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的策略探究

时间:2022-10-24 09:20:11

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的策略探究

【摘 要】从目前来看,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生源结构、专业设置等方面出现了脱节情况,这直接影响了中高职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本文尝试分析几点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的策略,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中职教育 高职教育 衔接教育 一体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93-01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高职教育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招生规模日益庞大。越来越多的中职生在完成中职教育之后选择继续接受高职教育。由此一来,中高职教育的衔接问题引起了职业教育界的高度关注。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生源结构、专业设置等方面出现了脱节情况,这直接影响了中高职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本文尝试分析几点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的策略,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二、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的策略

1.实现课程体系一体化

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后,要想使他们尽快适应高职教育,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发展职业技能,这就要求中高职教育必须设置有过渡性的理论内容,并根据单元教学形式设计,强调各单元之间的无缝对接,尽量避免重复训练和灌输。在实训教学环节,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获得阶梯式进步。如今,中高职教育中存在专业课重复设置的现象,职业院校可以集合专业负责人进行研究探讨,围绕学生的就业需求,让中职院校负责学生专业实践技能,让高职院校负责学生深层次理论学习和高端实践部分。

另外,针对文化基础不尽乐观的中职生,可以采纳法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教学法,在寒暑假时期对学生进行专门训练,传授他们应有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面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师要实现因材施教,放缓授课速度,或者直接“开小灶”,对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专业实践课方面,要通过各种方式及时了解中职生的技能水平,制定科学有效的实践课程方案。

2.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一体化

毋庸置疑,不管是中职院校,还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是其使命所在。然而从目前来看,不少中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缺乏应有的联系性。要是想促进中高职教育的一体化,必须最大程度地保证两者之间的依存性。有鉴于此,中高职院校应该成立专门的衔接小组,安排教师和一线工作人员,结合专家意见,围绕市场需求和循序渐进原则,制定中高职一体化培养计划。

在实践中,可以结合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专业,安排相关的职业岗位,然后组织相关专业人员深入市场进行调研,结合调研资料分析目前各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对该行业的前景进行科学预测,了解该行业未来的人才需求量,再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能力培养目标,确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尽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必须指出的是,在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中高职院校必须保持密切交流与沟通,及时解决问题,保障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3.实现教材使用一体化

教材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载体。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学过程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可见教材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然而,目前的中职院校发展较为缓慢,在教材开发方面比较滞后,有些中职院校甚至没有专门研发的教材,直接采用高职院校教材,然后再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选择性讲解。不难发现,这样的做法严重破坏了知识之间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不利于中职生的深入发展,造成他们“高不成低不就”的知识情况。有鉴于此,中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高职教师要全面系统地了解、掌握目前中职教材的选用情况,再以此为依据适当调整高职教材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对于学生已经在中职院校学过的知识,高职教师还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加深难度、拓展广度;对于学生没有学过的知识,在开发教材时则应该适当倾斜,在基础知识部分着重强调,确保学生能获得进步。在文化课方面,教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要切实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适当调整内容,不能难度过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难度过小,激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实训教学方面,要加大社会实践和调研力度,编写有针对性的实训校本教材,推动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得质的提升。

三、结束语

在新时期背景下,构建中高职衔接一体化教育模式已是大势所趋,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进步的呼声。在实施衔接的过程中,要实现课程体系一体化、教材使用一体化和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尽量避免片面化和表层化,多沟通、多交流、多总结,确保中高职教育的合作共赢,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匡英.比较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龙德毅.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J].中国职业教育,2001,(08).

[3]王玲,周志刚.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1,(25).

[4]杨雪梅.构建内江、资阳、自贡地区中高职衔接的职教集团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0).

[5]袁贵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

[6]张永华.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8).

上一篇: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瑞安鼓词修辞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