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独立学院日语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分析

时间:2022-10-24 08:59:12

江苏省独立学院日语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分析

摘要:现阶段江苏省内独立学院日语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受地域优势的良性影响,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就业率,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学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人才难求”的失衡现象。本文拟选取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10-2013届日语毕业生的实习信息及就业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总结江苏省独立学院日语毕业生的就业特点,探析独立学院日语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江苏省独立学院;日语毕业生;就业问题;特点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一、就业概况及前景分析

随着中日两国在各领域交流的日益扩大,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日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一直名列前茅,是我国一般高校就业热门专业。具体到江苏省来说,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区域内投资的日企数量众多,特别是经济发展保持旺盛势头的无锡常地区,为日语毕业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就业条件,各高校的日语专业都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江苏省独立学院日语毕业生的就业趋势,也基本呈现出相似的特征。

但另一方面,从全国范围来看,由于2006年以来日本对外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对华投资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再加上中国社会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的上升,客观上提升了日本企业在华的经营成本,上世纪末期日本对华大规模投资的盛况将可能无法上演,这就会对我国高校日语毕业生的就业造成冲击,逆转此前一直持续的日语毕业生的就业顺境。同时,和其他省份类似,目前江苏省日语专业人才的供需关系中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失衡现象。这种失衡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难”社会问题,与社会上出现的“用工荒”企业和用人单位面临的“人才难求”现象的供需矛盾,这一矛盾在各种专业的毕业生身上都有所体现,就业热门专业的日语专业也不例外。在整个社会严峻的就业大背景下,与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一样,江苏省独立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也是不容乐观。

二、就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鉴于苏锡常地区日语毕业生在江苏省省内就业方面的样本师范作用,本文拟通过对江苏省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10-2013届日语毕业生的实习信息及就业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总结江苏省独立学院日语毕业生的就业特点,探析独立学院日语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对该校日语毕业生实习及就业信息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该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显现出以下的明显特点:

一是就业率四年来持续较高。很明显,毕业生持续的高就业率现象,是和苏州地处江苏省内经济发展最为平稳快速的地域这一经济社会条件分不开的,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了数量众多的日企前来投资,客观上为苏州乃至江苏省及全国高校日语毕业生创造出优良的就业环境。该校乃至省内高校日语毕业生例年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就业率,是这种地域优势的明显体现。

再者,从就业区域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呈现逐渐扩大趋势。由于该校地处苏州,生源主要为地理位置较近的无锡常地区。从就业区域来看,令人意外的是,在本地就业毕业生的比例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到苏锡常以外地区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区域不断扩大到省内各个地方城市,并逐步延伸至杭州、上海等周边城市,甚至扩展至宁波、厦门、烟台等沿海城市。其中2013届毕业生的这一趋势最为明显,到南方沿海城市就业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往届毕业生的总和,这充分说明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已不再仅仅限于一地,就业视野和就业市场相比以往明显拓宽。

第三,从就业行业领域来看,日语毕业生在保持较高水平就业率的同时,就业行业领域范围较窄,毕业大部分流向企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局限性。通过数据也可以发现,2010-2013届毕业生的就业行业领域,随着年份的发展,不但没有变宽,反而有越来越窄的趋势,绝大多数的日语毕业生的就业局限于企业(日企、中日合资企业、中企),或者是比较偏远城市的日语培训机构,考取公务员、进入大中小学校等事业单位的日语毕业生人数极少。

这其中的原因不难分析:首先,受到专业设置的限制,日语毕业生在中小学校的就业几乎为零,虽然日语毕业生也对中小学教育领域心存向往,但这一条路对他们而言可以说是大门紧闭;独立学院毕业生属于本三层次,学历较低,也远远达不到高校招聘教师的学历要求。再者,由于受日语专业本身特点的限制,政府机关等事业单位对日语毕业生的需求相对较少,日语毕业生在事业单位的就业也就受到很大影响。面向教育领域、事业单位的就业之路被堵死,这样就造成日语毕业生就业领域的面就越来越窄,可供毕业生选择的选项屈指可数。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基于目前独立学院日语毕业生存在这种特点及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学校、社会(企业)、毕业生等三方应加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学校与毕业生本为一体,要为毕业提供强有力地帮扶,提供更为周到完善的就业服务,而毕业生自己也要找准就业定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首先,从学校层面来看,应该给予包括日语专业学生在内的毕业生更多的帮助。学校应加强和企业的联系与沟通,了解企业的人才具体需求信息,可以邀请、组织企业到校举行专场招聘会,这是学校、企业、学生等三方共赢的重要举措。目前阶段,独立学院每年组织的用人单位招聘会从数量方面来看似乎已经不少,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面向日语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仍旧较少,并且来校招聘的大型企业也是寥寥无几。对于刚毕业的在校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如果学校不能提供强有力的坚强后盾,学生势必会在就业过程中面临更多的就业压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独立学院也不能再沿用传统的灌输式填鸭教育,以往的教学课堂纯粹是教师一人表演的舞台,“一支粉笔一杯水,一本教材教到尾”。进入新世纪后,学校与时俱进,充实软硬件教学措施,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扎实的语言应用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了解日本文化,重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计算机应用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就业练好内功,打好内部基础。

再者,从学生层面而言,江苏省内截至目前具备过硬语言能力的毕业生在日企谋到一份工作并不难,但由于国内增设日语专业的高校不断增加,日语学习者的人数不断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学习日语最多的国家。再加上社会上的日语培训机构的增设,日语人才逐渐出现饱和的倾向,日语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也受到相应的挤压。现实地来说,目前日语专业多局限于“语言”方面的培养,经济社会所需实际操作方面知识的教授有所欠缺,这也是导致毕业生整体陷入就业难窘境的重要因素。

面对如此环境,毕业生也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充分了解自己和社会的需求,找准自我定位。一项校内统计数据显示,语言专业的毕业生,有将近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语言能力最重要,五分之一不到的人认为社会经验很重要,只有极少数人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很重要。从这点上来说,半数以上的毕业生虽然意识到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但普遍认为学习外语就是学习语言表达能力,没有理解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进行更好的进行“跨文化交际”。仅仅停留在语言的表达交流的功能上,而没有注重母语和外语两种文化的语言交际,这也是为什么独立院校的毕业生能进日企,但是却无法上升至日企管理层的重要原因。

在毕业生的就业区域及行业方面,毕业生也应看到,就全国范围来看,日语人才需求比较旺盛的地区除江苏省省内主要城市之外,东北地区、青岛、烟台、威海、深圳、广州、上海、浙江等地的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贸易企业、旅行社等单位对日语人才的需求量也都比较大。毕业生们完全可以把就业的视野看得更远一些,拓宽就业区域,扩展就业领域。

上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下一篇:关于提高初中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