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时间:2022-10-24 09:03:20

《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究

摘要:信息化教学将为信息技术的普及提供丰富的资源,将为改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提供必要条件,也将为发展学生的个性,构建和谐课堂打建平台,为转变教学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系提出“《电子技术》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究”的课题,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特点;方法

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低效率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时,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如何面对信息和挑战?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内容”的教学设想成为现实。这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历史重任。《电子技术》是职校电子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克服传统班级集体授课形式的弊端,提高职校《电子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进行《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1《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育思想、目的、途径、方式、手段、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继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精髓,弥补了其不足。对《电子技术》课程采用信息化教学具有以下的特点:

1.1教学资源的多样性

网络可以传递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软件等多形式的数字化信息,这样信息化教学模式就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者可以迅速快捷的获取本校、全国乃至全球的教学资源,这必然在形式和内容上极大的丰富教学资源。

1.2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的形式是多样而灵活的,可以是理论、实验、产品设计等课程。从时间上,可以是实时的,同一时间教师和学生异地进行教学活动;也可以是非实时的,教师可以预先将教学内容以及相应的辅助内容放在服务器上,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进度等进行学习。既可以进行独立思考式学习,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小组的协作学习,本人自主的控制教学方式、进度。

1.3教学方式的交互性

信息化教学条件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十分简捷,实现了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鼓励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的思考,有利于受教育者个性的发挥及创造力的培养。

1.4教学系统的开放性

信息化教学的系统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时空上的开放性,完全不受时间、区域、地点的限制。其二是教授过程的开放性,每个受教育者所面对的教育途径、信息源是一致的,自主操作,没有限制,所有学生都是公平的。信息技术教育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不用场地、设备、原材料,服务对象将扩展到整个网络用户,可以实现真正的全民的现代化义务教育。

2《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在《电子技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由单方面的灌输知识转向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自由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有关《电子技术》信息和资料,信息技术是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我们把《电子技术》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操作分为六个主要步骤,分别是“问题提出”、“现象提炼”、“实验探究”、“疑惑解析”、“应用实践”、“能力拓展”。

2.1问题提出

在“问题提出”步骤中,主要是现象的呈现与观察。有关规律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只起演示工具的作用。它能超越时空,展示日常生活中《电子技术》现象和科技成果,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2.2现象提炼

在 “现象提炼”步骤中,重点在现象的分析讨论与再呈现。信息技术是记录分析、讨论的工具,能够形象地展示复杂的电子现象和过程。如对许多复杂电子技术现象、电子技术过程,教师很难用语言、文字、板书把它们讲清楚,学生也很难想象出它们的具体情景。利用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再现计数器计数、放大器放大信号的等过程,使《电子技术》的教学变静为动、变难为易,还可以通过“慢镜头”播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具体情景。

2.3实验探究

在“实验探究”步骤中,学生通过实验、仿真实验或模拟实验,归纳实验现象或结果,找出其中的规律。信息技术可使应用软件成为思维支持工具,可记录实验过程,处理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通过《仿真电子实验室》,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通过人机交互对话框调整参数,学生可以探究不同参数状态下电路的运行规律,并获得相关的实时数据。在这里,我们坚持实物实验,而不用信息技术模拟效果好的实物实验。

2.4疑惑解析

在“疑惑解析”步骤中,我们注意相似现象的搜集、讨论与分析,注重电子技术规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识,形成规律。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提供相似的现象和资源,记录分析的过程和内容,记录讨论的内容。另外,信息技术还可作为规律推演过程中的运算工具。

2.5应用实践

这一步骤旨在通过电子技术规律的验证及拓展,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里,信息技术是搜集资料的工具。如果可能,信息技术还可作为开发工具,用它开发出描述某规律的程序,并用它来解释现象。

2.6能力拓展

“能力拓展”步骤的重点是强化归纳和总结过程中的方法与策略。信息技术可以记录在归纳过程中运用到的各种方法和策略,创造环境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并为学习者提供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等。

《电子技术》课程凭借其技能多、动手多的特点,能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信息化教学能给《电子技术》的教学带来极大便利,教学内容安排上能够更好地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通过课内外结合,增加开放型实验和综合大作业,通过实验、课程设计、课外研究带动课程教学。总之,信息化教学模式不仅仅是《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所最求的教学模式,而且其他好多课程现在和以后的教学模式也一定趋向于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获得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张婧.中国教育发展面临四大挑战[J].半月谈,2005:18.

[2] 蔡惟铮.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几个要素[J].中国大学教学,2006(05).

[3] 张虹波,李玉顺.教育资源共享环境及共享机制建设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

[4] 周绍敏.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上一篇:影视剧片头设计漫谈 下一篇:大学课程论文抄袭原因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