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部门预算对高校财务的影响

时间:2022-10-24 04:40:48

浅议部门预算对高校财务的影响

【摘要】 部门预算的实施对高校的资金管理、会计的科目设置、预算编制,以及整个财务的管理形式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对部门预算制度的实施概况及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从部门预算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的影响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校适应部门预算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部门预算 高校 财务 影响

部门预算是发达国家以及多数发展中国家在管理公共财政资金的通行做法。其作为国家财政公共体系的核心部分,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国库单一账户、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等政府预算制度相结合的。它的实施增加了政府预算的透明度、公平性和约束力,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利于财政部门、政府和人大代表更好地开展监督审查工作。高校作为部门预算的基层组织,依据《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顺应预算体制的改革,可以在财务管理方面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部门预算制度的实施概况及主要内容

1、实施概况

1999年9月,财政部制发了《关于改进2000年中央预算编制的通知》,要求中央各部门按照国务院部署编制部门预算。2000年,财政部对所有中央一级预算单位试编了部门预算,并在3月份经报请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将4个部门的部门预算上报了全国人大审议。2001年,财政部扩大了向全国人大报送部门预算的范围,将2000年的4个部门扩大到26个部门,并在细化预算内容、统一规范预算批复格式等方面也作了很大的改进。2004年,全国推行定员定额标准编制基本支出预算,并在所有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行项目支出预算管理。

2、主要内容

部门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和其他有关预算。其中基本支出预算要按照定员定额管理;项目支出预算要进行可行性论证和绩效考评;其他有关预算包括财政拨款支出预算、预算外资金收支预算、政府采购预算。

二、部门预算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的影响

1、高校资金管理方面

(1)改变了预算资金的拨付方式,高校直接收支的预算资金减少。在预算资金拨付方面,以前财政部门将预算资金经部门中间环节逐级批复到高校基本账户,预算资金的使用由高校自主决定其用途。部门预算实施以来,财政部门按类、款、项支付的财政资金,将其中的基本支出和公用支出以及科研经费按类别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批复到高校的零余额账户,另一部分预算资金将在职人员工资、在建工程款和大型仪器采购款项等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的要求由财政直接支付到销货方。

(2)改变了资金对账形式,增加了高校对账工作的难度和强度。以前预算资金下达到高校基本账户后,日常银行对账工作一般由会计人员通过天财会计软件中的自动对账系统,直接导入银行对账单数据,导入单位日记账数据,自动生成。部门预算实施以来,由于部门预算资金用款额度,按照不同的部门归口管理下达到高校零余额账户,一个部门对财政一个口,集中归口进行管理。所以,高校预算资金的对账工作除了与银行对账外还要与国库对账,除了金额核对以外各部门、类别等也要核对。

(3)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规范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部门预算的实施,可禁止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禁止坐支、截留挪用预算外资金。为了全口径、完整地反映高校的财务收支全貌,其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应由财政部门在银行设立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即各部门和各单位取得的预算外资金收入要缴入财政专户,支出由高校按规定的用途安排使用,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从专户核拨资金。

2、高校会计核算方面

(1)以财务部门为核心,把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教学、科研等业务有机结合。为了适应部门预算的细化和以定员定额为依据编制预算,高校在重视和加强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应加强业务核算和统计核算,把高校的基本数字和预算基础数据资料做准、做实。同时高校的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教学、科研等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从学校的教学科研及行政事务管理活动中分析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以便更好地做好编制包括仪器设备和消耗性物资采购预算工作,确保与部门预算相关的政府采购预算的准确性。

(2)在类、款、项的基础上设置会计科目,提高会计核算水平。部门预算要求政府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必须按照《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科目规定,在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基础上,按“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公用支出”设置二级科目,按照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和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明细科目,并将高校会计科目的设置规定了三级,以便为部门预算的编制提供真实可靠、详细的会计核算数据资料,以客观反映部门预算执行的情况和结果。

(3)适应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的需要,增设有关会计科目。为规范教育收费等未纳入预算并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的会计核算,根据《财政部关于将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10]88号)等有关规定,从2011年1月1日起,将其纳入预算并实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会计核算且执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作了相应调整,增设3个会计科目:净资产类增加了“财政专户管理资金结余”科目,科目编码为323;收入类增加了“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收入”科目,科目编码为423;支出类增加了“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支出”科目,科目编码为523。

