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在水稻上的产卵特性调查

时间:2022-10-24 06:53:04

【摘要】1 材料与方法 1.1 寄主情况 水稻品种为甬优9号、丰优191、珞优8号、国稻6号,每品种333 m2,单季中稻,统一栽培管理。 1.2 调查地点 湖北省当阳市玉阳办事处三里港村,该地属湖...

稻飞虱在水稻上的产卵特性调查

摘要:调查稻飞虱在几个水稻品种上的产卵量、产卵部位等特征,结果表明,稻飞虱产卵行为具有明显的生态位分布,偏向于距叶鞘基部20 cm以上的叶鞘及距叶片基部10~20 cm的叶片上产卵。在叶鞘的平均产卵量明显高于叶片,说明叶鞘更适合于稻飞虱产卵。

关键词:稻飞虱;水稻;产卵特性调查

中图分类号:S435.112+.3;Q9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4-5641-02

稻飞虱属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其种类很多,分布亦广,对水稻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有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等[1],是湖北省乃至全中国主要稻区的重要水稻害虫。稻飞虱通过产卵器划破水稻叶鞘及叶片组织,产卵于其中,形成明显的产卵痕,气候及营养等条件适宜时繁殖能力极强。

2010年结合田间试验,于稻飞虱(以褐飞虱为主,褐飞虱、白背飞虱混合发生)产卵高峰期开展了稻飞虱在水稻上产卵特性的田间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寄主情况

水稻品种为甬优9号、丰优191、珞优8号、国稻6号,每品种333 m2,单季中稻,统一栽培管理。

1.2 调查地点

湖北省当阳市玉阳办事处三里港村,该地属湖北省单季稻区,历年均有稻飞虱发生。

1.3 调查时间与方法

于8月29日(第三代稻飞虱产卵高峰期)每品种随机选取5丛,每丛随机选取10株。查找产卵痕,记录产卵痕个数并依次编号,然后在解剖镜下用细针剥取卵条[2],记录卵粒数,检查卵粒被寄生情况。当查得空卵壳时,表明稻飞虱卵已孵化,因而空卵壳数亦计入产卵总数。测量水稻株高、叶长等相关数据,用以确定产卵痕的位置。

1.4 相关概念

产卵痕距离简称卵距,定义为产卵痕在叶鞘或叶片上的位置距叶片或叶鞘基部的距离,试验中以cm为计量单位;平均产卵量定义为每个产卵痕的卵粒数,平均产卵量=产卵量/产卵痕数,试验中以粒/个产卵痕为计量单位。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水稻品种上稻飞虱的产卵及卵寄生情况

2.2 稻飞虱在水稻上的产卵部位特征

2.3 稻飞虱在不同卵距的产卵量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1)稻飞虱通过产卵器划破水稻组织,主要在水稻叶鞘和叶片产卵。调查结果表明,稻飞虱产卵痕叶片多于叶鞘,与普遍认识有相悖之处。本次调查时水稻正处于成熟期,且接近收获,此时田间稻飞虱营养缺乏,等待迁出,有翅型增加,而有翅型稻飞虱主要在水稻上部活动,故叶片上产卵痕要多于叶鞘,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2)稻飞虱产卵具有明显的生态位分布,可能与产卵部位的组织结构有关。在叶鞘上稻飞虱偏向在20 cm以上卵距产卵;在叶片上稻飞虱偏向于在10~20 cm卵距产卵。

3)稻飞虱的平均产卵量叶鞘明显高于叶片,这与叶鞘组织有利于或更适合于稻飞虱产卵有关。

参考文献:

[1] 袁 锋,农业昆虫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 张爱华,钱慧云,蔡宏芹,等. 稻飞虱卵剥查方法的改进[J].江苏农业科学,2009,25(1):132-133.

[3] 罗肖南,卓文禧. 稻飞虱卵寄生蜂——缨小蜂的研究(一)[J]. 昆虫知识,1980(3):105-110.

上一篇:小麦白粉病离体叶片法生物测定技术研究 下一篇:利用砂梨多酚氧化酶减少夏秋红茶苦涩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