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时间:2022-08-31 06:50:57

摘要 10%醚菊酯悬浮剂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1 200~1 500 mL/hm2对以白背飞虱、灰飞虱为主的稻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防效一般在80%~85%,但较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 g/hm2防效一般差5~10个百分点。

关键词 10%醚菊酯悬浮剂;稻飞虱;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50-01

为明确10%醚菊酯悬浮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对10%醚菊酯悬浮剂进行了田间药效示范,现将示范结果小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设在兴化市临城一承包户水稻田中,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土壤种类为乌黏土,土壤肥力中上等,田间持水量30%左右,地下水层深度1 m左右。供试药剂有:10%醚菊酯悬浮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克胜集团)。示范水稻品种为宁粳5号,防治对象为水稻白背飞虱、灰飞虱和少量褐飞虱。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10%醚菊酯悬浮剂1 200、1 500 mL/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 g/hm2及空白对照(CK),小区面积134 m2。

1.3 试验实施

当茬种植方式为机插稻,6月15日施基肥:施纯N 150 kg/hm2、P2O5 120 kg/hm2、K2O 150 kg/hm2、硅肥150 kg/hm2,6月21日移栽,6月26日施分蘖肥纯N 67.5 kg/hm2,7月20日施促花肥纯N 90 kg/hm2,8月5日施保花肥纯N 79.5 kg/hm2。由于该田移栽后用除草剂封杀,基本无杂草和藻类发生。用药时,田间白背飞虱、灰飞虱分布均匀,各占1/2,基数较高(百穴混合虫量3 000头左右),虫龄以1~2龄为主[1-2]。

7月23日用药,用药时水稻处于分蘖盛期,用药前后天气晴好,平均气温在29.4 ℃左右。施药时,采取二次稀释法,按剂量对水450 kg/hm2均匀喷雾,施药器械为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孔直径1.3 mm,喷雾时对准稻株的基部用药,用药时稻田有浅水层,并保水3 d [3-4]。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药效调查。药前调查各小区虫量基数,第2次药前、药后1、3、7、15 d调查各小区虫量,每个处理平行跳跃法调查10点,每点2丛,用盆拍法调查飞虱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5-6]。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100

校正防效(%)=

(1-■)×100

1.4.2 药害调查。调查各处理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矮化、褪绿、畸形等),记录药害的类型和为害程度。同时调查作物的有益影响(如加速成熟、增加活力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据药后1个月内持续观察,各处理没有矮化、褪绿、畸形等药害,也没有加速成熟、增加活力等有益影响。

2.2 防效

药后1 d,各处理校正防效均在80%以上。25%吡蚜酮300 g/hm2虫口减退率最高,为87.88%,校正防效89.80%;10%醚菊酯1 200、1 500 mL/hm2处理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7.80%、84.04%,校正防效分别为81.30%、86.56%(表1)。

药后3 d,各处理校正防效仍均在80%以上。25%吡蚜酮300 g/hm2虫口减退率为86.11%,校正防效91.00%;10%醚菊酯1 200、1 500 mL/hm2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2.20%、80.13%,校正防效分别为81.99%、87.12%(表1)。

药后7 d,各处理校正防效达到最高,均在85%以上。25%吡蚜酮300 g/hm2虫口减退率为88.85%,校正防效93.91%;10%醚菊酯1 200、1 500 mL/hm2处理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3.03%、80.29%,校正防效分别为85.26%、89.23%(表1)。

药后15 d,25%吡蚜酮300 g/hm2虫口减退率为82.71%,校正防效93.77%;10%醚菊酯1 200、1 500 mL/hm2处理虫口减退率分别为51.15%、65.80%,校正防效分别为82.39%、87.67%(表1)。

(下转第153页)

(上接第150页)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1 200~1 500 mL/hm2对以白背飞虱、灰飞虱为主的稻飞虱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防效一般在80%~85%,但较对照药剂25%吡蚜酮300 g/hm2防效一般低5~10个百分点。示范区以白背飞虱、灰飞虱为主,褐飞虱虫量较少,对褐飞虱防效仍需进一步示范[7]。

4 参考文献

[1] 刘万快,潘小珍.10% 醚菊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初报[J].广西植保,2012,25(3):20-21.

[2] 邓为红,户和亮,刘剑青,等.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2(3):202-203.

[3] 乐福明,叶建人,陈海波,等.10% 醚菊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药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6):119.

[4] 陈宝玉,杨呈芹.10% 醚菌酯悬浮剂防治稻飞虱效果[J].植物医生,2013(6):31-32.

[5] 谢燕楠,陆凯文,钟方红,等.阿维菌素对稻飞虱防效及对天敌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58.

[6] 黄志宽,张宗泽,何拥军,等.几种新农药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比较[J].湖南农业科学,2009(7):91-92.

[7] 水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上一篇:乳制品质量安全与人畜共患病的控制 下一篇: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中人文通识课程的有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