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时间:2022-10-24 09:09:31

不同时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时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120例无产科并发症及硬膜外麻醉禁忌证的单胎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Ⅰ、Ⅱ、Ⅲ三组。Ⅰ组在宫口开至1 cm时行分娩镇痛,Ⅱ组在宫口开至3 cm时行分娩镇痛,Ⅲ组为对照组。观察比较镇痛效果、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例数、剖宫产例数、产后出血量、新生儿评分等母婴情况。结果 Ⅰ组宫口1 cm开至3 cm所需时间短于Ⅱ、Ⅲ组,Ⅰ、Ⅱ组活跃期短于Ⅲ组;Ⅰ、Ⅱ组缩宫素使用高于Ⅲ组,三组出血量、剖宫产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潜伏期分娩镇痛镇痛满意并能缩短潜伏期及活跃期,安全可行。

关键词:镇痛,硬膜外;潜伏期;妊娠结局

目前的分娩镇痛大多是从活跃期开始,潜伏期疼痛虽不如活跃期剧烈,但持续时间长、对产妇的情绪、体力影响较大,应激反应强烈,给母婴带来不利影响[1]。镇痛时间提前是否会增加对产程的不利影响,文献报道对此尚存在争议[2-3],通过观察不同时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以探讨分娩镇痛的最佳时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并要求行分娩镇痛孕足月初产妇80名,均单胎头位,无阴道分娩及硬膜外麻醉禁忌症,产妇及家属签署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Ⅰ、Ⅱ两组。选择同等条件无镇痛要求的为对照组Ⅲ组。

1.2方法 产妇进入产程,开放上肢静脉,Ⅰ组宫口开至1 cm、Ⅱ组宫口开至3 cm时行L3~4硬膜外穿刺,头侧置管3.5 cm,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注入1%利多卡因3 mL,观察5 min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和局麻药中毒征后给予0.1%罗派卡因和0.05 ug/mL舒芬太尼混合液6~10 mL做为首次剂量,平面控制在T10以下,10 min后接电子镇痛泵,药物为0.1%罗派卡因+0.05 ug/mL舒芬太尼混合液,持续输注剂量6~8 mL/h,PCA剂量为6 mL/次,锁定时间20 min,宫口开全停泵,胎儿娩出后重新启用直至产后2 h产妇离开产房时终止PCEA,拔出硬膜外导管。在分娩过程中,不限制催产素的使用。Ⅲ组产妇未实施任何镇痛措施。

1.3观察指标 监护仪持续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BP、HR、RR、SPO2)、胎心和子宫收缩强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估疼痛情况,观察宫口1 cm(T1)、1~3 cm(T2)、3~5 cm(T3)、5~8 cm(T4)、8~10 cm(T5)、第二产程(T6)时产妇VAS评分(VAS评分≤3分认为镇痛有效)、PCA按压例数及次数。记录缩宫素使用例数、人工破膜例数、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娩出后第1次呼吸前取脐动脉血1 mL作血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3讨论

从潜伏期开始镇痛的顾虑主要是提前至潜伏期镇痛可能会延长产程,甚至产程停滞。但近年的研究表明,潜伏期镇痛并不延长产程。Wong[1]等研究显示,潜伏期分娩镇痛并不增加剖宫产率且可以缩短第一产程。Rogers[4]等认为,硬膜外分娩镇痛可有效缩短产程,主要是对潜伏期,施行分娩镇痛越早,潜伏期时间缩短越明显。本研究显示,Ⅰ、Ⅱ组第一产程较Ⅲ组短,Ⅰ组潜伏期较Ⅱ、Ⅲ组短。表明相比对照组,潜伏期及活跃期镇痛均能缩短第一产程;与活跃期镇痛组相比,潜伏期开始镇痛的潜伏期缩短。这可能与潜伏期镇痛消除产妇精神因素对产力产程的影响,减少因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而使宫缩规律及缩宫素的使用有关。

有研究显示,硬膜外镇痛后因阻滞了T12~L2交感神经而影响子宫收缩力[5],本组研究中硬膜外镇痛后Ⅰ、Ⅱ组均有产妇因宫缩减弱需静滴缩宫素,通过产科处理,潜伏期及活跃期镇痛均未对产程和分娩方式造成不良影响。但Ⅰ、Ⅱ两组间比较,缩宫素使用上差异无统计意义,说明潜伏期镇痛并不比活跃期镇痛增加缩宫素的使用。

脐动脉血气可直接反映胎儿整个分娩过程中血气变化的结局,比Apgar评分更具特征性。本组研究中,三组新生儿1min、5min Apgar评分良好,脐动脉血气均在正常范围无差异,提示潜伏期及活跃期镇痛对胎儿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本临床应用结果表明,在潜伏期接受分娩镇痛的产妇能尽早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并能缩短潜伏期及活跃期,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Wong CA,Scavone BM,Peaceman AM,et al,the risk of cesarean delivery with neuraxal analgesia given early versus late in labor[J].N Eng J Med,2005,352:655-667.

[2]Bailit JL,Dierker L,Blanehard MH.et a1.Outcomes of womenpresenting in active versus latent phase of spontaneous labor[J].Obstet Gynecol,2005,105:77-79.

[3]Chestnut DH,Mcgrath JM,Vincent RD,et a1.Does earlyadministration of epidural analgesia affect obstetric outcome in nulliparous women who are in spontaneous labor[J].Anesthesiology,1994,80:1201-1208.

[4]RogersR,Gilson G,Kammerer-Doak D.Epidural analgesia and active management of labor:effects on length of labor and mode of delivery[J].Obstet Gyneooi,1999,93:995-998.

[5]罗宝蓉,贺淑君,吴优,等.产程潜伏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对母婴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7):618.编辑/肖慧

上一篇: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下一篇:氟桂利嗪与血塞通联合治疗脑动脉硬化性头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