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人能做好干部吗

时间:2022-09-14 04:46:51

“精明”人能做好干部吗

组织希望正向发展,这时候选用的干部,当然希望是又贤又能的人。

什么是精明人,举个小例子,就如许多精明父母叮嘱自己的孩子,当着老师的面,多干些活,老师不在了,就慢慢做;往下说难听的就是“见到荣誉就上,遇到困难就躲”。以此心态对待工作,如何能做的滴水不漏?总归会留下一些工作遗漏。

这种“精明”的人是无法做一个好员工的,更不可能做一个好干部。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这样的行为可能还确实不少,有时候自己还不自知。

“精明”行为一:试图几头不得罪的经理,对上敷衍、对下亦敷衍。

作为中层,下面有员工,上面有领导。能走上领导岗位,肯定有某种机缘,也曾经为组织做过业绩和贡献,思考层次也更会从公司长远发展进行。

但我们注意到,有时候处于夹心层的干部对领导的教训往往好像理解、支持和遵照。

可是,这种遵照并不是来自内心的真正体悟,只是形式上的,那么一遇到风吹草动,涉及到自己利益或下面的抱怨就马上呈现不一样的状态。

在一个组织中,员工往往在遇到困难、碰到问题时,不是抱怨工作难以展开,就是抱怨待遇低、资源少,这时候中层干部若是随之而倒,却有无穷的贻害。

如果是为了一时策略,或表示理解,也就罢了,但是往往自己的内心不是特别强大,“魔由心生”,外部的抱怨带来了自己内部的变化,自己也往往成为一个抱怨者。

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公司的制度和文化导引无法持续,员工的抱怨也无法解决。部门风气倾向抱怨,而不是问题的解决。

这种“精明”老好人带领的团队,执行任务能力差、团队往往也会崩溃(因为团队没有灵魂)。

“精明”行为二:能力很一般,言语很高调,行为却低调。

这样的干部倒是经常可以见到,特别是公司新引入的人才往往会这样。因为自己是引进的,多少有些忘乎所以,下车伊始,什么都看不惯,喜欢乱发议论。

曾经有一个公司引入的一个副总,参加年中会议,对公司的横幅上的“计划工作会议”的计划一词发表议论,认为是计划经济,和市场不接轨等等不知所云说了一大堆话,看不惯这,看不惯那,不到一年就和团队闹翻了。

“精明”行为三:事前留后路,事后推责任。

在企业发展中难事必然许多,要想建立绩效必须完成艰难之事。有一类“精明”人,大体上做事还算有章法,人也聪明,但往往想问题时会多留几个心眼,考虑风险多一些,照理说,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这叫做“预则立,不预则废”。

不过,这类“精明”人恐怕并不是如此,有时在正式会议上不说,出现问题就会指责下面的同事说,看看我早就提醒你,要如何如何,云云。 以为就此,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其实,下面人觉得跟上这样的领导,不靠谱,既然你建议了,为什么不多做些指导,而是坐等失败;上面人觉得这样的人是事后诸葛亮,没有什么能力。上下都不待见,几次下来,就很难再胜任管理工作。

这里说的三类“精明”人,第一类是老好人,第二类高调者,第三类事后诸葛亮,相对于这些人而言,其他的“精明”人如偷懒者、反对者,更不值得一提了。

组织希望正向发展,这时候选用的干部,当然希望是又贤又能的人。能人不用说了,就是能解决问题的人,也是不断发展提升、永不停止的人。

贤是什么。贤就是大智若愚,大智慧的人如何像个笨人了呢?大智的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人前人后表里如一,自己安稳自在,所以圣贤有时如孩子一般纯真,别人笑他愚,其实是自己蠢。这样的人,在孔子那儿叫做“直”,孔子有云“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一个公司、一个团队、一个社会的领导是这样的人,组织才能健康和长期发展。

上一篇:传统HA系统的终结者 下一篇:销售奖金引发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