3、高校预算编制方面

(1)增强预算意识,强化了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高校部门预算管理工作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门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教育事业的完成情况。部门预算作为一项依法批准的政府部门财政(财务)收支计划,不仅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而且还具有严肃性和强制的法律效力,要求各政府部门必须严格执行。预算编制和执行程序的严格,从根本上扭转了学校预算混乱的局面,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得到了强化。

(2)规范了预算编制内容、程序和方法。过去的预算编制是收入按类别、支出按功能编制,没有有关部门的具体数字,不利于监督和审查,难以发现问题。部门预算改革后,财政部门、政府和人大代表能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各事业部门的发展及相应的资金使用状况,可以严格要求高校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并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要求细化预算。高校通过编制全面完整的财务报表,可以分门别类地、真实地反映预算执行的情况和结果。

传统的功能预算编制过程是自上而下,即由财政部门根据政府目标的需要,先确定财政总体收支规模和支出构成,由财政部把按功能分类的预算控制指标分解给部门,主管部门代基层单位编制预算,层层代编。2000年度开始的中央部门预算改革,改变了预算编制的方式,实行“二上二下”的基本流程,部门预算的编制过程是自下而上,即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由基层预算单位根据本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部门发展规划以及年度工作计划测算编制,经过逐级审核汇总,最后由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形成财政总体预算。这样,所有开支项目落实到具体的预算单位,预算层次进一步延伸,主动编制预算替代了代编预算,避免了代编预算的随意性,预算编报内容也更加符合实际。

高校在预算编制方法上,要求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编制部门预算,转变了原来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实行综合预算,部门预算要求高校必须作为一个整体,集中预算管理,要求高校全方位转变财务收支管理的观念,实施更加综合的财务预算管理,将所有的收支都纳入预算,并区分经常性预算和项目预算,将基建财务、后勤财务等数据集中汇总,使预算报表的数据更加全面具体。

(3)遵循“绩效性”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过去,政府财政部门按照高校的预算将经费拨付之后,没有考虑到一些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部门预算实施以来,高等学校认真贯彻“成本—效益”的原则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按照各类支出的性质和目的,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效绩指标,对部门控制、使用政府资源的状况进行定期或专项考核。基本支出预算按核定的经费额度申报,并填写《正常经费预算明细表》;专项经费实行项目申报制度,项目申报单位在申报预算支出项目时必须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明确提出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另外,对预算支出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专项,其可行性方案必须有科学的论证和专家意见,才能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

三、我国高校适应部门预算改革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财务人员要不断拓展财务知识,强化部门预算相关知识培训,做好部门预算编制,了解和掌握本单位财产物资的分布情况和使用状况等,实现高校财务的综合管理以及管钱到管物的统一结合;按照类、款、项进行预算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定支出的范围,做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分开,做好年底结余预算资金的结转和年初预算资金下拨的对账工作及入账工作。

2、加强部门预算知识宣传,把学校的财务预算与部门预算逐步协调一致

高等学校的财务预算一般是由各学院、部处等基层逐步报到学校财务部门的,因基层单位编制预算的人员缺乏预算等方面的财务知识,预算数据往往不真实、准确。因此,财务部门要加强部门预算知识培训和宣传,做好学校的财务预算。高等学校财务部门要以定员定额为预算标准,按照“零基预算”的方法,将财务预算与部门预算有机地统一起来;严禁把高校校内预算与部门预算割裂开来,或把部门预算当作应付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需要。只有把部门预算作为学校预算年度执行的校内预算来认真对待、认真编制,才能保证部门预算制度得到贯彻实施,才能真正树立起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重视项目经费的绩效评价,使有限的教育资金更好地发挥作用

高校在部门预算的项目资金执行过程中,应该突出“效”的地位,建立效绩考评制度。建立经费项目负责制,使预算中的每项支出有人负责,建立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分离的管理机制以及绩效预算奖励机制,促使各单位形成自觉遵守预算的良好习惯。对于那些不明确的项目支出不予支持,而对于确实必要的支出应建立事后的评价制度,分析投入与产出比,判定支出的效果。对财政性经费支出进行科学准确评价,有利于优化科研资金配置。

高校的部门预算管理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这项工作必然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高校在国家财政政策的完善和指引之下,应该逐渐总结部门预算的管理经验,利用好财政资金,提高办学效率,促进教育事业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雍君:公共预算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2] 马骏:公共预算原则:挑战与重构[J].经济学家,2003(3).

[3] 赵运胜、白海荣、李工:我国预算外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商界,2010(12).

[4] 陈宏斐:高校部门预算现状及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2010(1).

上一篇:珠三角企业自主品牌的创建模式 下一篇: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研究