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管理问题

时间:2022-10-24 08:48:55

浅析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管理问题

摘 要:教育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科学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是保障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就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目前义务教育经费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管理;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3-0180-02

一、义务教育经费的基本情况

教育经费是兴教办学必不可少的条件。义务教育经费的收入与支出,直接影响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义务教育是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的事业。而教育经费又是义务教育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能够最直接地影响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对于相关教育部门和受益者来讲,义务教育经费的科学管理显得极其重要。没有健全的组织结构和优秀的管理人员,如同义务教育没有了“骨骼”。

目前,根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指标,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其他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捐赠收入,事业收入。其中,公共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经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其他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包括科研经费、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中用于教育的经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

我国的义务教育l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义务教育制度在我国实施的二十八年间,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教育经费管理不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不均衡等现象。

二、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量不足。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量逐年增加,但投入总量依然不能满足教育经费的需求,导致供需矛盾尖锐,影响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甚至制约了义务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义务教育经费的不足又引起教育发展过分依靠家庭教育投入,居民负担比例远远高于正常水平。同时,对于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要优先扶持,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地区之间及学校之间的差距。

2.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构成比例不合理。我国的《教育法》中明确指出,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法律体制,目前,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构成主要为财政补助收入、捐资收入、基建拨款、事业收入等,来源构成比重中,事业收入较少,同时存在部分学校并没有收到捐款现象。可见,没有真正形成其他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模式。义务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并不畅通,比例尚未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来源渠道没有形成实质上的多元化。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中又包括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义务教育经费中用于公用部分一致偏低,公用部分的支出偏离了教学为中心,基本建设支出的比例偏低,财力不足的原因制约了义务教育的巩固与发展,即使近年来这种局面有所改观,但义务教经费的支出结构不合理现象依然严重。

3.义务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目前,义务教育经费又存在使用效率不高的情况,比如义务教育资源共享不完全、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有限的政府补助多部分用于在职员工的工资和离退休费,以及维持学校内部行政机关日常运转。当前的教育系统,教育经费投向作用不大,存在一些形象政绩建设和无实质意义的评比考察等活动,浪费了大量的公务经费。

(二)原因分析

1.地方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在我国的教育经费筹措体系中,中央投入以重点学校建设为主,而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主要是大多数普通学校。这就造成了“蛋糕大小不变,分蛋糕的人过多”的现象,地方政府承担着教育经费科学合理分配的重责,但却不能有效发挥职能,无法达到义务教育经费合理分配与运用的要求。

2.义务教育经费筹资辅渠道不够畅通。地方义务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是预算内拨款,通过其他辅助渠道获得的经费占比较少,这说明了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辅助渠道不畅通。因此,这些辅助渠道不畅通造成了地方义务教育总量分配不足的现象。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包括捐资机制不合理、捐赠力度不高,同时,学校自行筹集经费意识较弱,习惯于依靠政府投入来发展教学,由此形成的传统理念束缚管理体制的创新。

3.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监管制度不完善。在我国,专门财务监管机制是有地方财政部门自行监管,教育经费的预算不能够单独立项,预算数目弹性较大,透明度不符合标准,预算信息无法真正公开,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不能了解教育经费预算数量,特别是教育部门,完全依赖财政部门的预算反馈,导致教育部门独有事权,没有财权,并没有实际的经费分配职能,更不需要设置专门的财务监管部门。

三、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监管机制

有效监管义务教经费是当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难点,在长期的监管工作中,存在着监管机制不健全,管理方法脱离实际,监管意识薄弱这些问题,因此,应该完善财政法规体系,加强完善预算的监督,尤其是教育经费的监督,努力做到内外部协同监督。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起到鼓励先进、警示后人的作用。群众监督是基础,充分依靠社会公众监督提高财务监督效果。

(二)加强财务法规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财务法规机制,一方面,要做到权责统一,完善责任制;另一方面,各部门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处理好之间的关系。财务部门与审计部门理顺关系,搞好分工协作,积极配合,提高财务监督工作的效率。在加强财政法治建设方面,除了健全财务法规,相关部门还应出台或者修订其他的法律法规,以配合财政法规的合理实施,明确财务和审计监督的权限和执法力度,使政府部门的监督职能清晰明了。

(三)完善义务教育财政拨款机制

从以往财政拨款模式中可以看出,部分学校存在年底突击、盲目扩大招生等现象,充分显示以往模式难以真正反映学校的成本,无法做到拨款的公平公正。所以在以财政拨款为主、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完善财政拨款机制,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改进以往拨款模式,防止拨款体制本身脱节于学校实际的经费需要。

(四)建立义务教育经费评价管理机制

建立义务教育经费评价管理机制,才能保证义务教育经费的高效使用。目前没有合理的评价原则与体系可供使用借鉴,教育部门在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上,逐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绩效评价的科学理论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各个学校应该建立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做到对所有项目的考核,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政府部门应对考核结果进行问责,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和政绩观,提高办学效益。

四、结语

当前,政府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社会越来越看重高素质人才,因此更加凸显了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及提高使用效率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合理完善教育经费从申请、分配到使用全过程的管理,提高教育经费管理水平。然而教育经费的管理不是独立的,它需要各部门共同参与,协同合作。因此,教育经费管理部门需要分析教育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完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提升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水平。

上一篇:新时期文物创新管理模式探析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学生助理培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