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生成是教学效果的晴雨表

时间:2022-10-24 06:07:37

课堂生成是教学效果的晴雨表

【摘要】为了使"课堂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师生发挥潜力、张扬个性、提升素养、充满诗意的心路历程,我们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随时发表自己的疑虑、独特体验和感受,从而使师生间形成"对话和交流"; 第二,教师要发挥教学预设和主体引导作用,要防止学生为求"生成"而远离文本和学习目标。

【关键词】课堂 生成 教学效果 晴雨表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224-02

在"少教多学"理念下要提高课堂效率,无外乎教师的导学案设计、学生课堂表现和师生互动的生成。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位置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说明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是很重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现代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因此,学生和文本之间,必定会由于"精神联系"、"对话和交流"而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话语"即"生成"。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能"生成"学习策略,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能"生成"学习时空。当然,"生成"要顺应学生的需求,这样,课堂"生成"可以让错误变得美丽。为了使"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成为师生发挥潜力、张扬个性、提升素养、充满诗意的心路历程,我们应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要重视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随时发表自己的疑虑、独特体验和感受,从而使师生间形成"对话和交流"(这一定是情感的互动和思想的碰撞)。但这里的对话,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和课堂教学的理念,绝不能在课堂上采用"逼问答案法"教学,引导学生猜测,让学生落入"陷阱""圈套",这是一方强行灌输、一方消极接受的方式,与课堂教学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是背道而驰的。

第二,教师要发挥教学预设和主体引导作用,要防止学生为求"生成"而远离文本和学习目标。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是辩证统一的。一般来说,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到向导的作用,此外,课堂教学是在一个集体中实施,这里有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等之间的对话,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也十分重要。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但并不是所有答案都对;所有答案都可以,也不是质量都一样好。尽管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对话和交流"而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话语"即"生成",即使"生成"是错误也美丽(目的是不让学生变得唯唯诺诺、汗不敢出),但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生成"是错误的程度(目的是不让学生信口开河、满嘴胡话)。廉价的歌颂对于有一定认知水平的学生,尤其是有一点思想的学生,即使不以为你是在调侃,是在恶意嘲讽,也是没有一点益处的。比如,钱梦龙老师教《故乡》时,就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后发问,教师引导:

生:92页第5行"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乡村",为什么用一个"横"字?

师:你很会"咬文嚼字"!为什么用"横"字?可以换上别的字吗?

生:"有"。 "远近有几个萧索的村庄。"

师:好。"远近有几个萧索的村庄",也行。

生:用横字就显得这些村庄是乱七八糟的。

生:村庄好像是横躺着。

生:给人悲凉的感觉。

……

生:97页倒数第3行,母亲说:"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为什么顺便拿走呢?生:贪小便宜。

师:对,是有这种思想。但这也似乎反映了一种情况,可以看到当时农民的情况……

生:生活贫困。

……

生:历史是发展的,但故乡却倒退了,难道历史会倒退吗?

师:对啊。这问题怎么解决呢?

生:辛亥革命后,历史倒退了。

生:我不同意。辛亥革命了封建王朝,这是很大的发展。

生:历史发展有兴旺的时期,也有衰败的时期。

……

生:96页倒数第5行,"他不咬人么?"这"他"应该是"它"。

师:是啊,有的同学说鲁迅先生写了许多错别字,是么?(众笑)谁能解决?

生:在"五四"时期,"他"和"它"是通用的。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书上看来的。

师:对啊!看到的就马上能用。的确,"五四"时期,"她"、"他"、"它"都是一个"他"。

这一段教学实录中,钱梦龙老师的发问是是根据学生课堂的的生成随机发问,但是却没有游离文本。而这一切缘于钱老师对文本的理解和学习目标的把握,当然,精彩的课堂生成缘于学生的课前学习和课堂中主动思考,显得自然而有意义。有时候,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理解进行评价,就是没有以自己的个性解读作为基础。于是只能廉价歌颂,只能不着边际地说几句可有可无的话,只能罔顾左右而言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堂课要有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老师对文本理解后对学生的引导,也取决于老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尊重,更取决于老师、学生、文本之间形成的精彩"对话和交流"。一句话,课堂生成是课堂效果的晴雨表。

上一篇:浅谈如何教好小学古诗词 下一篇:中学化学教学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