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经济学

时间:2022-10-24 10:59:01

维基经济学

书中所揭示的开放(Openning)、对等(Peering)、分享(Sharing)以及全球运作(Acting Globally)法则,正在取代一些旧的商业教条,让成熟传统公司从新的商务范式中受益。

内容简介:

显然,《维基经济学》没有《世界是平的》那样天马行空,也不像《长尾理论》过于聚焦在微观和局部,对于这场即将到来的商业革命,理性而实际。

《维基经济学》的得名,缘于维基百科全书网站的巨大成功,它向世界证明:如果有一种方法充分利用组织里每一个人的智慧,它的能量将无比惊人!我们所熟知的企业如:IBM、Google、亚马逊、宝洁、英特尔、Youtube、MySpace等,都已从维基经济中获得巨大成功。

作者深入论述了“对等先锋”、“创意集市”、“产消合一”、“新亚历山大学派”、“协作的平台”、“全球工厂”、“维基工作站”等七种全新的向传统商业挑战的成功模式。该书还展示了这些变革力量如何作用在各大传统行业、传统企业、政府和社会机构等。善于运用大规模协作的企业,主要可以得到七大收益:1)从利用外部的人力资源中获益、2)跟上消费者的步伐、3)促进对互补供给的需求、4)降低成本、5)改变竞争的焦点、6)消除合作中的摩擦以及发展社会资本,7)为企业创造全新的价值和竞争优势。

个人观感: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意是“快点快点(Quick)”。“Wiki”代表着互联网“平等、自由、共享”的开放理念,但在网络世界最初是指一种超文本系统(Wiki发明者是一位Smalltalk程序员—Ward Cunningham)。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

研读之后,感觉我们需要逐步去认识“维基模式”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新的模式、法则和思维。

当然作者也承认,大规模协作的新时代无疑是复杂和不确定的,协作和开放与其说是科学或商业,不如说是一门艺术。要想消化这本书,必须先走出思维上两个误区:

首先必须先认识到,“维基经济学”这个新词汇虽然来源于Wiki,但其内容却完全不局限在狭义的维基,副标题“大规模协作如何改变一切”就显得更清晰一些。所谓的大规模协作,就是Web 2.0时代互联网上人民群众自组织的协作活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Linux社区、博客世界、Myspace、Twiter、Facebook、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协作,维基百科是其中最典型的案例。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很多人会以为本书的目标读者是互联网业界人士,其实是以各行各业的商业界人士为诉求对象,把Web 2.0作为对于各行各业,甚至整个社会的摧毁式创新力量来阐述的。如果以一句话概括,就是数百年来的工业时代固有的、单一的、独立的、封闭的、自我的企业将不复存在!在机遇和挑战面前,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应积极拥抱Web 2.0的理念和思维。

因此,我们在提到维基时,不能光看到现在表面的东西,而应更多去研究它的本质,通过本质让我们得到更多启发,从而创造更多的商业模式、创造更多的市场价值。

历史上每一场重大变革都需要摇旗呐喊的旗手,重要的不是理论的系统性和深刻性,而是一种理念的冲击力和煽动力。在轰轰烈烈的互联网Web1.0时代,尼葛罗庞蒂的《数字化生存》充当了这样的角色。而在社会变革更加深入和广泛的Web 2.0时代,类似这样的大师始终没有诞生,几位不错的旗手倒是遥相呼应:《世界是平的》和《长尾理论》一个从宏观,一个从微观,基本把握住了Web 2.0时代的真谛。“维基经济学”不仅让人们看到了未来最佳企业形态和商业模式的雏形,而且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现实而有益的启示。

上一篇:连锁企业的数据量化决策 下一篇:以史为鉴 更好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