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谷县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2022-09-20 08:33:45

摘要 分析景谷县稻飞虱防治存在的问题,概述其发生情况与监测情况,总结其危害症状,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县稻飞虱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飞虱;发生;防治;云南景谷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171-02

景谷县位于云南省普洱市中部偏西,地处东经100°2′~101°7′,北纬22°49′~23°52′之间;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农业县。全县10个乡镇,136个村民委员会,1 955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3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3万人,占总人数的88.5%,拥有26个民族,其中以傣族、彝族为主体民族,占全县人口的46.44%。全县国土面积7 550 km2,有耕地面积3.19万hm2,是云南省第四大县。由于景谷热区资源丰富,光、热、水气较好,全年积温都在7 360.9 ℃,年平均气温在21 ℃,年平均无霜期353 d,适合发展水稻推广种植。

通过2013年、2014年稻飞虱的发生概述及综合防治措施,全县共进行1.93万hm2稻飞虱防治,挽回粮食2 868.3 t,挽回经济损失745.76万元,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证了景谷县粮食安全生产。

1 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虽然景谷县水稻也有过连年增产势头,但也存在着防病虫不力的弱点。近2年来,由于气温持续偏高,后期雨量较多,湿度较大,形成高温高湿的田间气候,为稻飞虱的迁飞、繁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从而导致了稻飞虱的大面积发生。目前防治稻飞虱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民对稻飞虱认识不深,对其造成的危害不加以重视,在虫害初发时不到田间去看,有的虽然到了田中,但他们只是表面随便看看,没有做到认真检查,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二是农户选药剂不当,施药方法不对,用药量不够,防治效果差;三是部分乡镇重视不够,施药不及时,措施不到位;四是缺少经费,虽然县级各村、镇也投入了一定资金,但离防治所需的实际经费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各种因素有利于稻飞虱的繁殖发生。

2 发生情况

近2年来,稻飞虱在景谷县持续偏重发生,2013年全县稻飞虱发生0.9万hm2,防治0.9万公顷次,经防治挽回稻谷1 499.6 t,实际损失652 t。2014年发生面积0.93万hm2,防治1.03万公顷次,挽回损失1 368.7 t,实际损失179.3 t,稻飞虱喜温爱湿,生长适温20~30 ℃,最适温26~28 ℃,盛夏较热,深秋不凉,夏秋高温高湿为稻飞虱发生创造有利条件。稻飞虱是一种长距离季节性迁飞的害虫,在景谷县有少量虫源越冬,成虫多数系异地迁飞而来,在景谷县1~8代均有发生,其中3~5生严重,发生程度不但与迁入的虫源数量密切相关,同时还取决于当地的水稻生育期、品种的抗虫性、田间管理、气候等各种因素,若条件适宜,稻飞虱将大量繁殖,暴发成灾。

3 监测情况

东台县植保植检工作紧紧围绕县农科局的工作重点和省市植保植检站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工作方针,“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思想理念,组织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及县植保站技术人员,层层培训布置防治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对病虫监测采取亲临指导的远程诊断双向进行,根据监测的测报数据确定防治方案,及时发出各期病虫简报。系统监测点设在威远镇芒冒村,因周围不受工厂环境影响,是当前较为理想的监测点。监测工作从3月下旬就开始,每5 d观察1次,由专职人员定点、定期系统测报,大面积调查,及时把调查结果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通过对全县10个乡镇监测点调查结果分析,向全县各乡镇通报当前飞虱情况发生动态及防治措施。通过监测,全县大田发生普遍,田间种群数量上升较快。稻飞虱高发期为6月中旬。正值水稻孕穗期,2013年最高虫量达10 800头/百丛,平均虫量达3 762头/百丛。2014年最高虫量为22 300头/百丛,平均虫量达7 400头/百丛,到了6月20日以后,大面积防治结束,田间平均虫量下降。从监测情况分析,2013年冬季气温以往年偏低,虫源相应较少,2014年东台县大春前期雨量较往年多,5月下旬至6月中旬高温伴有阵雨,此时正处水稻孕穗期,稻飞虱发生较多,危害相应较重,由于领导很重视全县稻飞虱的防治工作,大部分稻田的飞虱危害在初发阶段已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对全县水稻生产造成大的危害及损失。

