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饱和食盐水试验导学案

时间:2022-10-24 11:01:23

摘要:电解饱和食盐水一直都是中学化学教学中重中之重的内容,无论是日常课堂教学还是升学考试教育,都必须引起师生们足够的重视,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试验进行探讨.

关键词:电解饱和食盐水;试验;中学化学

一、试验指导

1.电解原理

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电解.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我们知道,金属导电时,是金属内部的自由电子发生了定向移动.那么在电解质溶液中,导电的机理是什么?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霍夫曼水电解器的工作原理.

电解水时,我们发现在与电源的“+”相连的碳棒上,产生了氧气.在与电源“-”相连是碳棒上,产生了氢气.

说明电解质溶液的导电需要依赖于溶液中,电离出来的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分析:电解质溶液导电一定利用了溶液中的阴阳离子,而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阴阳离子一定产生了定向的移动.

外接电源的“+”极,发生氧化反应,将此极定义为阳极.

外接电源的“-”极,发生还原反应,将此极定义为阴极.则在电解水时阴阳两极的反应为:

阳极:4OH--4e=2H2O + O2

阴极:4H++4e=2H2

总反应:2H2O=2H2 + O2

3.阴阳离子在阴阳两极反应的规律

阳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阴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4.实验

图1在U型管里装入饱和食盐水,用一根碳棒作阳极,一根铁棒作阴极,如图1.同时在两边管中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并把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放在阳极附近.接通直流电源后,注意观察管内发生的现象及试纸颜色的变化.

从实验可以看到,在U型管的两个极上都有气体放出.阳极放出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并且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说明放出的是Cl2;阴极放出的气体是H2,同时发现阴极附近溶液变红,这说明溶液里有碱性物质生成.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实验现象呢?

这是因为NaCI是强电解质,在溶液里完全电离,水是弱电解质,也微弱电离,因此在溶液中存在着Na+、H+、Cl-、OH-四种离子.当接通直流电源后,带负电的OH-和Cl-向阳极移动,带正电的Na+和H+向阴极移动.在这样的电解条件下,Cl-比OH-容易失去电子,在阳极被氧化成氯原子,氯原子结合成氯分子放出,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阳极反应:2Cl--2e=Cl2 (氧化反应)

H+比Na+容易得到电子,因而H+不断地从阴极获得电子被还原为氢原子,并结合成氢分子从阴极放出.

阴极反应:2H++2e=H2 (还原反应)

在上述反应中,H+是由水的电离生成的,由于H+在阴极上不断得到电子而生成H2放出,破坏了附近的水的电离平衡,水分子继续电离出H+和OH-, H+又不断得到电子变成H2,结果在阴极区溶液里OH-的浓度相对地增大,使酚酞试液变红.因此,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

2NaCl+2H2O=2NaOH+H2+Cl2

工业上利用这一反应原理,制取烧碱、氯气和氢气.

在上面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中,电解产物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如NaOH溶液和Cl2能反应生成NaClO, H2和Cl2混合遇火能发生爆炸.在工业生产中,要避免这几种产物混合,常使反应在特殊的电解槽中进行.

二、教学目标和方法

1.认知目标

(1)了解电解反应的原理

(2)掌握电解反应中的离子反应

2.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探索勇气.

(2)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法

三、实验用品

小烧杯(或U形管)、玻璃棒、铁架台、碳棒、粗铁钉、导线、直流电源.饱和食盐水、淀粉碘化钾试纸、酚酞试液、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

步骤1:外接电源的“+”极,与碳棒相连;外接电源的“-”极,与粗铁钉相连.向饱和食盐水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知识的准备和推理,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阴阳极的产物.

步骤2:外接电源的“+”极,与粗铁钉相连;外接电源的“-”极,与碳棒相连.向饱和食盐水中,滴加酚酞试液,通过知识的准备和推理,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阴阳极的产物.

五、思考与归纳

1.分析步骤1和步骤2结果不同的原因.

2.归纳电解过程中,电极参与反应;电解质离子参与反应出现的不同状况.

[乌鲁木齐兵团二中(830092)]

上一篇:对教学风格意识成长生成的思考 下一篇:打开数学思路?摇 奠定学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