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下农村人力资源状况

时间:2022-10-24 11:31:17

浅析二元经济结构转型下农村人力资源状况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二元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在转移过程中具有数量大、文化和技能素质低、稳定性差和分布不合理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人力资源利用和经济的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的影响向一元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资源向城市转移。研究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状况有利于我们在教育、经济等各方面合理构建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二元经济 人力资源 剩余劳动力

[中图分类号]G9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9-0018-01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

2000年至今,平均每年大约有150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数量巨大,2011年4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我国共有人口数量为13.79亿,其中农业人口为8.3亿。我国农业人口数量巨大,人力资源丰富,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同时也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阻碍,我国现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共计1.45亿人。

二、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职业技能训练

我国的第二产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对于人力资源的教育程度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农村劳动人口中,接受过初中教育的为52.4%,其中接受过职业培训的仅为14.3%。农村劳动力教育程度低,直接导致了就业能力不足,出现了企业招工难和劳动力就业难的奇怪现象。由于农村劳动力教育程度低,职业素质不高,就业能力差。因此首先,在城市就业中竞争力不足,就业率较低。其次,整体就业工资待遇水平不高。最后,就业缺乏长期的稳定性。

表1 农村人力资源教育特征

受教育年限 文盲、

半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中专 大专及以上 职业

培训

8.2 6.6 24.5 52.4 14.3 2.2 14.3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三、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就业的地域和产业相对集中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在城市就业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占农村人力资源的68%,而中西部城市的人力资源就业较少,人力资源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这主要是受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现象的影响。

我国农村劳动力所从事的行业相对集中于制造业和建筑业,占从业人数的57%。制造业和建筑业具有劳动强度高,对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低,工资水平较低的特点。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从事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基本上是15:1:1,发达国家的从事产业的比例基本上1:4:9。

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劳动力在就业的选择上首先考虑的是收入和就业的区域,而对于就业后的劳动强度和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没有更多的考虑。

表2 农村人力资源的就业行业分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数据库》

在发展过程中,农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要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就必须让他们掌握非农产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文化程度越高,越易于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越易于为非农产业所吸纳。从根本上说,这种素质不但指农民所受学校教育程度如何,更要包括农民的眼界、思维、意识、胆量和气魄等内涵,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紧锻造一支适应新形势、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农民队伍。现在,农民内部群体也很复杂,既有辛勤耕作的传统农民,也有西装革履的现代工商业农民,有打工农民、农业工人,更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传统农民越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从事各种产业特别是非农产业的新型农民越多,农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从农民利益出发,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激情,重新唤起农民冲天的热情和干劲,重新激起农民的巨大潜能,21世纪中国农民的前途将无限光明。

【参考文献】

[1]张吉.城镇化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关于农村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35-38+43.

[2]李恺,李崇光.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01):88-90.

[3]杨会良,刘永瑞.我国农村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6):17-19.

[4]郭梅枝.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探析[J].生产力研究,2006(06):55-57.

[5]王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人口学刊,2006(06):52-56.

上一篇:下颌角截骨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下一篇:网络翻译教学的在线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