4 危害症状

稻飞虱具有趋光性强、喜嫩绿、高湿等环境,凡高肥、密嫩、湿度大的稻田更有利于发生危害,一旦被危害,水稻初期茎秆出现许多不规则的棕褐色斑点,危害严重时全株枯萎,逐渐扩大成片,水稻孕穗期受害时不能抽穗,抽穗后被害,影响稻谷饱满度,千粒重降低,瘪谷率高。

5 防治措施

5.1 认真做好测报工作

通过监测点调查分析,随时将稻飞虱发生动态及时向县政府和农业局汇报,2013―2014年景谷县植保植检站向乡镇和相关部门各种病虫简报各8期,网络信息各6次,病虫害综合防治培训247期,12 858人次,发放病虫害防控信息传单6 000份,对开展防治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2 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稻飞虱发生情况,认真指导农户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掌握在若虫2~3龄盛期施药[1-2]。

5.3 农业防治

实施连片种植,合理布局,防止稻飞虱迂回转移,辗转为害;健身栽培,科学管理肥水,做到排灌自如,防止田间长期积水,浅水勤灌,适时搁田,同时,合理用肥防止田间封行过早,稻苗徒长荫蔽,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降低湿度,创造促进有利水稻生长而不利于稻飞虱滋生的田间小气候,是控制为害的重要环节[3-4]。

5.4 药物防治

过去农技推广部门既开方子又卖药,现在已被个体经营户取代,上级业务单位管不到了,很多老百姓根本买不到农业技术部门推荐的农药,造成农民乱搭配农药,防效差,成本大。为解决这个难点,县农业推广部门采取长效药剂与速效药剂结合的防治对策,在防治上推荐使用高效低毒成本低的农药进行综合防治,杜绝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并把以下几种农药使用配方开到药店:①用5%锐劲特450 mg/hm2+25%的扑虱灵450 g/hm2;②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25%敌杀死1 500 mL/hm2;③用70%艾美乐45 g/hm2+25%敌杀死1 500 mL/hm2;④用乐斯本720 g/hm2+德伦卫225 g/hm2+锐灭450 g/hm2等,建议农药销售商按此配方服务农民,从而使农民能及时有效防治稻飞虱[5-6]。

5.5 统防统治

稻飞虱迁飞性强,活动范围大,控制难度大,必须进行统防统治效果才好。根据这一特性,药剂防治总的策略为压前控后,狠治主害代,并使用高效低毒农药。进一步掌握基数,掌握虫龄,做到稳、准、狠地扑灭。具体用药应掌握在若虫2~3龄期施药,尤其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是防治稻飞虱最好的有效时期,也是最关键的时期,要在这个时期及时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组织农民进行统防统治。喷雾时要求重点喷施若虫集中危害的稻丛茎部,保证施药质量,在每次施药前都 要保证各田块把水调好,做到施药后稳水5 d,确保施药效果。

6 结语

总之,抓好水稻稻飞虱防治,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技术环节,是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是关系到人们生活和社会稳定的特等大事,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证,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7 参考文献

[1] 姜玉英,兰雪琼,舒畅,等.日本稻飞虱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现状[J].世界农业,2008(7):61-63.

[2] 黄志宽,张宗泽,何拥军,等.几种新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J].湖南农业科学,2009(7):91-92.

[3] 陈观浩,陈源,张雪梅,等.化州市近十年稻飞虱重发原因浅析及防治对策[J].昆虫知识,2010(6):1240-1244.

[4] 蔡昭雄.广西桂北稻飞虱发生规律及其防治[J].广西农业科学,2007(5):536-538.

[5] 肖晓华.稻飞虱测报及防治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55-57.

[6] 廖世纯,韦桥现,黄所生,等.16种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2008(9):345-347.

上一篇:《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库和考试管理信息系统... 下一篇:秋冬茬蔬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