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好注意规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时间:2022-10-24 08:50:20

运用好注意规律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是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初中生大多在13~16岁间,他们的心理特点是,无意注意逐渐向有意注意过渡和发展,有意注意并未达到成人水平,无意注意还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注意不稳定,凡是新异刺激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兴奋,分散他们的注意。那么,怎样才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到语文教学中来呢?

一、“引子”诱发,激起兴趣

兴趣是感知的第一步,是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条件。教师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必须设计好课引子,强化学生的视觉、听觉印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古人所说的“凤头”,就是要求一篇文章开头简洁明快吸引人。一堂课的开头,也当这样。教学戏剧《〈白毛女〉选段》前,我教唱了喜儿的《北风那个吹》,然后作背景介绍,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吹”进了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上,因而研究剧情的发展极为顺利。教《卖油翁》前,我向学生讲了养由基“百步穿杨”的故事,提出了这样一些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你希望自己有专长吗?为什么有的人能有那么高超的技艺呢?联系实际说说怎样才能练就高超的本领?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群情激昂,都表示要露一手显显威。

导入课文的“引子”贵在“得体”,贵在“巧”。多媒体画面、小故事、短新闻,一首小曲、小诗、乃至一句格言、警句,甚至人名等等,都可以作为课引子。

二、精心构思,设计教学

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教学充满了艺术性。要想使学生在课上注意力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教师就得精心构思。

课堂教学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课要层次分明,井然有序,衔接紧密,环环相扣。这样学生的注意才能得以保持。我常采用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教《岳阳楼记》时,我先与学生一起欣赏各段,接着重点分析写景的内容,然后归纳到“散”字上。进而发问: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天文地理、世间万象都有,这样写散乱吗?学生弄清这是“形散”后,我们就找它的“神”,学生慢慢清楚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然后我们师生一起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总结出“形散神凝”,情景交融,叙议一体的文体特征。我还从“一篇”引向“一类”,回忆了《藤野先生》、《白杨礼赞》等,加深了对散文特点的理解。教师把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引向“本质”,从中导出富有规律性的知识,这样的课堂结构,高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

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是设计课的高潮。教学《故乡》时,“我”对少年闰土及“我”二者间关系的回忆,为小说的高潮准备了材料。学生的思维、情绪通过所提供材料的刺激,处于“应激状态”。在“闰土哥”和“老爷”称谓的对比中,我们的教学也进入高潮。我引导学生借用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研究闰土和“我”等级界限造成的原因,把学生的注意力调集到主攻目标上。

三、转移注意,随机应变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我讲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化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1.直观教学。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挂图、实物、幻灯、板书进行直观教学。如教《变色龙》,我借板书展示了奥楚蔑洛夫的六次变色,用不断变形的方式保持学生的注意来揭示主人公看风使舵、趋炎附势的丑态;教《小石潭记》,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黑板上作简笔画,然后讲述作者当时的处境,再分析作者的心境,让学生领略了作品“乐中隐忧”的笔法。

2.大胆设疑。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引向教学的重点。教《藤野先生》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1)作者追忆了藤野哪几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把它表述出来。(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材料各自表现了藤野怎样的品质。(3)指出每个小故事所使用的表达方式。(4)哪个小故事写得最好,为什么?四个问题一环扣一环。这样发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鼓励表演。如教《孔乙己》,我选取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两个经典动作,要求学生入情入理地表演,体会主人公的神情,研究他的性格特征。教《背影》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里的“探身下去”“爬上那边月台”“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身子向左微倾”等词语来表演出父亲的“背影”,然后再集体分析评议父亲“背影”的特定含义。这样有情有境,有引导有组织地集中学生的注意,收效很好。

4.合作探索《新课标》主张“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空城计》这篇课文时,我以孔明的三“笑”――“笑容可掬”“抚掌而笑”“拍手大笑”作为探究的话题,来分析孔明的性格特征。通过小组讨论,学生总结出:“笑容可掬”是孔明故作轻松姿态的表现,但他还心存疑虑,还在寻思万全之策;“抚掌而笑”是他如释重负,正在庆幸:“果然中吾计矣!”;“拍手大笑”是他发自内心的对司马懿的嘲笑:“哈哈,你中我计了!”据此,学生认为,设“空城计”表现出诸葛亮处乱不惊、神机妙算、足智多谋。这堂课气氛热烈,学生主动合作、锐意进取的探索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5.多器官并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多器官并用有益于掌握知识。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结合,让学生在接受知识和提高能力中动用多种感觉器官。看书时注意用笔圈点或写评注,注意有声朗读,或有表情朗读,即使默读也要“目之所及,心有所想”;听的时候要作适当记录和轻声复述;抄写的时候,养成看一句或几句默背、默写的习惯。

6.应急处变。处置偶发事件,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智。有经验的老师,对课堂里的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十分恰当的。比如一学生因凳子被恶作剧者挪动后摔了一跤,课堂里顿时笑闹四起。教师首先安抚摔倒的学生,若无大碍则告知恶作剧的学生,然后再问大家:“刚才我们讲到哪儿了?”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

当然,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吸引到语文教学中来,除了上述一些方法外,教师教学用语须准确、鲜明又不失幽默、风趣,富有启发性;教态要亲切、热情、从容不迫;板书应突出重难点、新颖、明了。

总的来说,运用心理学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规律,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力求科学化、条理化、趣味化,能够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拓宽视野,推动知识的巩固与吸收,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汇龙中学(226200)

上一篇:《大堰河――我的保姆》精读指要 下一篇:江苏省常州市中考作文升格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