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追思生活细节的三点建议

时间:2022-10-24 12:16:30

小学习作教学追思生活细节的三点建议

【摘要】促使学生认真追思生活中的某一个细节,才能激发学生习作的自觉性和内在动力,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生成个性化的信息。因为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一个突发的奇思妙想,均可能传递一份情感,彰显一种个性,闪烁一种思维。

【关键词】 追思细节; 情真; 实践; 诱趣

我在多年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每每发现学生的作文立意陈旧,内容十分空洞,特别缺乏个性化的语言,更多的学生在模仿、抄袭别人的作品,破绽百出,有时让人啼笑皆非。实际上,高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应该说是丰富多彩的,按理说不愁“材源”,有话可写,然而事实上有许多学生并不能把细节写具体,常常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很难表达出真情实感来。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来呢?我认为只有促使学生认真追思生活中的某一个细节,才能激发学生习作的自觉性和内在动力,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生成个性化的信息。因为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一个下意识的动作,一个突发的奇思妙想,均可能传递一份情感,彰显一种个性,闪烁一种思维。那么,我们怎样让学生去追思生活中的细节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1 追思细节,立足于“情真”

著名作家巴金在《给家乡孩子的信》中谈到:“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的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是啊,我们发现众多的优秀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细节描写倾注了作者深刻的情感。因此,追思细节,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回忆令其感动的生活片断!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因此,我们不能在有意无意之间压抑学生情感的发展,更不能忽略学生情感的存在,而是在教学中精心培养学生习作中的情感意识,拓展孩子们的情感空间,疏通学生情感的闸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情真意切,以情入文,写出自己独有的感受。

2 追思细节,立足于“实践”

陆游在一首诗中写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学问如此,习作也是如此,试想古今中外的大文豪、大作家,谁不是在生活的磨练中才写出经典的作品的呢?曲折的生活经历为他们积累宝贵的生活素材。只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才有实实在在的引起读者的共鸣。《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虽也常常要求学生对生活进行回忆后再动笔,但是他们往往对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熟视无睹,即使有一些事在当时印象很深刻,但因时过境迁,也就淡忘了。待到写作时,就觉得腹中空空,无从下手。这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却脱离实际,没有考虑小学生观察与思维特点吗?所以习作需要更大的课堂,内容需要生活化。我们教学生写作文,不能仅仅在课堂上完成,而应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在活动中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让学生有话可说。叶圣陶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流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的流个不停。”我想小学语文习作必须立足于实践,多注重学生习作的过程及情感的生成,让学生亲身去做、亲眼去看、亲自去感。才能写出彰显个性的作品。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一篇关于“感恩”方面的作文的时候,让孩子们自己到生活中去发现相关的素材。第二天,在交上来的文章中有一篇引起了我的注意,文章中有一段写到:“今天,冷空气南下,大风凛冽,黄叶纷飞,路上到处都是落叶。我看见清洁工们正在忙碌着,可是因为风太大,扫好了这儿,那儿又落了许多树叶。寒风卷起的灰尘让清洁工们灰头土脸。‘这该死的风,好像有意和清洁工作对!难道就不能不要刮了吗?这些树也气人,怎么长了这么多的树叶!此刻,我恨不得把这些树头都砍光了!’再看看他们仍在一丝不苟的干着活儿,我不禁肃然起敬……”,文章写到的内容是真实的,与我的所见是一致。这个学生的习作水平似乎提高了不少。难道学生的表达能力突然间会提高吗?显然不是,而是生活实践滋养了学生的智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因此,追思生活细节,必须立足于生活的实践,它是让学生为作品烙上自己的印记的有效途径。

3 追思细节,立足于“诱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因此,诱发学生的习作兴趣直接影响学生追思生活细节的质量,我们应该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生活空间。这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住追思生活的最佳时机!

一次,我在指导写《老师不在的时候》一文时,我故意着急地说:“刚才教导主任找我,要谈点事,去去就来,请你们不要吵,先自己预习一下,我马上就来。”我在办公室呆了约五分钟,便迅速回到教室,发现同学们在聚精会神的看书。我心中有数,微笑着说:“同学们真是好样的,能自觉学习……”话未说完,就有学生笑了起来。我也笑着问:“你们笑什么呢?”他们老师很温和,顿时来了兴趣,开始互相“揭发”:

生1:“我看见王亚南从书包里拿出一根彩线,系在桌腿上翻单被(一种绳子游戏),能翻出小鱼、大桥、网子等好几种形状,一个人能玩出这么多的花样,我还没有见过呢!”

师:“她太有才了,真不简单!”

同学们见老师不但不但不生气,反而表扬了王亚男,兴趣更浓,有点失控。只有班长裴孟强装笑脸,有点心不在焉。

师:“今天裴孟是怎么回事呀?话没有以前多了!”

生2:“裴孟为了制止张少宇讲话,使用暴力,动手打她,还把她的桌子敲裂了,现在才老实了。”

师:“怎样使用暴力的,能说详细点吗?”

生3:“张少宇讲话声音太大,指手画脚的,裴孟看不惯,批评她几句,不料她话说得更厉害了。”

生4:“裴孟冲过来,想打她,又怕事闹大了,就用拳头猛击她的桌子,虽然把张少宇镇住了,桌子却裂了一条缝,现在知道后果很严重,他自然老实了。”

…………

我见时机成熟,便转身在黑板上写下“老师不在的时候”,郑重地说:“今天习作就以此为题,还有什么话放到作文里说,要把真实的细节刻画出来才行。”

学生兴趣盎然,觉得有内容可写,马上疾书起来,生怕遗漏了一些精彩情节。

可见,为学生“模拟”真实的习作的情境,这既是一种“诱趣”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追思生活细节的一种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很多,引导学生“追思生活中的细节”只是其中的一种。它对培养学生习作品质,写出个性化的语言,真实生动的情节起着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作文教学旧貌变新颜之我见 下一篇:高中作文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