇对于此次研究均同情,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

排除标准:头盆不对称;合并各种妊娠症产妇;合并各种并发症,如产前出、妊娠高血压、生殖道感染等产妇。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催产素静脉注滴。于清早8时开始,采用2.5IU催产素加入500mL的5%葡萄糖进行静脉注滴;患者若无规律性宫缩,可每半小时增加8滴催产素,确定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然后根据产妇实际的宫缩情况调整催产素速度,最快为每分钟48滴。

治疗组实施米索前列醇引产。采用25μg米索前列醇(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598)置入阴道后穹窿,孕妇卧床休息20-30min,若患者未出现宫缩现象,在6h后继续放置米索前列醇,每天可置入2次。产妇若2d后无效,需停止使用。若出现效果,需继续用药,直到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

1.4 评价指标[2]

成熟:宫颈Bishop评分≥6分。显效:产妇用药24h内自然临产,或者的产妇用药24h内宫颈Bishop评分增加分数超过3分;有效:停药次日,产妇宫颈评分增加1-2分;无效:宫颈评分未出现变化。

引产成功标准:成功:产妇自引产,3d内出现规律性宫缩,宫颈管展平,宫口开大;显效:产妇用药24h临床;有效:产妇给药24-72h临床;无效:产妇用药3d未临产。

2.1 两组产妇促宫颈成熟效果对比

治疗组宫颈Bishop评分为(8.6±1.8)分;对照组宫颈Bishop评分为(6.0±±2.0)分;两组间对比(P

2.2 两组产妇引产效果对比

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1.8%,两组间对比(P

3 讨论

米索前列醇是一种合成前列素E1类似物,通过采用米索前列醇对宫颈细胞外基质成分进行改变,对宫颈进行软化,激活胶原酶,促进胶原纤维溶解,增加基质;同时会对宫颈和子宫平滑肌产生影响,松弛宫颈平滑肌,扩张宫颈,促进宫体平滑肌收缩,牵拉宫颈[3];并且通过米索前列醇会促进子宫平滑肌细胞间缝隙,使其连接成功。另外米索前列醇价格低,可口服和经阴道给药,药物浓度维持时间长,具有显著疗效。此次研究中,治疗组采用米索前列醇引产,对照组采用催产素静脉滴注,治疗组宫颈成熟总有效率为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1%,组间对比(P

参考文献

[1]廖秀芳,王建英,温醒华,陈跃虹,石少权.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1,06(01):111-112.

[2]陈丽池.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和引产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2,25(03):449-450.

[3]孙燕,王静,韩荣泽.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4种方法的比较[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9,33(05):497-498.

上一篇:非哺乳期乳腺炎手术治疗体会 下一篇:临床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