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10-24 11:58:56

指导初中生人际交往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初中生智力的开发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其特殊的重要重义。

关键词: 初中生人际交往 指导 思考与实践

一、引言

一个人只有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才能学会调节人际关系,才能个性健康地发展,才能促进道德的自我完善。人际交往对初中生也同样重要。初中生正处在认识世界、形成正确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人际交往对其而言是非常必要的。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社会文明的变迁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如今的中学生在交往方面出现了不会交往、不敢交往,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这对于其现在及其以后步入社会都是不利的。因此,培养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中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

二、初中人际交往的现状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曾说:“成功源于30%的才能和70%的人际协调能力。”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时期,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但他们的交往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不会分享与分担是当代初中生特殊的独生子女的成长背景中极易形成的负性品质,也是造成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受挫的重要原因。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让他们在良性的人际氛围中,充分体验与享受交往对象带来的快乐,并乐意将自己的快乐与对象分享,体验帮助与被帮助的快乐,感受做事与做人的真正涵义,进而学会分担与体验交往对象的痛苦,并产生同感与共情,积极帮助交往对象解决问题。分享是现代社会初中生一个很重要的品质。但由于独生子女的成长背景使得他们更多的是在接受中成长,不懂或很少给予,体会不到给予的愉悦,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明显的唯我独尊,而使人际关系遭到破坏,心理健康也倍受影响。我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们班的班长,他成绩好,因此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一些,高人一等,平时傲气十足,对同学不屑一顾,与同学在一起,常常趾高气扬,喜欢指手划脚。但同学一旦有困难找他,特别是学习方面,就非常不愿意帮助他人,怕班级里的同学追过他,使得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2.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自我意识有了极大地提高,个人的独立性也已经大大地增强,每个人对人、对事、对人生、对生活都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

有些独生子女从小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懂得谦让,遇到问题不愿退让,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识较强,没有集体精神和意识。有些学生个性强,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容易发脾气、冲动。有些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不够冷静,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动地调整认识上的偏差,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与他人产生人际交往冲突,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如我班的班长平时趾高气扬,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因此同学无法接受他。但假如冒昧地把他的班长的职位撤掉,后果将不可设想。

3.人际交往中还有一种情况,不敢与人交往。

我班有一个学生,性格孤僻,上学期因插班进来,不认识班上的同学,也不敢主动和人讲话,与人交往。陌生的周边环境,陌生的人际环境,使他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一段时间后,他既没有自己的好朋友,又不被社交小团体所接纳,逐渐成了远离集体的“丑小鸭”。每次听到别人说到他的名字特别敏感,觉得又在拿他开玩笑。他一方面很渴望和同学交流,另一方面又不知如何跟同学交流。他这样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虽然很安全,但很孤独,无法享受与人交往的乐趣,无法让别人了解自己。

三、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1.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中学生的信息交流。

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话指出闭门造车的弊端,一个人的信息量、知识面毕竟很有限,单枪匹马很难博闻广记。其实,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纵横交织,广泛交流,才能加深理解,拓宽知识。特别是当今时代,由于信息发达,知识进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但能交流信息,而且能交流思想。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特别是我们所在的学校,是完全寄宿制学校,同伴的信息是学生的信息来往的重要渠道。

2.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初中生的智力开发和技能的提高。

初中生无论是智力的开发,还是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人际交往。在与人交谈时,思维比平时活跃,灵感频频出现,不断闪现智慧的火花,这时某些消失了的记忆或从未考虑过的问题、见解竟然从脑海中涌现出来,连自己都感到吃惊。而且,有时候一些难题,无论怎样苦思冥想都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但经人一点拨,顿时豁然开朗,问题迎刃而解。由此可见,人际交流对人的智力开发的意义何等重要。人际交流与能力提高的关系也同样如此。

3.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初中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生活在一个不团结的集体里,关系紧张,人情冷漠,互相嫉妒,学习效率就会低。反之,在一个班级或宿舍里人际关系健康、和谐,大家自然感到心情舒畅,遇到困难有人帮,生活在这样一个有向心力、凝聚力的群体里,学习效率自然会与日攀升。可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4.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好的人际交往能让中学生内心变得宽容、理解和信任,这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良好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促进集体成员的和睦相处。假如学生长期处于自我封闭中,自然不能正确认识周围的世界和周围的人,也不能清楚地认识自我。时间久了,学生会产生孤独、自卑、自傲等不良的心理,导致心理障碍,甚至可能引发心理疾病。因此,教会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交往能力,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人际交往指导策略

1.认识自我,学会分享。

由于家庭的因素和学生个性的原因,有的学生自我中心感比较严重,他们对外界、他人的认知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这种自我中心的影响,认为其他人都应该围绕自己转,因此导致交往不良。就我班的班长而言,他对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同学,认为别人都要听他的,影响了他与同学的正常交往。像这样的列子我知道是由于个人心理结构中“我”的位置过于膨胀的具体表现。首先我帮助该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改变自私心理嫉妒的心理。只有驱除私心杂念拓宽自己的心胸,才能正确地看待别人,悦纳自己。正如我们常说的“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并把握住它,才能有所成就。认识自我还能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

我还设计了一些团体活动,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参与团体活动的人体验到分享的心理感受,学会分享,从而达成人与人的心理相容,在互相帮助下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活动中有合作也有竞争。只有在良好的人际交往中才能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尤其要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培养合作精神,树立“竞合”意识,是促进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必要的人际关系策略。

2.学会宽容,学会控制不良的情绪和尊重他人。

不良情绪也容易引起人际交往障碍。初中生正经历着从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期。过渡期的种种矛盾,幼稚性与成熟性、依赖性与独立性、冲动性与理智性,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对友谊既渴求又苛求,有时情绪难以驾驭,在学习活动中出现种种不适应。因此,在同伴交往中会产生种种障碍。

班主任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宽容,遇到问题不要仅仅从别人身上找问题根源,不要一直不能释怀,而是要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时候,宽容会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老师要适当调节学生间的矛盾,或者由老师牵头,由双方的好朋友进行调节,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尊重他人。对于内向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寻找自身的闪光点,让他们充满自信,相信自己,进而发展成为自己的优点。鼓励这样的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争取在交往过程中有更多的话题,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他人。

五、结语

马克思曾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流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人需要交往,交往离不开人际关系。班主任应该为他们上好这一课,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观念,帮助成长中的学生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因素,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我们应引导学生在遇到人际冲突情境时运用克制、忍让、注意力迁移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自我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为他们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Jane Bluestein.双赢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雷秀雅主编.心理咨询与治疗.清华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中小学学生的成人化现象透析 下一篇:漫谈“90后”的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