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时间:2022-10-24 10:54:5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摘要]本文利用2001—2013年上半年的季度相关数据,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金融机构贷款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得出了甘肃省金融机构中贷款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效应。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主张。

[关键词]经济增长;贷款余额;误差修正模型;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105-02

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和宏观经济部门关注的课题,许多经济学家对金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相互促进的因果关系。理论界对经济增长和金融机构贷款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存贷款余额和经济增长的两者的关系上,以及银行业结构对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重要意义,理论界对经济增长和金融机构贷款的类型研究较少,因此研究甘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类型,即研究银行贷款、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1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综述

金融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内容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即研究金融体系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组合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增长及如何合理利用金融资源以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学者基于大量的文献研究,开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理论联系的重要性进行实证研究。戈德·史密斯(1969)运用35个国家从1860—1963年的有关数据研究得出结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是同步进行的,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一般都伴随着金融发展的超常水平。King和Levine(1993)运用80个国家从1960—1989年的有关数据研究得出结论: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金融发展可以作为经济增长的预测因子。Kul B.Luintel和Mosahid Khan(1999)运用Var(向量自回归)和协整方法研究得出结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Moshin和Abdelhak(2000)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研究得出结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Adolfo Sachsida(2001)运用时间序列数据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结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Beck和Levine(2002)使用面板数据,运用GMM(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得出结论:金融深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国内学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实证研究。谈儒勇(1999)采用季度数据,运用OLS(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指出我国金融中介的欠发达制约着经济增长。周立、王子明(2002)采用1978—2000年经济金融相关数据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金融差距是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重要原因。史永东、武志等(2003)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下的计量分析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一种双向因果关系。艾洪德(2004)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和全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中、西部二者间则几乎是负相关关系,且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姜春(2008)研究发现二者关系中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和“时滞效应”。

2模型的建立

2.1变量选取与数据及来源分析

本文选用GDP作为表示经济发展水平,考虑到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长期在92%以上,尤其是2005年以来这一比例一直高于99%,因此,我们用贷款(其中包括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来反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及其结构。

本文数据来源为甘肃省统计局统计月报和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的金融月报等内部资料,我们所使用的数据为2001年1季度—2013年2季度的季度数据,其中生产总值为当季数据,贷款(其中包括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为季末余额。

2.2数据处理

由于贷款为季末余额数,与当季生产总值口径不一致,因此,首先将贷款的期末数减期初数,得到贷款的季度增量,分别用DK、SDK、LDK来表示。

从数据可以看出,甘肃生产总值、贷款等数据在样本区间内呈波动上涨的运行特征,显然是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我们对序列取一阶差分,分别用d(GDP)、d(DK)、 d(SDK)、d(LDK)表示。

2.3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常用方法是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应用ADF检验法对变量GDP、DK、SDK、LDK及其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下表。

对各变量序列的ADF检验表明,原始序列各变量检验统计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为非平稳序列,所有变量在一阶差分后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各变量均为平稳序列。在检验结果中,AIC和SC准则是评价检验结果的有效手段,AIC和SC值越小,检验效果越好。表中检验结果均为按照AIC和SC最小准则得出的。

2.4协整检验

由前面的ADF检验结果可知,GDP、DK、SDK、LDK为同阶单整序列,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协整检验可以揭示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本文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来进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检验,具体考察Johansen协整检验中的轨迹检验结果,做检验时考虑含有常数项的情况,分析结果显示,GDP、SDK、LDK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有一个协整关系,协整方程为:

GDP=486.65+1.84×SDK+2.02×LDK

从上述协整方程可知,从长期看,生产总值与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呈同向变动关系,短期贷款每增加1个单位,生产总值就提高1.84个单位。同时,生产总值和中长期贷款也呈同向变动关系,中长期贷款每增加1个单位,生产总值就提高2.02个单位。

2.5误差修正模型

若变量之间具有协整关系,则它们之间的短期关系可由误差修正模型来表述,GDP、SDK、LDK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为了考察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根据格兰杰表述定理,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如下:

d(GDP)=52.64+0.05×d(SDK)+3.17×d(LDK)-0.33×ECM(-1)

在误差修正模型中,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波动的影响;另一部分是短期波动偏离长期波动的影响。误差修正项的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从系数的估计值(-0.33)来看,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33)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均衡状态。

3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结论,结合甘肃省省情,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贷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金融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金融业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有效地运用货币政策和手段,加强对信贷总量及结构的调控,使经济沿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二是加大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促进经济与金融业双赢。“招行引资”是金融产业扩张的一个通行办法,目前甘肃省金融业总体数量少,规模小,同时针对甘肃省金融业基本现实,高度重视存贷差越来越大的现象,积极营造较好的投资环境,改变甘肃省银行为别的省份“做嫁衣裳”,而对自身发展促进不够的现象。同时,金融机构应当针对甘肃相对落后的局面适当降低贷款门槛,加大对高新科技、中小企业、非公有企业、资源开发、生态环保、循环经济、消费等方面的信贷投入,达到甘肃经济增长与金融业快速发展双赢的局面。

三是针对甘肃工业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低,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在工业经济中占的比重大的现象,应当在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的同时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先进制造业,不断延伸产业链,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实现我省工业速度、结构、质量相统一的发展。此外,应充分重视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充分挖掘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性消费需求,拉动甘肃全省经济增长。尤其要对市场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居民服务业等)给予更多的关注。还要关注第三产业发展中相关产业链的建设,如旅游业、文化产业、体育健身产业等。这些产业不仅涉及第三产业,还涉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其产业链条长,对甘肃省经济影响作用较大。

参考文献:

[1]谈儒勇.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1999(10).

[2]韩廷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1(3).

[3]林毅夫,姜烨.经济结构、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发展[J].金融研究,2006(1).

[4]周立,王子明.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1978—2000[J].金融研究,2002.

[5]史永东,武志,等.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预测,2003(4).

[6]艾洪德,徐明圣,郭凯.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7).

上一篇:存货跌价中新会计准则实施分析 下一篇:加快转型发展打造港口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